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广东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体例前言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书主要内容: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关于教科书怎样编写的问题,本书分三个层面阐述:第一层面是教科书编写说明,对整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编写体例说明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第二层面是章教材分析,对该章教材的主要内容、体系结构和功能,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第三层面是节教材分析,对该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老师们可以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这本教科书。关于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全书和各章、节都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指导、课前准备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各节都给出了教学评价的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关于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本书对应教科书各节书给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给了参考答案或提示。本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章节体系,编写体例:章设置“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课时分配建议”,节设置“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参考答案、参考资料、参考网站”。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E-mail:编者2003年12月2目录前言教科书编写说明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本章概述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二章信息的获取本章概述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第四节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本章概述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节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本章概述第一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第三节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第四节综合活动:可爱的家乡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3本章概述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使用数据库第三节设计数据库第四节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第六章信息安全本章概述第一节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第三节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4教科书编写说明一、编写指导思想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5.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二、内容体系结构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全书共分五章,各章节的目录详见教科书,各章的学习目标参见各章书的第一页。各章书的设计意图如下。“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模块的第一章,通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两节书的阐述、活动交流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光盘“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展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内容和基础模块各章书的内容总体上有个大致的认识。“信息的获取”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首要一环。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懂得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这一节是让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使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四节开展一个综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巩固其方法,另一方面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本章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信息加工的人性化开始,依次设置文本、图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节;进到信息加工的智能化,设置信息的智能处理一节;然后进到信息加工的深层次问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6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三、教学内容选择以“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选择教科书的内容。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精神的例子来呈现技术的学习,例如,有奖问答活动、设计“旅行”计划、开展班级评优活动、制作家乡名人作品、制作可爱的家乡作品、解决电子秤问题、操作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等等。教科书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制作“家乡名人”的多媒体作品(第三章)、设计“旅行”计划(第二章)、制作“可爱的家乡”的多媒体作品(第三章)、建立“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第四章)、开展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辩论会(第五章),等等。四、教学活动设计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按照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以及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来设计,并按照教学过程序列呈现相关内容,以发挥教科书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例如,在“信息的获取”的教学中,设计成学生根据任务需求,自主寻找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高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自主选题,合作制作多媒体作品;综合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设计,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等。教科书充分考虑校际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与个性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供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提供了4个活动项目(并且鼓励学生自7拟活动及项目),而且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许多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主题。此外,教科书还设有拓展栏目,内容包括知识的拓展和活动的拓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五、编写体例说明教科书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每章第一版面(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三方面:(1)本章学习目的。说明本章内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本章。(2)本章学习目标。根据体系结构划分和本章的功能,依据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将落实到各节中,具体目标在教师用书该节书中有说明)。(3)本章学习内容。列出本章各节目录,给学生有个总体认识。各节一般先设计一段“情景引入”语,然后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方式展开学习过程。设置如下一些栏目:任务、问题、调查、观摩、操作、实践、交流、探究、总结、过程、评价、练习、拓展等。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习进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不同学习内容由于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包含的栏目情况也不一样。各个栏目大致含义如下:任务: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立的具体要做的事情(或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寻求方法解决的问题。调查:为了收集材料而进行的访谈、问卷等的活动。观摩:观察实际事物,围绕某些问题思考分析。操作: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活动。实践:按照示范的方法,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实际操作。交流: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换意见及成果等活动。探究:对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总结:对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的归纳、概括。8过程:为主题活动而设置,显示主题活动的进程,一般包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总结评价等活动。评价:对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评定,一般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练习:一节书后设置的巩固习题。技术性较强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内容,一般在其间设置了实践活动,因此节后一般不再设练习。拓展:扩展正文内容的参考材料,一般为阅读性的,有些也具操作性。教科书也非常注意评价活动、实践活动和巩固练习等的系统设计,以巩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表示教师的引导,另外

1 / 1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