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二〇年月目录一、引言......................................................1二、流行语的定义..............................................1三、流行语的分类、特点及功能..................................2四、“正能量”一词的缘起和特质...................................4(一)“正能量”的产生..............................4(二)一个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所反映出的“正能量”....5(三)中华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正能量”..............6五、“正能量”一词流行的现象.....................................7六、“正能量”一词的社会作用.....................................9七、对于“正能量”流行的反思.....................................9结语..........................................................10主要参考文献.......................................11摘要“输球不输人,国安球迷展现绿色正能量”;“扬州男子被卷入车下,众人抬车救援传递正能量”;“社会正能量,城管帮助瓜子老太摆摊”;“大学生徒手抓劫匪,笑称要留正能量”……百度搜索“正能量”,能够得到一个惊人的数字,找到的相关结果约69900000个。语文期刊《咬文嚼字》发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一词位居榜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产生并且飞速传播?“正能量”流行的特点以及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正能量”一词进行系统的分析,让读者更清晰的了解“正能量”的流行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正能量;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创新,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在信息技术领域得以充分体现。伴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越来越广,全球网民数量也在飞速递增。据最新报道,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2亿,其中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9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6.9%。在拥有如此庞大网民数量的中国,网络流行语已经悄然产生并迅速蔓延。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方面它折射出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它反映出一种文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语言现象。所以流行语的产生与流行和当前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流行语是大众语言中的“非主流”,是当前社会的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是自然规律所创造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流行语的定义“流行语”从字面解释其实就是“流行的语言”。为了弄清语言因何而流行,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语言。广义上所指的语言是一种用来沟通、交际的工具,这种工具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传递着信息,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语言,所以在人类繁衍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有人开始研究起这种为人类传递情感、思想的工具。早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和希腊就开始建立了语法学。经过人类在这种工具上的研究和推进,也就出现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语言学。我觉得没有人类就没有语言,但是在人类进化之初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是相当贫瘠并且极为险恶的,每个生命体都不想面对死亡,他们都有一种渴望生存的信念,所以人类为了找到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的方法才团结在了一起,就这样,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人类社会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所以社会和语言之间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为社会提供了交流;社会为语言提供了发展。人类社会每进步一次,语言就跟着进步一次,不论是表达的方式方法还是文字符号的书写,都会带来一种创新,人类语言就是这样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解了语言的形成,我们再谈“流行”。我给“流行”下的定义是指某一事物因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产生并且出现频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的一种社会现象。因为这种社会现象只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流行,所以流行过后必然会走向消亡,区别在于流行的内容和流行时间的长短。我们发现语言作为一种事物流行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是一句很特别的话,或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汇,而流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这句话或这个词汇自身的生命力,也就是它自身的价值。不同的流行语有其不同的价值,价值的大小需要从它的种类、特点、功能方面做系统剖析。三、流行语的分类、特点及功能我认为流行语按种类分为政治流行语、春晚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政治流行语是指人们从社会政治生活中凝练出来的语言。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对政治的高度关注,很多政治语言成了当下的流行语。跟随着新中国成立一起走过来的人们心中都埋藏着深刻的回忆,《毛主席语录》无疑成为了那个时代富有代表性的流行语。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亘古不变的真理,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鼓舞人心话语,像“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样催人奋进的希望和力量。《毛主席语录》中的“多快好省”也成了现在京东商城的广告用语,铺满了整个北京地铁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一些重要理论也成了当时的流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语,像“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一面镜子,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忧乐、人们的观念都能在这里展现的一览无遗。如春晚的经典小品是流行语的土壤,赵本山在1990年央视春晚的经典之作《相亲》中的台词“傻样儿”,2004年《送水工》中的台词“开…开…开玩笑呢吧”和2009年的“不差钱”等流行语进入百姓千家万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与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迅速占据了人们的内心。“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这是语文期刊《咬文嚼字》的广告语。留心的读者很快就能够联想到每年“十大流行语”的官方公布者都是《咬文嚼字》。细数《咬文嚼字》公布的历年十大流行语,从2010年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到2011年的“亲”、“伤不起”、“Hold住”……再到2012年的“正能量”、“元方,你怎么看?”、“舌尖上”等诸多的词汇背后,绝大多数均来自网络。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有人认为像“正能量”这样的流行语健康、正面应大力宣扬;像“屌丝”这样不文明、低俗不雅的应当加以剔除和摒弃;还有人认为,这些流行语不必刻意宣扬或排斥,它们都将随着时间的考验而存亡。总结一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流行语具有符合大众心理、符合时代潮流和价值观,反应老百姓的真实心声和诉求等特点。所以,无论是政治流行语、春晚流行语还是网络流行语,都是大众文化,它的传播直接影响到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修养,关系整个民族的素质提升,所以流行语更多的应该以“正能量”的形式传递社会的价值诉求。语言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与社会因素相关的语言变异就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不同于方言,反映出它特有的功能。流行语具有传播时代背景,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流行语的产生是具有一定时代背景的,当某一个事物被关注的程度达到一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人群数量的时候,与这个事物有关的语言就会迅速蔓延开来,首先从关注事物的这部分人群开始传播,其次由这部分人群通过各种途径使其传播范围扩大,最后影响到整个社会。流行语扮演着生活中调味剂的角色,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网民结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13年6月,从年龄结构看以20—29岁的网民数量最高,占总数的29.5%;从学历结构看初中学历数量最高,占到了36.3%;从职业结构看以学生数量最高,占到了26.8%。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网民趋向低龄化,所以流行语在这类人群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年轻人思想开放、有理想、有抱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又肩负着学习、工作、生活的重重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困扰下,流行语成为了他们日常交流中的主要语言。在紧张之余,一句诙谐幽默的调侃顿时缓解了情绪。流行语还具有推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功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思想汇聚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正朝着现代文化建设的方向努力迈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了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文化也对语言起到了制约作用。在现代文化的发展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虽然还处于边缘地位,但随着网络自身力量的不断强大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一定会成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其中“流行语”在这场伟大的文化变革中成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尚地标,它为网络文化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正能量”一词的缘起和特质(一)“正能量”的产生“能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能量”的概念出自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生活力”中的想法,而它定义于一个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平方,也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能公式E=mc²。文字解释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就是一种物质完全释放出来的能量等于这种物质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从数学角度来看,质量m永远是正数,c²也是正数,能量E一定是个恒等正数。在霍金的《时间简史》中也曾用过“正能量”这一物理学名词表示“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经过了解才得知,一个本是物理学名词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著作《正能量》一书,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增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正能量”的标签。(二)一个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所反映出的“正能量”“世间万物都是可以沟通的,人类的想法决定着周围的环境”,这是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举行的一场主题报告,报告人是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十多年来江本胜博士一直在从事着一项非常伟大的科学实验:人的思想,包括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文字,对水都是有影响的。人的想法对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江本胜博士经过上百万次的水试验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当我们对水表达出一种包含爱和感恩的信息的时候,水就会产生最美丽的结晶体。当我们对水表达一种很恶的意念的时候,水的结晶就会非常难看。”这个实验结果被一本书全部记录了下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水知道答案》。人类的想法决定着周围的环境,这也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正能量》一书中也提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能量场,既然是能量场必然会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从而保持人体的能量守恒。当人体所释放的都是正能量的时候,反馈回来的一定也是正能量,就像水实验中对水发出感恩的信息,反馈回来的是美丽的结晶一样。如果人体所释放的都是负能量,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反馈回来的必将是灾难。《水知道答案》告诉我们,人心的力量如此强大,正能量可以和谐一个人自身,和谐一个家庭,和谐一个国家,和谐一个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