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药理学复习题1.新药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系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Ⅳ期临床试验为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2.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因素有哪些?①影响吸收因素:药物方面:解离度、脂溶性、剂型等。机体方面:胃内容物,胃排空及肠蠕动功能、组织血流量等。②影响分布的因素:脂溶度,局部pH和药物解离度,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通透性,转运蛋白量,器官和组织血流量。③影响代谢的因素:通过抑制或增强肝药酶的活性而影响药物代谢。④影响排泄的因素:如洋地黄中毒合用消胆胺,二者结合后抑制肠肝循环加速其排泄。3、举例说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血浆蛋白结合率系指药物在血浆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药物分子占领结合部位,使其他药物不能得到充分的结合,以致后者的游离部分增多,药效增强。这种相互作用对一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具有意义,因此要注意那些药效较强烈或毒性较大的药物,以防止药物自结合部位置换下来,使药效增强,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4、举例说明药物排泄的途径和影响因素。药物排泄的途径:①肾排泄: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吗啡,呋塞米;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药物是主动转运的过程,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分别由有机酸和有机碱主动转运系统的载体转运而排泄。若由同一载体转运药物时,可发生竞争性抑制现象而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而依他尼酸用药时因抑制尿酸的主动分泌,导致尿酸增多产生痛风。②胆汁排泄:人为终止肝肠循环可促使药物排泄速度增加,常用于地高辛等强心药中毒的抢救。③肠道排泄:经肠道排泄的药物主要是未被吸收的口服药物,随胆汁排泄到肠道的药物和由肠粘膜主动分泌排入肠道的药物。④其他途径排泄:许多药物可通过唾液,乳汁,汗液和泪液等排泄。5、结合临床给药说明一级动力学与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一级动力学消除速率的特点: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药物半衰期是固定值;一次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基本消除完;多次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凡是属于被动转运的药物者属于此类型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速率的特点:药物浓度高而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饱和时,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恒定的量消除。血中药物消除的量与药物浓度无关;少数药物按此方式消除。6、举例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①副作用: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的效应,作为治疗目的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他效应如减慢平滑肌蠕动和提高心率等即为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通常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可逆性的功能变化。但可用对抗药物减轻或消除,或选用高选择性药物来尽量减少其发生。②毒性反应:急性毒性,以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为主,可2危及生命。慢性毒性,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的功能。③停药反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常使得原来的病情加重,出现血压上升,严重的心率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④后遗效应,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肾皮质功能低下,为用药的负反馈作用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在停药后的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的激素分泌量,不足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或应激状态引起的。⑤变态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效应及剂量均无关系,致敏原可为药物本身,药物的代谢产物等;⑥特异质反应。7、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旦停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少数药物可致永久性器质性损害,如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8、继发反应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后果,并非是药物本身的效应,如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可改变正常肠道菌群的关系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9、药物依赖性是反复、周期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兼有两者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10、撤药反应是指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如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调节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反跳,回升现象和使疾病加重等,即产生所谓撤药综合征,如停用抗高血压药出现血压反跳以及心悸、出汗等;7、哪些因素可以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是否:1、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2、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3、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4、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5、病程的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6、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治疗药物监测指征: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2、有些药物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从而在不同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抗抑郁药。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或小于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时,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5、发现长期用药的患者的不依从性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在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的时候。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8、治疗药物监测的有什么意义?1、了解患者病情和详细用药情况,这是血药浓度解释、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着重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准确的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最好建立患者病历。2、根据患者当前血药浓度提供的信息,解释血药浓度与药物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解释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对药动学的影响,利用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设立个体化给药方案。9、说明实现个体化给药的方法。给药个体化的内容包括:1、给药剂量和剂型;2、给药间隔;3、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4、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要做到给药个体化,必须掌握以下两点:1、明确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1)年龄/体重与身高;(2)合并用药;(3)剂量、服药时间、采血时间;(4)病史、用药史、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含量等;(5)病人的依从性10、联合用药时药物在药动学上可以产生哪些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4个环节,药物相互作用在这4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一)影响药物的吸收:1/药物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离子的作用、PH的影响、食物的影响、吸附作用、胃肠运动3的影响、削弱肠吸收功能、2/注射部位:3:、肺部:(二)影响药物的分布:1竞争血浆和组织中蛋白结合部位: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组织蛋白结合位点、药物在转运中的作用;2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三)影响药物的代谢:1酶诱导2酶抑制(四)影响药物的排泄:1改变尿的酸碱度2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11、举例说明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可以引起哪些不良反应?一、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一)受体阻断药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1ß受体阻断药与硝苯地平合用时,引起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二者合用B受体阻断药后,可以抑制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硝苯地平的负性肌力作用表现出来。因此,二者合用时要注意监护患者过度低血压和心脏抑制的症状;2!受体阻断药与维拉帕米合用,引起严重的心脏抑制(如心动过缓、收缩停止和窦性停搏),甚至可以在使用!受体阻断药滴眼液时发生。(二)强心苷与其他药物的合用:1强心苷与钙剂合用,特别是静脉注射钙剂,可引起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2强心苷与维拉帕米合用,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的血药浓度明显增加3强心苷与奎尼丁合用,强心苷的血药浓度增加,易引起中毒4强心苷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增加强心苷的毒性(三)茶碱与其他药物的合用:1茶碱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后,少数患者出现茶碱中毒反应2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前者的血药浓度,导致中毒3茶碱与红霉素合用,引起茶碱血药浓度增加,而红霉素血药浓度降低(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麻黄碱合用:两者合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严重时可以引起高血压危象或脑出血,甚至死亡。二、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一)吗啡与中枢抑制药等合用:吗啡与水合氯醛、镇痛新、苯妥英钠、苯海拉明、乙醇、全身麻醉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巴比妥类药物合用,可增强麻醉及镇痛效果,但同时引起的严重的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禁止同用或慎用。(二)汉肌松与四环素合用:两者合用可加重呼吸抑制。(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合用: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镁盐合用,引起呼吸抑制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肌松药合用,增加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一)抗凝药与某些药物合用:1抗凝药与巴比妥类合用,降低抗凝药的作用2香豆素类抗凝药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广谱抗生素、保泰松、奎尼丁、甲苯磺丁脲、西咪替丁、甲硝唑等合用时,可增强抗凝血作用(二)甲氨蝶呤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使前者的毒性增加,甚至威胁生命四、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一)卡马西平与红霉素、异烟肼合用:卡马西平与红霉素、异烟肼合用可导致运动失调、眩晕、困倦、嗜眠、精神混乱和复视等中毒症状(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哌替啶合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呱替啶合用可很快产生兴奋、肌强直、高热、面部潮红、出汗和神志不清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用等合用后,耳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两性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可明显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12、引起药物依赖的药物有哪些?它们的毒性是什么?①中枢神经抑制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乙醇等)看似酒醉、嗜睡、运动失调、说话迟缓、侧视、眼球震颤、定向障碍、可有呼吸抑制现象。②烟碱和烟草③阿片类急性期戒断症状表现:最初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冷火鸡”反应;可出现流鼻涕、流涎、流泪、打哈欠、瞳孔散大、出汗、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发热、失眠、焦虑、烦燥、恐惧、紧张等,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迁延期戒断症状:多数发生在脱毒治疗后期,戒断后2-3天或2-3周出现。持续2-6个月,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阿片类中毒特征:嗜睡,感觉迟钝,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现象。4④精神兴奋药(苯丙胺类和可卡因)可出现兴奋、瞳孔扩散、失眠、躁动、沮丧、焦虑不安、食欲不振、呕吐、妄想型精神病、心律不齐等。戒断症状:精神呆滯、嗜睡、焦虑不安、自杀倾向等。⑤大麻类:大麻明显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产生欣快感、幻觉和妄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长期大量滥用,使人表现淡漠、表情呆滞、判断力和记忆力损害,思维障碍。过量可致恐惧、精神失常等。⑥致幻药类:苯丙胺类药物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又称去甲麻黄素,俗称“冰毒”),是被滥用最广泛的兴奋剂。苯丙胺系中枢兴奋药,用药后情绪高昂,精力充沛,食欲减退,并有明显欣快感。戒断症状如嗜睡、疲乏、抑郁、心动过缓等。氯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