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读《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如何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最终在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思想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从而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正如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我个人认为温总理高度概括了我国当前的矛盾和任务:一个是生产力的不发达,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另一个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要极大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在当前我国的国情和面向21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通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新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我们即要反对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悲观失望,也要反对自满自负,而是要树立一个打持久战、努力不懈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观点。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期,遇到的社会经济问题非常复杂非常多,概括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工业化、城镇化要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要加速调整;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统筹兼顾难度越来越大、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更多落实、思想和道德建设需要采取更多有效办法。总之,从我国国情和当前改革发展新阶段新时期,我们面临巨大的机遇和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发展,是对我们的党执政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实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提高我们的党驾驭全局、统筹兼顾、处理好各种矛盾的能力,这就需要科学发展的方法来处理解决。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指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初期他预见性提出“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不已。他不仅反复阐明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而且初步设计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同时为寻找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根据当时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拨开迷雾,找准航向,以大气磅礴的胆识和勇气,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土地上,重新规划了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的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社会发展是“软”道理,经济增长是赚钱的,而社会发展是花钱的,不挣钱哪有钱花?但他们并没有认真考虑在环境、资源上的破坏,要花多少钱才能恢复。如果一个政府,只关注体现政绩的GDP增长,而把社会发展的难题留给下一任,很难保证这些难题不在某一天积累成危机而突然暴发。2003年非典病毒的肆力,我们的党在抗击中始终思考“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7月,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作出完整表述。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就这样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理论就应运而生。三、科学发展观是借鉴和吸收了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社会各种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发展的本质、动力、主题、条件、模式、价值、战略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关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经济增长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文明成果。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出访了50多个国家,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用广阔的世界眼光更加注意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他们实践的经验,从那里得到很多启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共同实践,再吸收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指导增加许多新鲜的东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认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生活质量、财富分配方面。2007年9月6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上向全世界尊严宣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将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一天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中强调“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对外贸易稳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物价上涨压力增加,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两位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宣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的许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赏。总之,新世纪中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加以解决,从建国以来对发展理论的认识过程来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和延伸,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战略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