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流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第一节心理发展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过程)(一)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对心理发展过程的两种观点•发展只有数量的增减:偏向连续性,多是强调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理论,如行为主义•发展是不断从量变到质变:偏向阶段性,强调发展由内部成熟和遗传引起的,如弗洛伊德、皮亚杰的理论2、与此相关的两个概念①转折期转折期: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由于心理运动的矛盾激化,从而导致心理急剧发展或有较大变化的时期。②危机期一生发展通常会出现三个危机时期:3岁(独立)、青春期、中年危机期(二)、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身心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且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超越性。如:身体、运动机能:自上而下(首尾法则)自中心到边缘(近远法则)心理机能: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语言、交往)→思维遵循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的原则(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发展速度、起止时间、最终距离、具体过程均不一样ⅠⅡⅢⅣ①人整个一生的发展不平衡,有时快有时慢②不同组织、系统速度也不同神经系统:幼儿时已发展80%,9岁已接近成人生殖系统:青春期才开始发育,但却又迅速成熟。③不同心理成分发育早晚也不一致关键期(CriticalPeriod,又称敏感期或者最佳期):个体发展在某一特殊的成熟时期,受适宜的环境影响,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发展特别迅速,而如果错过该时期,某方面的发展就会变得较为困难,这个特殊时期便称为关键期。如2-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0年代初洛伦兹(K.Lorenz)的研究:(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智力:个人优势领域、发展早晚、速度、最终水平均不同•个性/人格: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但可分两类:•属于遗传方面的因素:与遗传基因有关的一些生物特性•属于环境方面的因素:自然/社会和教育环境遗传与环境(Genetic&Enviroment)天性/先天与教养/后天(Nature&Nuture)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成熟与学习生长与经验历史上,关于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研究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叶:“谁起决定作用”•20世纪中叶:“各起多少作用”•现代(70年代以后):”如何起作用”(一)第一阶段:单因素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⑴基本观点:①片面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②心理发展是这些先天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③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⑵代表人物:高尔顿(F.Galton)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本能说⑶主要研究:①高尔顿a、名人家谱研究(英国)977个名人,其亲属中332人同样有名977个普通人,其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b、名人之子与教皇养子研究名人之子成名的多过教皇养子②桑代克双生子的研究rIQ:双生子一般兄弟,rIQ:同卵异卵2、环境决定论⑴基本观点: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作用,认为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⑵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⑶主要研究:①富里门(Freeman)的养子研究被收养儿童,一年后IQ从95提高到102.5②纽曼(Newman)的同卵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分开生活,IQ跟教育年份、社会优势正相关郭任远(1898-1970),广东汕头人“超华生”:1921年《取消心理学中的本能说》小猫和小老鼠和平共处的实验(二)第二阶段:二因素论⑴基本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因素决定。⑵代表人物:①斯特恩:合并原则②吴伟士(R.S.Woodworth):相乘说③格塞尔(A.Gesell):成熟势力说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⑶二因素论的优缺点优:较先期理论更符合心理发展实际缺:a、但仍没有克服机械论,没有看到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b、没有看到儿童实践活动和儿童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第三阶段:相互作用论⑴基本观点:两种因素具有相互作用、依存关系,任何一因素的作用在大小、性质上都依赖于另一因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合并。当前最流行的观点:皮亚杰、维列鲁学派、中国学者、当代大部分的西方学者⑵代表性观点与人物:①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图式、顺应、同化、平衡)•影响发展的四种因素: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自然经验(物理经验、逻辑数学经验)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传递平衡化②我国学者•遗传、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③詹森(A.Jensen)1969年的报告8个国家100多项研究结果的总结表2-1血缘关系远近受试间的智商相关亲属关系研究数量智商相关中数无亲属关系者分开抚养的儿童一起抚养的儿童养父母与养子女旁系亲属从堂、从表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叔、伯、舅、(姨、姑)与侄、甥(侄女、甥女)分开抚养的亲兄弟姐妹一起抚养的亲兄弟姐妹异卵双生儿,异性异卵双生儿,同性同卵双生儿,分开抚养同卵双生儿,一起抚养453131336911414-.01+.24+.20+.16+.26+.34+.47+.55+.49+.56+.75+.87直系亲属祖父母和孙子女父母(成人时)和子女父母(儿童期)和子女3131+.27+.50+.56(四)当代:科学与社会发展对遗传—环境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变性•智力由遗传决定吗?•多动症•攻击性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观一、老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一)基本观点1、强调早期经验:认为未来发展正常与否,5岁前具有决定意义2、强调无意识作用①早期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前意识(检查作用)无意识(潜意识)②后期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a、本我(id、本能我)是唯一天生的成份,是本能的心理能量的贮藏室;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b、自我(ego、现实我)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本我服务,是本我与环境的调节者,使本能能根据外界现实在适当的时机满足本能需要;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c、超我(superego、道德我)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代表着良心或道德力量;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2、强调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性本能驱动的结果与性本能有关的心理能量被称为“力比多”(libido)(二)弗氏的心理发展阶段说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力比多主要投放在口唇这个阶段后期,“自我”开始出现②肛门期(1-3岁)刺激中心是肛门,卫生(大小便)训练很重要③生殖器期(3-6岁)开始产生恋母(男孩)恋父(女孩)情结→自居作用→“超我”开始发展恋母情结(Oedipuscomplex)自居作用:儿童克服俄底浦斯情结的三种心理机制之一,原指幼童由于惧怕双亲中与自己同性的而努力使自己成为双亲中同性的那样,以他们自居,从而获得替代性满足的现象。④潜伏期(6-11、12岁)机体发展进入相当恬静时期,快乐来自外界⑤生殖期(青春期)中心转到对异性的感情上以上各阶段中,若过于愉快或不愉快,都可能产生固着现象(fixation)。(三)评价1、优点①弗洛伊德注意到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矛盾②揭示了心理发展中无意识的作用③重视早期经验2、缺点①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心理性欲推动的结果②认为先前经验完全决定着以后的发展③理论建立在精神病人之上,能否推广二、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kErikson,1902-1994)(一)基本观点:人格发展渐成说1、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2、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3、每个人的成长都体验着一定顺序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事件,所以人格发展也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由于这个发展过程是以自我为主导、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所以又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Development)。(二)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人格的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为其特征。一个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大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情绪障碍。1、基本信任对基本怀疑(0-2岁)2、自主对羞怯(2-4岁)3、主动创造对内疚(4-6、7岁)4、勤奋对自卑(6、7-11、12岁)5、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fication):个体关于自已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6、亲密对孤独(18-25岁)7、创生对停滞(25-60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60岁之后)(三)新、老精神分析的比较老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强调生物因素(性本能)强调本我的作用到青春期便结束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强调个体毕生发展具有辩证思想第三节行为-学习取向的发展观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个共同性:①强调行为,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③连续论一、老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生平: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37岁)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51岁)(一)基本观点:机械唯物论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2、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R链形成的过程(二)心理发展观1、环境决定论白板说: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学习在此之上建立S-R联结的过程。2、连续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呈阶段性。3、研究: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被试:B.Albert11个月4、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万能论)①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②反对体罚儿童③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④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二、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48-1974年间发明了“斯金纳”箱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一)核心观点1、心理形成过程是S-O-R,认为心理形成过程中存在主体内部的中介作用2、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3、强调强化的作用认为行为是由跟随其后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研究了①定时强化,②定比强化,③变时强化,④变比强化思考:i.学生/儿童是否只要成功就给强化?ii.“正确该表扬,错误就该惩罚”是否正确?(二)理论应用于实践①发明育婴箱②行为矫正③程序教学a.及时反馈学习信息b.小步子法c.个别教学d.动机激发原则(三)新老行为主义的简评1、优: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很大,并为后来信息加工认知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缺:①把心理简化为行为,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②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较机械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观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dura,1925-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一)基本观点人类行为的交互决定论(三位一体的交互作用论)单向决定论:环境决定论B=f(E),个人决定论B=f(P)单向的相互作用:B=f(P,E)部分双向的相互作用:B=f(PE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