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技术创新学习内容第一节技术创新概述第二节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与战略模式第三节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第四节国家创新系统与自主创新学习要求与目标1.了解技术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历程2.掌握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和战略模式3.掌握国家创新系统和自主创新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5.了解国家创新系统构成与特点学习重点和难点1.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与战略模式2.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第一节技术创新概述一、技术创新的产生与发展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应追溯到18世纪,当时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提出了18世纪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的趋势以及机械制造业创新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和从“干中学”的问题。1912年,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J·A·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创新(Innovation)”概念,他认为,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把创新内涵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1.生产新的产品;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3.开辟新的市场;4.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20世纪50—6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得以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重要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企业家模型、线性模型、相互作用模型等五代技术创新模型。形成了新熊彼特学派。二、技术创新内涵和特征(一)技术创新内涵索罗(S.C.Solo)技术创新的“两步论”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里程碑。1962年伊诺思对技术创新作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此外关于技术创新,曼斯菲尔德和费里曼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及建立企业新的组织,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的综合过。二、技术创新内涵和特征要充分理解技术创新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技术创新中的“技术”应属于广义上的技术,不仅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劳动技能的改进,还包括适应现代劳动分工和生产规模的管理和组织创新。2、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市场的需求与占有率、潜在的垄断利润都是激发企业家创新的动力,企业家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进行创新的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3、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将生产要素新组合应用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活动,而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4、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要求]科技人员不仅具有科技意识,把握技术领域的前沿与发展,而且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和经济意识,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5、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超额利润。技术创新是将生产要素新组合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由技术创新而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在技术没有扩散前,往往可以垄断市场,进而获取超额利润。(二)相关概念区别和联系1、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是一种技术行为,重视技术的突破而不考察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属于一种经济行为,重视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2、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将技术创新思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座桥梁,但是只有当研发成果产生经济效益时,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部分。3、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一般用来表示社会技术经济活动的结果,主要指经济增长中扣除资金和劳动要素贡献后的余额。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内容之一,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是手段,技术进步是结果或目的。4、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技术改造一般指基建项目的改扩建活动,因此,技术改造也包括采用新技术、将技术成果加以转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活动。因此,技术改造活动中存在技术创新活动,它是技术创新的一种不同表现形式。(三)技术创新的特点1、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具有经济性。2、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3、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周期缩短4、技术创新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三、技术创新过程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分析,最具代表的是形成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创新模式“五代论”思想,其思想来源是劳斯韦尔此间对美日创新过程的时间/成本曲线的比较分析。(一)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于研究开发和科学发现,该模型的主要线性过程可见图11-1生产制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销售图11-1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型(二)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创新过程都遵循技术拉动的线性模式,更多的R&D活动是源于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渐进创新,其创新动力大多源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变化,这种创新模式更加符合需求拉动的创新模式,如图11-2所示。市场需求研发制造销售图11-2需求拉动模型需求信息反馈(三)技术与市场交互的创新过程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第三代创新过程模式——技术与市场交互模型理论被提出(图11-3)。该模型是把技术推动模型和需求拉动模型的有机组合。新需求社会和市场需求市场新技术技术和生产的最高工艺水平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图11-3联结模型(亦称交互模型)产生构思(四)综合创新过程模型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综合创新过程模型成为这一时期普遍接受的创新模式。该模型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设计创新构思的产生、R&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综合过程和并行过程(如图11-4)而不是简单的序列排序。构思研发销售相互作用同时进行生产图11-4综合创新模型(五)系统综合网络模型综合网络模型实质上是综合创新模型的延伸,前者使用了先进的电子工具来辅助设计和开发活动,包括模型模拟、基于计算机的启发式学习以及使用CAD和CAD—CAE系统等,技术创新在企业间和企业内开发合作。四技术创新作用和意义(一)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二)技术创新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三)从企业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第二节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与战略模式一、企业技术创新类型(一)希克思(Hicks)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以下三类:(1)节省劳动的创新,是指相对于劳动边际产品而言,增加了资本边际产品。(2)节省资本的创新,是指相对于资本边际产品而言,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品。(3)中性的创新,是指以同样的比例同时增加了资本和劳动边际产品。(二)SPRU分类1、增量创新——增量创新(IncrementalInnovation)又指渐进型创新,主要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包括产品功能、包装的改进,或是生产过程的完善等。2、基本创新——基本创新(RadicalInnovation)又指根本性创新,是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根本性变革的创新。3、技术体系变革——技术体系变革(ChangeofTechnologySystem)一般指在严密的计划和细致的组织下,经过很多年时间和耗费大量的资源才能完成的复杂系统的建立。4、技术经济模式的变更——技术经济模式的变更(ChangeinTechno-economicParadigm)既伴随着许多根本性的创新群、又包含有许多技术系统的变更。(二)SPRU分类类型基本特点创新源泉创新影响案例增量创新连续不断地出现在任何一个产业和服务活动中的创新(分布普遍)工程师、直接生产活动人员、用户(“干中学”、)提高生产要素效率、保持生产率稳定增长杜邦人造纤维(霍兰德,1965)基本创新不连续地出现在企业大学及政府实验室研究开发中的创新(不均衡分布)正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或机构相对较小、较为局部尼龙、合成材料产业、半导体产业技术体系变革对若干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同时导致全新行业出现的影响深远的创新增量创新和基本创新的组合、机构创新和管理创新相对广泛全球性通讯系统,战略武器系统,航天飞行技术经济模式变革对整个经济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体系多组增量创新和基本创新,以及若干新技术体系从根本上影响整个经济的各个方面蒸汽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表11-4SPRU分类比较(三)OECD分类法1.产品创新产品创新(ProductInnovation)主要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商业化。根据创新的程度,可以将产品创新分为重大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重大产品创新——指与以前产品相比,产品的用途和性能上有显著改进的创新;包括全新产品的出现、对现有产品的重新组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应用。渐进产品创新——指产品技术上的改进,产品性能用途上的一般改进以及成本的降低等,。2.工艺创新工艺创新(ProcessInnovation)也称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等,也包括对新知识的应用。工艺创新同样有重大和渐进之分。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一)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IndependentInnovation)模式主要指企业自主研发、通过摸索产生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并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推动其技术成果商业化的模式。(二)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ImitationInnovation)模式主要指企业以自主创新者为标杆,在其创新成果基础上通过引进购买核心技术或模仿等手段获得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更富竞争力的产品的创新模式。(三)合作创新模式所谓合作创新(CooperateInnovation)模式,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的目标为基础,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前提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三种合作模式:(1)与国际优势企业合作;(2)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3)与国内企业合作三种模式异同创新模式知识获取方式技术学习方式具体途径优缺点自主创新模式内部获取培训、模仿中学,干中学,用中学技术设备进口,技术许可技术转让,OEM,,合资企业,合作生产协议等优:高收益,高市场占有率缺:风险大,成本高模仿创新模式外部获取合作中学研发过程中学合作R&D协议,合资研究公司,产学研合作研究,交换许可协议等优:风险小,成本低,缺:收益一般不大,很难抢夺市场领先地位合作创新模式外部获取研发过程中学网络中学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知识网络优:分散风险,优势互补,节约资源缺:合作者间可能会存在矛盾和冲突,表11-5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比较第三节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一、产业组织的概念与内涵产业组织是指某一行业内的企业组织构成及其重组和创新,是同一行业中企业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在于协调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关系,寻求最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一)产业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1、市场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产业的低集中度将导致低进入壁垒,不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在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中意味着进入高壁垒,可以推进技术创新的进行。2、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型企业所从事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自主创新模式,而小型企业的创新模式则主要是模仿创新模式。3、进入壁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高的市场进入壁垒不利于技术扩散,同时,高的市场进退壁垒使企业缺乏竞争对手,从而降低其创新的活力。(二)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作用1、技术创新通过改变需求结构拉动产业结构调整。2、技术创新有利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流动。3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第四节国家创新系统与自主创新一、国家创新系统(一)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发展国家创新系统(N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