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一,从历史社会的大背景进行分析,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对书法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的法教育可追溯到商代。“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发现`教’和`学’等字,有教授和学习占卜、筹算、丈量并记录的意思,证明对文字的书写记录早于学校教育”。西周时期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孩童的初级教育内容,其中的“书”即书写教育。至东汉时期,对五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进行的蒙学教育将初级识字习字教育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隋朝确立科举制,书法正式进人官方教育体系,直至明清。在民国时期,儿童书法教育甚至上升到了“美感教育”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书法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正常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但受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其中,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记录和传播手段,使手写不再是人们书写的第一选择,书法的实用功能受到挑战,书法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显然下降了。第二,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许多学校识字与写字虽连在一起,但往往也只注重识字而轻写字还有小学阶段,书法课程安排归属于语文或美术课。中学阶段则多为选修课和兴趣课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如何去规范和完善书法教育,使书法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使书法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毕竟,书法艺术不同于美术学科,把书法归属或纳入语文与美术学科中去,这本身就不符合书法学科的本质特征为此,在中小学阶段,一开始就明确规范和完善书法教育,对书法本身的学科的建构,其意义不言而喻。并且我国应试教育观念由来已久,许多中小学虽口呼“素质教育”,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和中考、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以及以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为学校主要评估考核标准等因素,一定程度上迫使学校仍按应试教育模式教学,于是“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书法不作为考试科目,导致老师、家长忽视对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书法学习和教育缺失,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每况愈下。小学生中不把写毛笔字当作负担的很少,增添新知获得新的技能没有人不为此而喜悦,但增添,获取的同时却让人感到压抑,郁闷,一定是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出了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办法,书法课就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如何让孩子们愉快地进行书法学习,这是一个应当关注的课题,而我们的教学实践已经表明: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练习进行教学愉快的书法学习是可以做到的。第三,是在现阶段开设书法课的各小学,都按文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毛笔书法课并不妥笔者认为,可以提早些,甚至在小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可以施教毛笔字,让其接受艺术熏陶和书法技巧基本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之所以要这样做,在于识字教育和书法教育本身并无矛盾,硬笔,圆珠笔,铅笔在中国广泛使用之前,中国历代儿童书法教育也没有象现在如此这般的教育课程设置和要求因此,这域书法风气昌盛,许多家庭对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传承有加方面的观念意识需要调整和改变如果说,一个地特别是那些有着累代翰墨因缘家庭中的孩童由于环境的熏陶,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接触书法毛笔字,自然对其充满兴趣,甚至神往而学校却安排在三年级才对他们进行毛笔教学,显然不利于这些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特长发展因而,在中小学具体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地域的社会人文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教育并结合各学校人文教育特色,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内容的教学,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要推动普及性书法教育或写字教育,兼顾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发展,切实体现并发挥“成长教学法”的应有作用。第四,从社会现状,学校现状,教师现状,学生现状分析。科技是把双刃剑,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能够再现许多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打印使得纸质的书法慢慢的销声匿迹。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与键盘接触的时间逐渐增多,拿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书写水平严重下降,传统的书法文化严重缺位。在中小学教育中有很多的老师都越来越多的选择电子教材,对学生的书法教育明显存在放松。此外,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着政策制度不健全,书法教材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许多中小学不愿意花费精力和资源在一些可有可无的教育中。其次就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目前还没有编制一套适合中小学生发展的书法教育教材,这样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就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一样处于一个摆设状态。由于社会观念不断地改变,学校对中学生的书法教育也不够重视。书法教育本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可是现在大家受高考、中考的影响,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对应试教育的关注,学生天天忙于应试训练,素质教育就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的进展,书法教育也不能得到发展。当前,更多的中小学为了争夺学生资源,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在竞争上更多强调的是如何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却极少的关注,因此很多学校并未对《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进行全面执行,只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这导致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从而使得我国这样的一个书法大国面临困境。目前学校书法教育的体质还不健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材,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教育的推行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教师的带头作用,目前从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老师十分缺乏,大部分学校基本上还没有专职的书法教育老师,实力较好的学校只是在学校内部的教师队伍中选择一部分书法较好的教师教授学生写字。书法教育教师水平达不到书法教育的层次,这就脱离了书法教育的真正含义,书法教育更多的是在教书法的时候传授做人的道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书法教育长期从属于美术和语文教学中间,丧失了书法原有的独立空间和整体培养方向,不能良好的发展。当前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是纸质的文字会不会被电子文,目前的中小学生基本都使用电子产品,所以更多时候可以用键盘输入取代汉字书写,造成了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去写字,很多学生抱着即使字写不好,以后都用电脑打印来代替的思想,因此就造成了书法教育两难的境地。另外就是学生对书法的艺术价值兴趣也逐渐减弱,造成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开展比较困难。二: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建议: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习书法,在线条、结构、布白、章法、墨色等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这为学生提供了审美教育,即美育。另外,在静静的书法学习中磨一磨浮躁的性格,仔细观察每一笔、每一画,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坚持学习化遗产。学习书法更能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书法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它基本的文化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书法与日常书写的关系。日常书写随意而不可重复,形态变化无穷,它讲求美观,但更主要的是人在书法中的反映,这就使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与书法有着一种潜在的关联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不管你是否练习书法,实际上都不知不觉融入了中国书法形成发展的历程,参与了书法文化的建设。第二,要有合格师资,合格的师资始终是保证中小学书法教育效果的根本$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已陆续地开设了书法专业,这些接受书法专业训练的学生,在经过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接后,一般都能胜任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无专业书法教师授课,处于无师可范,缺少既能胜任而又有书法专业知识,技能的老师授课的窘境$更多的学校也往往需要依靠校外各类书法教育或培训,而校外师资良莠不齐,况且,校外的书法培训机构往往只专注于技法的传授,搞速成,重比赛,突击练习,实际上达不到书法育人的目的,功利色彩过于浓厚,这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始终应体现在突出学生的书法规范,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上的要旨背道而驰。尽快编撰一套真正适用于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教材,这套教材应适合于不同年级的书法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可先试行,后修订,最后再给予推广。同时,要求教材要有相关严格的标准。比如,技法讲解要系统而准确,要尽量简单易懂,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书法学习要求,在教材的设置上,图文并茂;书法审美的融入,体现应有的书法审美教育的理念;突出书法和文化关系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书法教育的评价体系,要将书法教育真正纳入与学校达标的相关考核内容之中。适当借鉴现有在中小学各校实行的体育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方法,使书法教育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但要有技能评价,还要有书写习惯评价等多元评价的方式,使评价确实起到反馈调节,反思总结,促进学生对写字的喜爱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的书法教育或写字教育,能够把字写对,把字写好,并让学生接受规范正确的文化信息,这也恰恰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目标之一。第三,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可度。相对来说,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外表阶段。对于学习书法的意义不可能立即习得,需要教师慢慢教授,慢慢引导,带领他们走上一条欣赏书法、学习书法、学会做人的道路。一是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激起求知欲,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学书法的动力。二是选择合适的人门教材。书法的发展随汉字的发展而发展,并形成了五种基本类型,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对于初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楷书笔画平正,字形规范,是最适合初学书法的人门书体。楷书字体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不仅能帮助孩子认识汉字,更能帮助他们学写规范汉字。三是要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认知水平不同,其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每个孩子书写笔画产生的问题都不尽相同。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因材施教,掌握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进度,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问题进行指点解答,在练习中加以引导和鼓励,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孩子的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的书法学习与发展。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应当重在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写字兴趣的培养,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而现阶段中小学各级书法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在高年段采取反复临摹练习的成人教学这一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若没有相应细致%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和计划,收效甚微$临摹的时间一长,学生未免会感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枯燥,谈不上兴趣和积极性,纠正这一教学弊端,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知识结构,细致耐心地引导并培养学生读碑帖的兴趣,“细玩而熟视之”,逐步地培养起他们观察,分析,记忆和再现能力,在随后的临摹中,让他了解相应的临习方法,如单格临,去格临,分临,空临,背临,依次递进。在临摹中不断深化并体味碑帖的用笔之法,懂得发笔,行笔,过笔,收笔的技法和要领。总结,现阶段,中小学书法教育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弊端,但我们仍然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应对,稳妥解决,问题出现了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需回避,而是要积极实时地应对,特别是面对电脑网络时代对日常书写的负面影响和挑战,我们要时时警醒:电脑改变了字形的线性输入,淡化汉字表意结构,一方面不能让书法失去实用价值而走向纯粹的艺术创作,既要使中小学生懂得作为体认汉字的书写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根基,又要懂得书法艺术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另一方面,要依靠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不但在制度上要有保障,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内容,目标及方式,要重视书法,保护书法,发扬书法,让书法教育在中小学这样基础阶段走向普及,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获得书法技能,写好汉字,不断提高书写效率和书写水平,在书写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艺术熏陶,使书写最终成为一种自觉或自我需求,这也是提倡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为此,就更有必要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增强学生的书写意识,书写能力,只要书写意识,书写手段和书写过程在,书法所蕴含的个性,创造性就不会消失,书法,汉字的书写本身就不会被电脑所终结或消解。我们应当让中小学书法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通向中国文化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