(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通过景观地学野外实习,旨在使选修同学掌握有关矿物、岩石、地形、地貌的识别知识和能力;了解不同地貌景观的成因、特征;为学习景观地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打下基础。2.参加人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3级选修景观地学的同学。3.实习时间:2016年5月5日-2016年5月6日。4.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虎峪风景区、凤凰岭森林公园。5.实习内容:①虎峪---凤凰岭地质地貌实习0.2周。认知沉积岩层理构造;认知各种沉积岩和相关矿物及地形地貌;认知河谷地貌;认知花岗岩和相关矿物及地形地貌。②参观北京地质博物馆0.1周。了解我国的矿物、岩石、化石、宝石、地质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与地貌等知识。6.实习要求:①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②要求参加实习同学认真听讲,做好观察、记录。③根据观察和记录编写实习报告并及时提交。(二)实习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地质博物馆实习中,我们主要参观了地球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宝石展厅和史前生物展厅四个展厅。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厅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矿物岩石的成因,原始产出情况、自然界种类繁多千资百态的矿物岩石、代表性矿物岩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并融入宝石鉴定、宝石鉴赏、宝石琢型、宝石评价、宝石成因、宝石微观世界、宝石分布、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人工改善宝石与人工宝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宝石文化等知识。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具体内容如下:一、地球展厅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1.内动力地质作用·板块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板块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大断裂带。·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火山活动及其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的总称。包括在地面的影响和对地下的影响。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褶皱与断裂:沉积岩、火山岩等岩层在其形成之初,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的。然而,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这种原生的形态和位置的改变,称为构造变形,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层。·地震: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2.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的风、雨、冰雪、冰川、河流、海浪等营力产生各种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风的地质作用:包含风的侵蚀作用(吹蚀、磨蚀)、风的搬运作用和风的沉积作用。·湖泊地质作用:湖泊有机械的、化学的、生物或生物化学的三种沉积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四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河流地质作用:河流普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地质营力之一。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是冰川对陆地表面(极地和高山地区)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磨蚀作用是富含岩屑的冰川底部对基岩岩床的磨光和磨平的侵蚀过程,是对岩床的水平方向的破坏。搬运作用是冰川在滑动中挟带输送岩块、岩屑的过程。·水汽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地质作用与成矿外生成矿作用基本上是在常温常压爱进行的。外生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表矿物岩石和矿石的风化,其次为火山活动提供的成矿物质。另外,生物活动也是一种特有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内动力成矿作用多在地壳内一定深度下的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环境下进行。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和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岩浆成矿作用和岩浆期后的热液成矿作用。二、矿物岩石展厅1.矿物类别定义种类简介自然元素矿物由一种元素(单质)产出的矿物大约90种,占地壳总重量的0.1%可以分为金属元素,以铂族及铜、银、金等为主;非金属元素,碳、硫等;半金属元素,砷、铋等。常见的矿物有金、铂、自然铜、硫磺、金刚石和石墨等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硫化物指电正性较强的金属或非金属与硫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包括一系列金属元素与硫、硒、碲、砷等相化合的化合物。200~300多种,按种类仅次于硅酸盐类矿物,重量为地壳的0.25%常富集成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是铜、铅、锌、锑等的重要来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主要特点是:具有金属光泽,颜色、条痕较深,硬度低、比重大、导热性能好。除黄铁矿(硬度6~6.5),余皆硬度较低。此类矿物常见者有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闪锌矿、辉锑矿Sb2S3、辉钼矿MoS2、辰砂HgS卤化物在含有卤素的二元化合物中,卤素呈负价的化合物称为卤化物。包括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以及某些卤素互化物。种类少,约120种,仅占地壳重量的0.1%下分氯、溴、碘化物类,氧、氢氧、硫卤化物类,氟化物类。大部分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构成盐类矿物,含色素离子少,色浅,硬度低,一般<3.5。常见矿物有石盐(NaCl)、钾盐(KCl)、萤石(CaF2)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氢氧化物是指元素与氢氧原子团—OH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分布相当广泛,约180~200种之多,占地壳重量的17%常见矿物有石英、刚玉Al2O3、磁铁矿、铝土矿Al2O3·nH2O等,是铝、铁、锰、锡、铀、铬、钛、钍等矿石的重要来源,经济价值很大含氧盐矿物可进一步分为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中的最大一类,几乎占地壳已知矿物硅酸盐类:地壳中主要由此类矿物组成,约800多种,占已知矿物的1/3左右,为地壳总重量的3/4,如的2/3将SiO2重量计入,可为地壳总重量的87%以上。橄榄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高岭石、滑石、石榴子石等属之。碳酸盐类:大约80~95种,占地壳重量小,约1.7%。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属之。硫酸盐类:种类较多,约260种,但重量仅为地壳的0.1%。大部分矿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重晶石、石膏属之。其他含氧盐类磷酸盐、硼酸盐、钨酸盐等,常见矿物有磷灰石、黑钨矿、白钨矿等。矿物的形态按其结晶习性可分为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性、三向延伸型三类。矿物的颜色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矿物的解理可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等四级,而没有解理的裂开则称之为极不完全解理(无解理)。矿物的硬度可根据摩式硬度划分。1822年,德国矿物学家FriedrichMohs提出用10种矿物来衡量物体相对硬度,即摩氏硬度,由软至硬分为十级: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指甲的硬度为2.5、小刀的硬度为5.5。因而它把矿物的硬度粗劣的划分为小于指甲(2.5)、指甲与小刀之间(2.5-5.5)和大于小刀(5.5)三个级别。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可分为四个级别: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金属光泽。前二者的光泽较弱,统称非金属光泽,一般非金属矿物有此种光泽。矿物的颜色主要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自色是在成因上与矿物本上的固有化学成分直接有关的颜色。他色是由非矿物本身固有的因素所引起的颜色。假色是由于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过程所引起的呈色。——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对矿物进行简易的鉴别:2.岩石名称定义分类其他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特点又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岩等。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变质岩岩的转化: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片岩、板岩砂岩→石英岩石灰岩→大理岩三、宝石展厅地质博物馆宝石展区分为宝石和玉石两个展区,其中宝石部分包括:第一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系列第二组绿柱石、金绿宝石和石榴石系列第三组碧玺、橄榄石、托帕石、尖晶石和锆石系列第四组辉石、长石、磷灰石和方柱石及稀少宝石系列第五组水晶(紫晶、黄晶、烟晶、芙蓉石)系列玉石部分包括:第一组翡翠、软玉系列第二组欧泊及其它二氧化硅质玉石系列第三组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丁香紫玉、方钠石和蔷薇辉石系列第四组独山玉、蛇纹石玉、萤石、碳酸盐类玉石系列第五组印章石、砚石及稀少玉石系列——宝石和玉石的区别:宝石基本是达到宝石级别的矿物单晶体。而玉石是矿物的组合体(岩石),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四、史前生物展厅1.化石的成因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生物的本来的柔软部分只有当它被埋在能够阻止其柔软部分分解的介质中时,才能得以保存。这种介质有冻土或冰,饱含油的土壤和琥珀。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当含矿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