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三单元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2)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13)解放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目录主干知识核心问题随堂巩固训练课时过关检测把握主流辐射多元发掘高考内化高考依托教材高于教材复习一段验收一段返回主干知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返回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返回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且对世界发展潮流不甚了解,所以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其对于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返回《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扒了房。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返回4.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返回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未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返回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万园之园,付之一炬!返回3.结果《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1858年)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其他权利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开埠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赔款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地返回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返回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返回2.进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返回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祖国遭受蹂躏、国土被宰割的背景下,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返回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返回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2)旗号:“扶清灭洋”。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返回(3)败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②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返回(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返回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主要危害条约内容返回(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返回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危害表现方式控制中国贸易和金融开设银行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开设工厂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争夺路矿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争做中国债主资本输出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赔款数量越来越多割地面积越来越大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返回美国进入侵华的新阶段,扩大了在华影响;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激烈的矛盾,中国得以暂免被瓜分之祸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取的特权;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有机会利益均沾;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美国“门户开放”德国:山东;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长江流域;日本:福建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胶州湾(德)、旅顺和大连(俄)、广州湾(法)、新界和威海卫(英)强占租借地危害表现方式返回核心问题把握主流·辐射多元返回重难点一两次鸦片战争返回一读图明史——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实力对比返回[解读]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具体国情对比如下:中国英国政治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