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十一中学二模文综历史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这位思想家主张不能独爱其家,而是应该拥有广泛的爱,有博爱,这符合墨家的“兼爱”思想,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独爱其家不代表私有制,因此这位思想家并没有反对私有制;B选项错误,与材料内容相悖;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能只以自己家庭为主,没有强调家庭核心的内容。2.如图,唐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南方经济的发展B.藩镇势力的扩大C.海上丝路的开通D.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唐玄宗时期藩镇势力扩大,故统治者将10道析分为15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故B正确;这一变化与南方经济的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海上丝路的开通在汉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唐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藩镇势力扩大,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答案】B【解析】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浏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责通等昭告于佛事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救驾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国、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度亦不货”《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足宣扬国威【答案】C【解析】“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布施锡(锡)兰山立佛等寺供”“人西洋封诸夷国”“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国、暹罗…..凡三十余国”均反映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选C;材料中只有《明史》提到“中国耗度亦不货”,排除A;材料中只有《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提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排除B;材料中均为提到宣扬国威的信息,排除D。5.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从薛福成的奏疏中可以看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体现出不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国际外交手段来争取利益,由此可以得出这一思想已经具备近代外交观念,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不是原因;C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解决外交问题;D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内容含义相悖。点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相比于原来的战争之后谈判的方式,更应“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这是一种外交思想方式的转变,因此重点在方式,而不是原因和内容。6.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答案】B【解析】材料主旨并未反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错误;“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故B正确;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C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淞沪会战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故D错误。故选B。7.表单位:个行业地区机器冶炼电器化学纺织其他合计重庆区15917231206248429川中区162331003114187桂林区1748823767昆明区116725181380贵阳区61071318表2为20世纪30年代未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这说明西南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B.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C.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D.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答案】A【解析】从图表数据来看,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工厂内迁至西南地区,丰富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使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A项正确;从材料内容来看行业领域侧重于轻工业,并没有协调发展,B项错误;从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中无法得出“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C项错误;中国各行业工厂是抗战时期为了避免日本破坏而内迁的,并非是为了探索近代工业化,D项错误。8.以下图片共同反映了()A.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大国地位B.中美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C.文化交流助推中美关系改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尼克松、福特、里根访华与中美发展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9.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A.倡导公开公正B.重视物权保护C.关注人身安全D.强调诉讼程序【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法对私有财产是十分重视的,体现出对物权的保护,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物品的态度,而不是人身安全;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诉讼程序的内容。10.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东方,而不是处于出超地位,故A错误;当时处于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贵金属的流出欧洲,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欧洲与东方的贸易状况说明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故D正确。故选D。11.1950年7月,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创建由7.5万人组成的警察预备队。这一预备队后被改编为自卫队,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另外,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庞大需求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这说明()A.美苏争霸出现新动向B.东亚区域形成两极格局C.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D.美国调整亚太地区战略【答案】D【解析】1950年正值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地位很低,美国组织起自卫队并恢复日本经济实际上是为了后来“冷战”做基础,调整了亚太战略,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还没有正式开始;B选项错误,东亚地区的两极格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自卫队是在美国控制之下的,并不是自身的军队。12.下表为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1957年3月3日成功进行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比美国早9个月1957年10月4日成功向太空发射一枚人造卫星比美国早近4个月1961年4月12日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安全返回地面比美国早10个月A.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B.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C.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D.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答案】D【解析】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锋中苏联处于战略守势,排除A;材料中只是提到部分科技成果,不能得出B结论,排除B;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僵化的科研机制,排除C;苏联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从而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但是,人民应该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不能履行契约所规定给它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安全的责任。洛克清楚地阐述了政教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自由主义成为17世纪英国和荷兰思想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宗教宽容、强调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对个人劳动所得的尊重、重视正在涌现出来的中产阶级、拥护所有权和监督权、拥护人人平等、重视教育等观点。此外,自由主义由于强调解除教会和国家的强制性征税,所以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的色彩。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摘编自[美]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人格的典范,然而,“健全的个人主义”除了西方的思想资源之外,还有中国先奏传统的影响。胡适认为精神当以物质为基础,提出“实际的仁爱论”,引进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试图推进抽象的儒家之爱。同时他主张知耻、孝悌等传统道德条目,重新考量“忠恕之道”。主张尊重他人的主体性;他还批评孔子的中道立场,主张狂狷人格;他反对以孟子为代表的“独善的个人主义”,主张“成器论”,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成德论。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具有某种圆融性。--摘编自蔡志栋《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自由主义与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内涵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答案】(1)推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推动个人主义观念的发展。(2)相同之处:自由、人权、发展经济。不同之处:洛克强调依据社会契约调节国家与个人关系;胡适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健全自由人格。原因:英国具有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英国民众渴望摆脱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统治;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民族资产阶级深感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