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程、教学与教研解读课程标准(理解内化)(课改理念)设计教学评价(案例分析)(教法与评法)导引实践操作(活动设计)(学情分析)活化教材使用(内容深广度)(地方要求)教研员教师教师教师教师教研教研教研教研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国家理想目标:创新型国家家长功利目标:高考;就业学生个体功利目标:适应社会;一技之长;个人终生发展国际竞争:一个现状(“缺心少魂无标准”)一组照片;一个国家(韩国)国际性的因特网组织包括“因特网协会”(InternetSociety,简称ISOC,)、“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简称ICANN,网址,中文相关网址)互联网控制权与自主权图解中小学信息技术一种课程理解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两个“双”的目标定位:“双素养”和“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解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种课程理解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内容体系的界定(相关)社会(问题)科学(知识)技术(操作/实践)研发/解释技术和工具的原理/思想/方法对信息科学各类知识发现/科学原理的物化信息科学发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科学哲学/伦理方面的思想观点知识的社会生产与社会传播;共享共用信息技术应用对社会的影响;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相关社会问题中小学IT课程内容框架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及目标的衔接与螺旋上升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解决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具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改进方案;动手创新初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的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新高中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文字信息:WPS/Word数据信息,电子表格、数据库图形化表征:图形/图像/动画使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各类信息、发布信息;并用以解决各类问题、呈现结果使用因特网及其他工具,采用多种方式,搜集信息下载到计算机并进行本地管理浏览器/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音频、视频类信息加工处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搜集、管理、加工、表达、交流过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内涵及信息技术的价值。多种媒体著作工具,如Authorware,PPT等在上述各模块中渗透与具体软件相关的信息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技能;设计合适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而不是介绍)与具体模块相关的社会、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网页网站制作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集成多种媒体形式,综合各类信息,采用合理的方式,制作作品、分享信息、汇报结果、沟通感情随时搜集任务所需相关信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再认识利用常用软件加工处理各类信息编程加工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引自《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素养框架》中提出的关于信息技术素养的定义。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2002年出版。(ETS:DigitalTransformation-AFrameworkforICTLiteracy,pp.2-3,2002.)资料网址::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识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2.管理信息: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对信息进行管理;3.整合信息: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这包括概括、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4.评价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适用性、有效性和效率;5.创造信息:通过组合、应用、设计、创造或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三维结构,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各方面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知识是基础;技术是载体;道德是价值导向课程标准解读和实验的其他注意事项分知识点确定深广度:参考《教学指导用书》解读课标规定,确定各模块的知识点及其深广度以模块为单元整体设计:注意模块内各知识点间的“前联后挂”“左联右挂”,形成“纵横交错型”,防止相互割裂;注意螺旋上升,避免前面教学“一竿子插到底”根据课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练习,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避免教师“包讲一切”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和呼应:确定选修课后,对相互关联的内容整体设计,确定在必修和选修中内容分不及其深广度,防止在必修课中提前讲选修内容正确处理“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之间动态的并存互生关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社会和家庭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承担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常用软件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可在学科和生活中培养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难以承载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技术层面的内容;必要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原理应用层面的信息技术内容;一般信息素养正确处理“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之间动态的并存互生关系筹划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转型——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本能泛滥,效能过剩,使能缺失,智能虚置误区:“傻瓜型的技术”“傻瓜型的教育方式”“傻瓜型的人才”“奴隶型的软件消费者”本能效能使能智能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本能兴趣,良好的“初体验”——可始于此(游戏学习learningbyplaying)无目的、无意识的应用——不能止于此各类应用软件——有目的地提高效果和效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打包的”、无法改动的、被动应用——应用层面,可解决问题,难以开展技术创新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可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作中学”LearningbyCreating)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主动操控计算机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高智能(挑战性)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智能(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个人潜能(学思结合,Learning&Thinking)创新人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国家蓄能本能效能使能智能人数发展阶段——无教育干预下的人群分布情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预期目标活化教材:教与学的导本+国标教材的地方化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模仿教学方式讲解/操练组织方式大班授课、孤立练习设计、配置辅助、引导组织评价,帮助总结思考、探究+操作、实践+交流、合作+评价、总结多种方式相结合:讲解+实践;理解+操作;个别思考+合作探究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事实性知识的穷举;操作命令罗列引导性的问题/任务+范例/案例+拓展资源/资源线索+迁移与应用机会—必要学习资料及其超链接学生是思考、操作的主体教本/操作指南教与学的导本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化和例举审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的4个要素: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审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的4个要素: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信息技术课程中常见的4类课型简析讲练结合-探究型-合作型-个别化有效信息技术教学的5个关键环节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的学习技能训练或技术实践课型操作序列/技能训练和练习情景化的技术实践技术建模讲授课型口头教授书面讲授录像/课件演示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网络交流电子档案电子学具计算机模拟个别化学习或/与合作学习个人与合作互补合作学习自学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从四个要素出发审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简化思考——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鱼鸟”“鱼牛”“鱼人”知识中心的启示学习者中心评价中心的启示群体(小组)合作学习PeerCoaching——同伴辅导以评价改进教学以评价促进学习知识储备及其内在逻辑联系(“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zh.wikipedia.org/)程序性的知识;隐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换位思考,理解学生调查了解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已有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经验备选任务+拓展实践辅助和引导技巧:如何设问?如何巡视指导上机?如何激发学习动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化和例举审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的4个要素: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信息技术课程中常见的4类课型简析讲练结合-探究型-合作型-个别化有效信息技术教学的5个关键环节有效信息技术教学的5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有效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基于学习流程分析;涵盖了多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1)情景的分类及其功能:教学中采用的情景又可分为“体验型情景”“任务型情景”和“道德两难情景”。“体验型情景”是指信息技术在社会、科技、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产生的效果。通过组织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兰德公司”案例)“任务型情景”是指蕴含着探究性问题或实践要求的、高度真实的任务背景。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考问题\产生探究欲望“道德两难情景”则是指蕴含着价值观冲突、道德两难选择、观点矛盾等的社会实践情景,这种道德两难情景是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多视角讨论相关社会问题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2)情景的选材要注意从身边的事例中、国际国内大事中、各类科技博览节目中,挖掘可以展示给学生并能引人入胜的信息技术应用情景,也可以选择高年级学生的作品情景,避免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让成年人都望而生畏的大段文字。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3)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注意事项情景的高度真实性:录像、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情景应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究技术奥秘的“间接兴趣”:情景应与本课的教学内容高度关联,具有较高社会价值,避免单纯满足感官刺激的情景体验。情景的长短要适度,保证学生“进得去,出得来”要激发学生兴趣,更要维持学生兴趣:中小学生的兴趣具有“广度有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关于案例剖析的建议信息技术课中的“案例”包括“作品类的案例”和“相关社会问题类案例”(1)作品类案例的类型及其教学价值作品类案例包括多媒体演示文稿、动画、程序片断、网站或数据库实例等。可分为以下几类范例是学生探究和创作的良好激发物典型作品是启迪学生思路和思维的源泉有缺憾的作品是探究、改进和创新的起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相关社会问题类案例”的类型及作用有效合理应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