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近代思想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声振山谷。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26-第三章中国近代思想史一、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的学习。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⑴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的一败涂地,使“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找强国御辱之道。⑵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的日深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2、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⑴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闽侯(今福州)人,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年少时曾作诗“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其一生爱国思想的写照。其主要活动有:在广州设立驿馆,使广州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编订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在鸦战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主张。1838年12月被委以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禁烟,次年6月,在虎门销烟2万余箱。⑵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早年学习公羊春秋,讲求经世致用,对当时思想界中占统治中地位的宋学(理学)与汉学(考据学)进行了批判。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共100卷。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认为中国要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用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为此,他建议设立造船厂和火器局,并允许民间自由设厂。同时,他还介绍和评说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海国图志》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辨”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了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大大拓宽了国人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气。该书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学术和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⑶姚莹(1758~1853年),字石甫,安徽桐城人。1845年撰写的《康輶纪行》一书问世。该书不仅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作了考察,而且对英俄等国情况作了探讨。书中揭露了英、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声振山谷。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27-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他还很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并介绍了英国的议会政治。⑷徐继畲(1795~1873年),号松龛,山西五台人。1848年,撰成《灜环志略》10卷。它也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书中对亚、欧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大洋和非洲也都有记述。书中还对欧美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⑸梁廷枏(1796~1861年),字章冉,广东顺德人,曾任林则徐幕僚,编有《海国四说》,介绍了美国、英国等国的情况,尤其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⑹张穆与何秋涛是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研究的代表,分别著有《蒙古游牧论》与《朔方备乘》。尤其是《朔方备乘》一书,重点介绍了蒙古、新疆,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与中俄关系。⑺夏燮(1800~1875年),安徽当涂人。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中西纪事》一书,表现了反对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揭露清政府的腐败与妥协投降,称颂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的爱国主义思想。(二)农民阶级的新思想: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主要内容:⑴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治,依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让公众选举官吏。⑵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保险事业。⑶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出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⑷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其外国干涉中国内政。2、评价:《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找真理和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的愿望和需求,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先进性与空想性)。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1、含义:它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他们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表面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声振山谷。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28-2、提出: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1895年,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张之洞于1898年5月出版了《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3、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现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4、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5、评价:⑴积极意义:有利于解放思想,并冲击了保守传统的思想;为西学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交融,从而产生出中国自己的近代政治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包含一定的民族性,团结爱国的旗帜,号召人们加强民族团结、抵抗侵略,保卫中华;它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即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同时,它促进了西方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⑵历史局限:它是那个时代那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它是洋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是洋务派自存的一种需要;“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法性,但它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直接嫁接,必然会被新的形势所替代。三、早期维新派的出现: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2、代表:19世纪70至90年代,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忠、何启、胡礼垣、陈炽、陈虬等人。3、思想主张:⑴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⑵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⑶政治: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4、共同点:⑴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主张中国不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声振山谷。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29-应进行讲求武备,加强国防,以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战”,而且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⑵具有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认为君民共主最善。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郑观应在八九十年代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总之,他们认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也是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他们的这些言论主张,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愿望和需求。⑶局限性:从洋务派中蜕化出来,带有封建士大夫气味的先进知识分子,未能摆脱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主张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折中中西,取长补短。⑷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登上政治舞台前夜的政治心态和要求,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5、评价:他们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并最早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具有进步意义,但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直接付诸行动。四、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80年代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2、代表:李端棻、徐致靖、张荫桓、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陈宝箴、黄遵宪、江标、陈三立、唐才常等人。3、思想主张:⑴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爱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曾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期间撰写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与《大同书》等著作,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8月刊行,被誉为“思想界之大飓风”。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易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新学伪经考》主要目的在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孔子改制考》在1898年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犹如“火山大喷发”,康有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雄鹰就搏击长空,是猛虎就声振山谷。山西省交城中学*孟成-30-借圣人之口来说明时代变革的需要,即托古改制,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在书中他还将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穿凿附会为儒家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⑵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与得力助手。变法期间担任《时务报》的主笔,写了著名的《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法》、《说群》等重要文章。在《变法通议》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他呼吁“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同时要求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主张实行“工艺专利”,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创造有利条件。⑶谭嗣同(1863~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其父为湖北巡抚谭继询,幼年师从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与唐才常、京城“大刀王五”及时任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相友善。主要著作为《仁学》,书中系统第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相当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观念,痛切揭露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纲常名教的虚伪性;同时,还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在当时的维新派知识群体中,他是最坚定和最激进的变革者。⑷严复(1854~1921年):字又陵,号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曾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1879年归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甲午战争后,同感民族危机严重,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他强调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来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翻译为《天演论》,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阐明自己维新变法的主张,认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进化;他还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旧文化进行批判,翻译了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最著名的翻译家。4、维新活动:⑴中法战争后的1888年,康有为趁入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向光绪皇帝上书,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⑵1889年至1895年,康有为先后完成了《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期间在广州设立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韩文举、梁朝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