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的祭礼“五祭”之一。1、除夕贴对联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糕除夕拜年,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民间节日2.正月初一拜年“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首在汉朝。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又称“三朝”、“元朔”。又有“上日”、“三朔”、“三始”等别称。初一早上开门大吉,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3.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吃元宵,挂彩灯,放焰火,观灯游玩。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灯期。因为是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元宵节在唐代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宋朝时,灯期由三日延长到五日,到明代更延长到十日。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4.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端午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节日六、乞巧节5.七月初七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避节”。农历的七月初七,有时恰逢天气晴朗,民间有晾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成以竿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耳!’”民间节日第一节民间节日6.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到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民国元年,规定:以元旦为春节,以端午为夏节,以中秋为秋节,以冬至为冬节。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月神)。民间节日7.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两阳相重,古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民间节日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火把节泼水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古尔邦为阿拉伯语,意为“牺牲”、“献牲”,故回族学者将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洛萨节——藏历新年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两年多。你们在校园里学习、活动、玩耍,学校已经成为了你们学习的乐园,也成为了你们成长的摇篮!……每一天,学校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你们的到来。(板书:说说我们的学校)•2.欣赏学生在校园里学习、活动、玩耍的图片。(播放学生图片)•3.听丫丫说说她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播放丫丫音频)•(二)小组交流•同学们听了丫丫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有自己喜欢的校园一角?请同学分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为什么?•(三)汇报交流•学生结合自己对学校的了解,说说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把在那里发生过的难忘的事分享给大家。(请喜欢同一地方的学生补充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及故事)•预设内容:•1.我最喜欢学校的宣传栏。有一次,我的作文在宣传栏里展出,我激动得不敢多看,脸都红了。•2.我最喜欢学校的乒乓球台。我经常和同学去打球。•3.我最喜欢我们的教室。我们在这里学习、玩耍。教室就像我们的家一样。•4.我最喜欢科学教室,因为我喜欢做科学实验。•5.我最喜欢机房,因为我喜欢用电脑画图。•6.我最喜欢音乐教室,那里有钢琴,我喜欢听琴声。•7.我最喜欢图书馆,因为那里有很多书可以借阅。•8.我最喜欢操场上的军体长廊,因为那里是我挥洒汗水,辛勤训练的地方。•(四)情感升华•师:听得出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咱们这所学校,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你们许许多多美好回忆。你们想不想给自己喜欢的一角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呀?•(五)教师小结•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在校园里的快乐心情,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校园的喜爱,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板书: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