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设计说明三、相关职业简介四、教材选用五、教学内容六、教学及考核形式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二、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课程的设计理念2、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旨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注重从感性认识(实例导入)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学习)再回到实践(实训和实习)的过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重点讲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突出对学生国际贸易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课程性质与地位2、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是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国际物流、水运、、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一、课程性质与地位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基础英语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实训、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按照国际贸易的分类标准及统计方法,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等不同角度能对国际贸易的能力进行分析。(2)能够从区域经济、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分析国际间贸易经济合作的态势及对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正负影响。(3)能够学会收集并领会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能力,通过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分析与比较,学会应对策略。(4)能够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能解释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威性。二、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知识目标:(1)掌握国际贸易分类统计方法和特点,理解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主要理论,掌握世界市场价格、构成及特征。(2)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国际服务贸曷的内涵、形式、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掌握管理进出口贸易的各项政策与措施。(4)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背景,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运行机制及运行原则。二、课程教学目标3.素质目标:(1)具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求的基本素养。(2)具有敬业爱岗精神。(3)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三、相关职业简介1、单证员2、外销员3、跟单员4、报关员5、报检员6、货代员四、教材选用参考教材五、教学内容周次课时模块名称备注14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24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框架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34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44第六章关税措施第七章非关税措施54第八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64第十章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74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第十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概况84综合训练94期末考查六、教学及考核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教学形式考核形式六、教学及考核形式(一)教学形式:1、本课程以“双元强化”为基本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模拟仿真教学模式”,旨在创立“学生参与、能力主导”的教学模式。六、教学及考核形式2、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方法课堂精讲讲练结合模拟仿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及考核形式(1)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教学及考核形式(2)第二步采用课堂精讲、讲练结合的方法,辅以讨论、答疑和考核,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六、教学及考核形式(3)第三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操作国际贸易流程的步骤,进行小组竞赛,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际作业的能力;六、教学及考核形式(4)然后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使用企业版的电子软件,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使用的业务填单方式和微机模拟环境,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六、教学及考核形式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背投电视、教学用电脑、宽带网络,以及国际商务实训室所安装的教学软件,使学生能进行课内实践、模拟实训以及实操训练。六、教学及考核形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登陆各个公共的培训网站以及中国电子口岸,主动学习,加强对课堂理论的消化理解。通过浏览官方的网站,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法律规定和政策变化,扩大知识面。六、教学及考核形式(二)考核形式:采用课堂知识考试、课程实训、作业、专题分析报告或小论文、平时表现等多种考核形式的成绩评价体系。1、平时成绩(15%)出勤、课堂纪律、提问回答、讨论发言、作业完成。2、实训成绩(35%)实训报告完成质量3、书面考试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