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根源(自然辩证法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的根源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环境问题的根源摘要科学技术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历史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为我们带来了困扰。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本文将从价值观和自然观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现今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的突出表现,来阐述引发环境问题的根源。关键字:环境问题科学技术价值观自然观1.引言雾霾几乎成了我们对北京冬季的全部印象,2014年2月20日至2月26日持续7天的重度雾霾天气是北京市自2013年1月1日按照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空气质量检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1],各项污染物浓度纷纷“爆表”,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还不仅仅是北京市遭受如此严重的雾霾肆虐,我国中东部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都深受其害。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影响,对于健康的威胁也很大,雾霾引发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人们的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表现在空气污染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约有16%的土壤面积受到污染[2]。长期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造成了土地污染,从而造成了粮食中重金属超标。由于污水违规排放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更是不胜枚举。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禁引发了大众的思考,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当时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为发展注入动力,经济文化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有些人不禁会想: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不是科学技术的引入。环境污染确实是科技发展的副产物,但是科学技术不是产生污染的根源,其根源是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人们的价值观和自然观与经济相比发展滞后,才造成了人们竭泽而渔式的求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2.价值观和自然观2.1价值观及其重要性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3]。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事物是否有价值、具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好坏、利弊、得失、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神圣与世俗等的观念,是人们特有的关于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约束性规范。价值观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3],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就是通过学习,不断接收和掌握一系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观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一个人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区分人格是否健康的标志。其次,价值观为人提供了一种评判标准,指导价值的追求与取舍。一方面表现在价值信念、价值目标,转化为一定的价值追求,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定向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引导并激励人们去追求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当主体判断客体是否有价值、有怎样的价值时,价值观为主体提供了评判标准,是人们做出价值判断、决策的思想依据。总之,价值观是人们内心的观念系统,对人们的行为、思想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误导,赋予人们基本的判断能力。2.2自然观及其重要性自然观就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指导人类的行为。人与自然具有同源性[4],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产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的肉体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密切相联系,就是说自然界同人类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从属于自然的,应当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保持和谐友好关系,而不是对抗和冲突,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不能是征服与被征服、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而是应当建立起一种和谐统一的价值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一方面,自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水、空气、阳光和事物,为人类提供生存的保障。另一方面,自然为人类提供发展的资源,人类将自然提供的生产资料加工成产品,人类的创造才得以实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自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看待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性的关系,人类以自然为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没有自然作为对象,人类也不会存在[4]。同样,没有人类的自然界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自然界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必须是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料,人类的一切活动也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3.环境问题的根源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自然观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指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成为人们展现创造力的途径,为人类创造了财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污染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但是其根源并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3.1科学技术虽是“双刃剑”但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但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从有利的方面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创造财富更简单有效的方式。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工厂随意排放污水、有害气体、有毒废料,会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空气和土壤。但是科学技术只为人类提供活动的一种方式,而人作为人类活动的主体,决定着活动的方式以及结果。虽然采用科技可能对自然带来破坏,人作为主体,完全可以通过优化方式来达到减少甚至消除破坏的目的。环境问题是科技发展的副产物,但是不是问题的根源。在一些污染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作为主体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多地发生的水体污染事件中,造成污染的原因大都是由于工厂违规违法排放没有处理的污染物,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染物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英国伦敦作为工业革命的发起地,大规模的工业迅速崛起也破坏了环境,在一段时间内伦敦遭受了严重的雾霾灾害,几次严重的雾霾肆虐还造成了人员死亡。英国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并实现了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时至今日,伦敦早已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英国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新时期遭受雾霾困扰的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工业发达程度也高于我国,但是美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远没有我国的严重,这也说明科技并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源。3.2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引发了环境问题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它也是价值尺度,是人们评判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标准。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向性,价值观中判断为有价值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人的价值目标。一些工厂将物质利益作为其价值目标,一些方针政策的设置都将围绕这个目标。为了利益最大化,工厂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生产带来的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这不仅为工厂带来一笔不小的开销,还不能为其创造利益,所以有不少工厂违规排放污染物,他们有的将污水排入河道,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有的工厂为了掩蔽其违法行径竟将污水注入地下,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不知情的人在饮用了污染水之后往往会患上严重的疾病。一些从事资源开采的行业为了提高效益,违规采挖,对挖掘后的土地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轻者导致地表沉降,重者对土地造成永久性破坏。这是价值观不正确的表现,为了追求利益无所不用,丝毫不注意自身行为造成的危害。工业引起的污染不光是无良的资本家造成的,有些地方的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将一些重污染的工厂引入自己所在的地区,地方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但是青山绿水都不见了,当地的居民还要饱受污染的摧残。这都是价值观不正确的表现。自然观是人对自然总的看法,决定了对待自然的态度。人们之所以不计后果的破坏环境,一方面是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然观不正确。这些人往往看不到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将人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了,不能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热观主张人与自然辨证统一和谐相处。人们不能一味的掠夺自然界的资源,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人过于习惯掠夺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却忽视了遵循自然的规律。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没有足够的树木消化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平均气温升高,引起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人类将失去家园。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自然就通过沙尘暴来还击人类。如果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就会得到自然的报复。频发的狂风、暴雨、泥石流等极端天气就是再好不过的例证。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建设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建设美丽中国,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拒绝拜金主义;建立良好的自然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在正确规范的约束下才不会误入歧途。其次,我们应该加大绿色科技的研发力度,用科学技术作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再次,政府应该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绿色产业。最后,完善法律体系,建立严格的监管惩处体系,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给予惩处。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参考文献[1][2][3]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4]周秀华.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兰州大学[5]杨伟民.解读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新华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