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6年农村政策的演变之路【编辑日期:2016-02-14】【来源:新三农】自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1982-1986年,就发布了部署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纵观历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我国由对农业生产力的关注,转向对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关注;由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注,转向对科技创新、制度改革的关注;由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注,转向对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的关注。一号文件的主题的变化,显示出我国十几年来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过程,我国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下面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年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开放初期1982-1986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是最早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分别是:①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②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③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④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⑤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二、工业反哺农业时期在经历了粮食连续五年持续减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情况下,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连续下达了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农业发展目标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三农”政策始终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展开的,力求把过去单纯追求产量的工作重心转到在保持总量平衡、优化农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轨道上来,以求全面发展农村经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主题: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文件认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主要内容有: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主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文件认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认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主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认为,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主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状态、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突破瓶颈制约、确保农产品供给,是这一时期保持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所面临的突出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主题:维持农业稳定发展,保证农业持续增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为应对农业发展矛盾,要求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主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水利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阶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同样重要,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确立农业科技创新重要地位、农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等,都显示出对农业“软件”建设的决心。2014-2016年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作为文件主题,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主题: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随着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改革的重要地位确立,我国开始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文件认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文件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强调抓好种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主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文件首次强调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地位,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又一标志。文件要求,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体制机制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同时文件首次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粮食主销区种粮的规定为,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此次中央文件首次提出了“目标价格”试点的具体方案,突出市场作用。与以往收购价格相比,目标价格的形成完全是由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的。这既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明确了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主题:新常态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2015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了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文件突出强调“可持续”,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即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