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镇痛(复件).ppt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对针灸镇痛若干问题的思考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中医免费资料前言针灸镇痛既是一个古老的、基本的话题,又是一个新型的、永恒的话题。一直为中外医学界尤其是针灸临床所注重。针灸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病症为基点的。远古的石器时代砭石疗法的发现(百会、合谷、少商、足三里)。3从偶然到必然、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的发现到有意识的运用。砭石和荆棘成为最古老的针具,疼痛的部位就成了最原始的腧穴(以痛为腧)。4病痛(疼痛即为病)、痛苦(有痛就苦恼)我国针灸医学历经了漫长历史岁月的千锤百炼,已经昂然挺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在针灸镇痛方面创立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5一、一个伟大的创举根据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结合“治神调气”的临床效应,我国针灸医务工作者与外科、麻醉学科医务人员在针灸镇痛临床实践基础上,首先将针刺技术同外科手术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和实践,1957年——扁桃体摘除术。六十年代后期才向世界公布,继而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展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日本、法国、美国、前苏联、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开始运用针刺麻醉技术。针刺麻醉的成功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既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也是外科麻醉史上的一大创举。6最初的肺、胃切除术——80多个穴位——好几位针灸医师持续捻针——七、八、上十个小时。手术切口处也要取穴针刺,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现在,结合经络理论,采用按手术切口处的皮肤分部循经远取最佳腧穴,加上耳穴的介入,仅用数穴甚至1~2穴即可在几十分钟内顺利完成手术。7针麻止痛要穴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耳穴为肺、神门透肾。面部——合谷、太冲;开颅——耳穴神门透肾;胸部——内关(内关透三阳络既止恶心呕吐,又升血压)、郄门(三阳络透郄门即可施行肺切除手术,郄门兼有防止纵膈扑动作用);上腹部——足三里;下腹部——三阴交等。8《中国针灸》杂志1984年第4期介绍唇针针刺麻醉(水沟配承浆)用于十几种腹部手术324例,除阑尾手术成功率为97.3%外,其余均为100%。9针麻止痛特点显著特点:由于针刺腧穴距手术部位较远,既方便了术者操作,又缩短了手术时间。例如针麻剖腹产手术,就由最初的几个小时缩短为二十几分钟。电针治疗仪的推广应用解决了最初作针麻手术需要好几位针灸医师持续捻针的现状。比起药物麻醉来,针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01.使用安全•针麻效应主要通过针刺而非药物,所以安全度大,对患者脏腑、器官的功能无不良作用。能减少药物麻醉的副作用和事故,避免药物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用药过量或患者对药物过敏而发生的麻醉意外。药物麻醉约有5%并发肺部感染、脑干损伤;2%死于严重并发症。对不适宜药物麻醉的患者(诸如心、肺、肝肾功能不良、休克、年老体弱、对麻醉药过敏者)均可使用。•同时,针麻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便于观察和反映情况。若有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112.有利于手术进行•在针麻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状态,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和运动功能基本保持,患者可以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有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及时检查手术效果。如在颅脑手术中,手术医师可以通过询问和检查患者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脑区和神经的损伤。12•在全喉切除术中,患者可随时试作吞咽动作。在斜视矫正术中,可要求患者活动眼球以观察眼位,准确地决定手术量。在椎板切除减压术中,能准确肯定病灶部位和检查了解肢体运动功能等。因此,针麻所用的手术时间比药物麻醉要短得多。例如剖腹产,药物麻醉需要几小时,针刺麻醉仅需二十几分钟。133.生理干扰少•针刺麻醉能调节机体各种功能,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干扰较少,而且对患者因手术创伤所致的功能紊乱还有调整作用。所以,手术中出血较少,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一般都比较平稳。加上针刺腧穴具有包括镇痛、促进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针刺后效应,术后感染、后遗症、并发症少,少见头痛、腹胀、尿闭等现象。患者术后的创伤反应较轻,发热和创口疼痛持续时间较短,胃肠蠕动等生理功能恢复较快,可较早进食,较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创伤组织修复,有助于身体康复。144.简便、易行••针麻所需要的器具比较简单,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在无药物麻醉设备条件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急性阑尾炎、胸部皮下纤维瘤)•15•针刺麻醉与外科手术的成功结合,既为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开辟了新路,为麻醉医师增添了新的武器,又丰富了针灸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代表在七十年代的一次针刺麻醉推广大会上指出:针灸学是东方医学的一个珍宝,针刺麻醉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针刺麻醉是在合格的麻醉师的武器库中又增添的一种宝贵武器。16不足之处:•针麻有很多优点,当然也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针刺镇痛不全,有时尚不足以完全消除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与药物麻醉相比,肌肉的松弛程度也不够满意,尤其是腹腔手术中肌肉紧张往往会给手术操作造成一些困难;内脏反应虽然通常比药物麻醉时要轻,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17二、两大实施领域体表疼痛和内脏疼痛。1.体表疼痛(“痹证”系列)《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千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可见,“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就是体表疼痛性病症的基本病因病机。18现今针灸临床上,体表疼痛诸如肌肉风湿、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种骨关节病、扭挫伤等,占据了针灸诊室大半壁河山。这既是一种好现象,又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大力宣传针灸疗法的适应症,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19大力宣传、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2.针灸治疗内脏痛,主要有心绞痛、胃痛、腹痛、胃肠痉挛性绞痛、胆绞痛、泌尿系绞痛以及有关脏腑、组织的炎性肿痛、肿瘤疼痛。早在197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的43种针灸适应病症中,就有胃痛、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等。1996年公布的第二批病症中,又有胆绞痛、尿路结石、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手术后痛等。20••针灸镇痛在这两个领域中的运用,体表疼痛因于风、寒、湿邪,以实证为主;而内脏疼痛则虚实兼而有之(虚寒证疼痛隐隐,喜暧喜按;实热证痛势剧烈,恶热拒按)。21三、三条治疗法则针灸镇痛有三大治疗法则,也即三条治疗指导思想——疏经通络、温中补虚、镇静宁神。1.疏经通络止痛法广泛用于针灸临床之中,已为大家所熟知。既然“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那么我们就应该本着“针以开导之”(疏通)、“灸以温暖之”(温通)之法,疏经活络、通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经络疏通,通则不痛,这是所有体表疼痛性病症和部分内脏实性痛症的治疗总则。222.温中补虚由于受古代医家“疼痛为实”(金元·窦汉卿《针灸指南·标幽赋》)学术偏见的影响,温中补虚止痛法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凡内脏疼痛,实证多由气滞血瘀(癌肿)或腑气不通,这种疼痛以行气活血、通调腑气(即第一种止痛法则)即可获效。虚证常因气虚感寒、血虚不荣引起,此类疼痛则应补益气血、温中散寒。233.镇静宁神相比之下,镇静宁神止痛法更是鲜为人知。疼痛是大脑皮质对疼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觉,针灸临床如果能利用经络、腧穴对大脑皮质的镇静功能,乃至于在针灸治疗中巧妙地利用医者的语言或行动暗示,调动脑神,治神守气,则能提高机体的抗痛能力,增高痛阈。24《针灸大成》引用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心不惧怕,晕从何生”)。耳穴麻醉开颅手术——“神门透肾”作主打穴位,也在于调动脑神的抗痛能力(癌肿患者可用)。25四、四种有力武器三棱针刺血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和浮针疗法,是针灸临床医生治疗疼痛性病症的四件武器。261.三棱针点刺出血三棱针点刺出血术谓之“刺络”,独具疏经活络、通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尤其对各种急性扭挫伤引起的肌肤、关节的剧烈疼痛,往往是针到痛止、血出痛消。是“宛陈则除之”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例)。272.电针疗法电针疗法中的连续波,就是一种对各类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镇痛波。在使用中,更可配合频率的调节,来达到抑制疼痛的最佳效果。针刺麻醉手术,也少不了电针治疗仪的良好镇痛作用。28•3.穴位注射•西医的封闭疗法,是针灸穴位注射(非“水针疗法”)疗法的前身。它借助某些药物的止痛功效以及药液对疼痛部位的挤压、松解而产生镇痛效果。例如当归、川芎、防风、寻骨风、元胡、红花、骨宁等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对(风湿性)关节病痛、跌打损伤的治疗;西药阿托品、普鲁卡因654-2穴位注射对体表和内脏疼痛的作用。现今针灸临床以5%低渗葡萄糖液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绞痛,既止痛、又排石,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29•4.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是一种治在体表、针在皮下、类似腕踝针、皮内针和羊肠线穴位埋藏的新疗法。目前主要用于体表疼痛性病症,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各种关节疼痛及扭挫伤等。对内脏痛症(如胃痛、胆绞痛、癌肿疼痛等)也在观察应用之中。它与针刺疼痛部位阿是穴不一样,要求在距痛点6~10cm处进针,针尖朝着压痛点的方向进针,但针尖不抵达压痛点(距2~3cm),不要求得气。•30•在施行“扇形扫散”手法后,将钢针退出,包在钢针外面的特制塑料软管则留置在体内,24小时后自行取出。能快速止痛,效果良好,绝对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刺激皮部并施行“扇形扫散”手法,扩大刺激范围,对气滞血瘀导致的粘连部位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作用。从而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31五、五类特定腧穴郄穴、募穴、下合穴、四关穴、筋之会穴,是针灸镇痛中的五大特定腧穴。321.郄穴•郄穴是经脉气血深聚之处,主要用于脏腑、经脉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症,诸如阴郄、郄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梁丘止急性胃肠痉挛性绞痛,地机治疗妇人突发性痛经……正所谓:郄有空隙义,本是气血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332.募穴募穴是脏腑、经脉气血输注于胸腹部的一组经穴,主治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痛证。如中府(肺募)治咳嗽胸痛,巨阙(心募)、膻中(心包募)治心绞痛,期门(肝募)、日月(胆募)治肝胆区疼痛,中脘(胃募)治疗胃痛,天枢(大肠募)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痛症(阳证)在胸腹部(阴面)取募穴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法则(肺经经络痛例)。343.下合穴下合穴是专治六腑急性痛症的特效穴,“肚腹三里留”,足三里主治消化系统(包括胃、脾、大肠、小肠、肝、胆、胰等)一切痛症;“腰背委中求”,委中主治各种腰背疼痛以及下腹膀胱区的疼痛;胆结石、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绞痛当取阳陵泉;肠道病引起的腹痛可取上、下巨虚(下巨虚止疝气坠胀痛例);满腹胀痛无定处则取三焦下合委阳穴。35临床上可以结合脘腹疼痛的不同区域来分别选用下合穴:胃区(以中脘穴为中心,上至巨阙穴,下至下脘穴,两旁至足阳明经线)取足三里;大肠区(以天枢穴为中心,上至滑肉门,下至水道穴,距任脉2寸左右)取上巨虚;小肠区(以肚脐为中心,上至水分穴,下至关元穴,距任脉1寸左右)取下巨虚;胆区(以胁肋下部为中心,内至足阳明经的不容、太乙穴,外至季肋,下至带脉穴)取阳陵泉;膀胱区(以中极穴为中心,上至关元穴,下至曲骨穴,距任脉1寸左右)取委中(若疼痛非因膀胱引起者,则另当别论);三焦区(疼痛走窜无定处)取委阳穴。36郄穴、募穴、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内脏的疼痛性病症,四关穴和阳陵泉重点用于治疗体表的疼痛性病症,也可用于一些内脏痛症。既可单用,也可相互配用以增强疗效。37郄募相配:如孔最配中府治疗咳嗽胸痛;阴郄、郄门配巨阙、膻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肠痉挛性绞痛等。38募穴与下合穴配用是基于二者对六腑阳证、实证、热证的主治共性,均偏于泻六腑之实。例如中脘、足三里配用是针灸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胃肠道病症的最佳组穴;天枢配上巨虚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