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世纪的世界格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国富不一定民富,只能是民富、国富才能国强。政府作为人民管理国家的代理人,它的出发点应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行为应该受到人民群众充分的监督和批评。如果一个国家政治不稳定,发展也就难以保证;如果发展不能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社会稳定又难以保证。面对新世纪,虽然在政治的建充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的改革步伐较慢,存大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政党、政权机关和其它政治组织的结构体系、职能划分及运作方式没有明确的界限,表现为国家权力结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其次,要想实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必须要统一。进步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行,正是有了这些挑战,我们才有前进动力,只要能把问题一一解决,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时代。在经济方面,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以达到世界第二的位置。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如果能很好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按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从而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经济。这一观点建之于林毅夫对“技术进步”和“东亚发展经验”的研究之上。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林毅夫认为“技术进步”之于今后的经济增长至为重要。由于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必须靠自行投资开发新的技术,因而肯有投资大成功率低商业利用率更低的特点。我国由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大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因而可以模仿、购买等方式迅速地实现技术进步,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利用这一优势,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起也快速增长了近40年。我国从1979年底开始走上快速增长之路,而且,在又年代时,中国从事低附加值的农业人口比50年代的日本和60年代亚洲四小龙多,资源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的潜力大;同时,中国的资本积累率高,为全世界最高的国家。这些因素决定中国的快速发展的道路还可以持续很久。经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漫长的低谷期,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出口受到重创,但加快了中国产业升级转型。而经济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以人为本”的“中国中心观”关注中国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因素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影响。实质是倾向于认同在公平与效率平衡原则下实现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它突显出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意义,促使人们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多样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赋予中国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人口的功能以全新内涵,即教育要通过实现国家及区域范围内的中国人和谐、多样、有效、均衡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地发展。具体讲,就是在所谓“自组织”时代和个人全球化时代,中国如欲真正崛起,保持并扩大国际分工中的竞争优势,激发个体选择性行为的创造力,同时抑制社会分化和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关键的举措,是在教育领域深刻理解社会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充分挖掘世界、中国、区域和个人层面的教育资源,寻求更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提高中国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和均衡性,为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在文化方面,虽然在近100多年来,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不断扩散,但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让世界其它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了解。在我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而把外来先进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让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据国家汉办提供的数据,截止2012年,全球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孙子学院,有5000多成学习汉语,可以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民在2009年发面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报告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但研究人员同时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虽然排名世第七,亚洲第一,但文化影响力指数值还只相当于世界文化影响力第一位的美国的一半”。事实上,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开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与认可仍然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便“北京共识”或者说“中国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开始取代“华盛顿共识”。最后国际环境方面,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亚洲的政治中心,并在世界政治活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区域合作方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占亚欧大际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以及金砖五国的成立,让中成为名符其实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些都让中国融入到了世界的政治中,也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周边环境。而和平的周边环境又可以给中国提供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又会促进周边环境更加稳定。美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凸显使得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格局梦想难以为继,在这种最新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相对国际地位得了明显提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区域利益问题上,天平已经开始向中国倾斜,就像南海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更加有利于中国的方式解决经济领域的全面开花,,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危机期间仍能保持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解决,近年来在朝核问题、苏丹达富尔问题、中东问题、伊朗问题、气候以及核扩散等问题的解决上,中国表现显眼;想继随办了重国际活动。鉴如此,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还不完善,只要我有能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别国难以比拟的优势,中国仍有可能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极。在保持国内长期的稳定,坚持完成市场经济的转变,健全法制度,维护法律的权威,21世纪必是中国的时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