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1.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答:1)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面返回地面,用仪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就能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地震勘探2)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2.什么是弹性介质?什么是均匀介质?答:弹性介质: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撤消后,即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均匀介质:波速是常数(定值)的介质附加:(塑性介质: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撤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3.什么是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意义?答:(1)杨氏模量(E):简单拉伸或压缩时,弹性体的相对伸缩△L/L与应力P之比E=P/(△L/L);不同的物体E是不同的,在线性弹性极限范围内,物体的弹性形变满足虎克定律(应力∝应变)(2)切变模量(剪切模量)μ:它是简单剪切力作用时的切应力P与剪应变tgθ之值,即有μ=P/tgθ=P/(△L/L)(3)泊松比(σ):弹性体内发生纵向伸长(或缩短)时,伴随产生的横向相对收缩(或膨胀)△d/d与纵向相对伸(缩)△L/L之比值,称泊松比.σ=(△d/d)/(△L/L)它是表示形变变化调整的一种尺度.4.试叙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答:纵波是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所产生的波动(体积变化),是一种胀缩力形成的波质点的振动(位移)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可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横波是弹性介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动(形状变化),是旋转力作用形成的波,质点的振动(位移)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只在弹性固体中传播,即横波不通过液体、气体,因为剪切模量=0,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大,所以远离震源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检波器。5.什么叫射线?答:射线就是波从一点到另一点传播的路径,它代表了波传播的方向。射线永远垂直于波前。6.振动图和波剖面有什么区别?答:(1)振动图:固定一点(X=X1)→U=U(t)→振动图描述参数:视周期T*视振幅A*初至t1延续度△t(2)波剖面:固定某一时刻(t=t1)→U=U(X)→波剖面参数描述:波峰:波剖面中最大正位移;波谷:波剖面中最负位移;视波长λ*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它表示波在一个视周期这传播的距离。7.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答:1)形成反射波的条件:上、下介质界面必须是一个波阻抗界面,即波阻抗差不为零。2)形成折射波的条件:1》下面介质的波速要大于所有上面介质的波速2》入射角是以临界角I入射,达到临界角i=arcsin(V1/V2).8.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地质因素有哪些?答:1.岩石密度、地质年代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成正比);2.地层的埋藏深度对速度的影响;(成正比);3.岩石的孔隙度对速度的影响;(孔隙度大,则速度就小);4.岩石中的孔隙充填物对速度的影响9.什么叫时距曲线?答:1》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爆炸点与检波器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即T—X曲线,称为时距曲线。2》共炮点时距曲线:由一点激发,若干接收点接受收10.水平共面炮点反射波时距波与工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异同?答:两者曲线形式一样,但物理含义不同共反射点to含义不同动校正含义不同CSP一段界面炮点处H回声时间各道反射时间与炮点处to时间之差CRP一个反射点M点处回声时点各道反射时间与M点to之差11.什么叫视速度?它有何用途?答:所谓视速度即沿任意方向测波前时所测速度。用途:用来定性判断时距曲线的弯曲程度。(判断原则:视速度大ˉ斜率小ˉ曲线平缓;视速度小ˉ斜率大ˉ曲线弯曲)12.平均速度是怎么表示的?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答:平均速度: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在课件中注意)均方根速度:把层状介质的波的高次曲线看成是二次曲线,此时波所具有的速度叫均方根速度。13.地震资料采集的工序有哪些?答:踏勘工区,布置测线,试验工作14.什么叫观测系统?答:激发点与接收点在测线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观测系统15.什么是地震地质条件?好的条件有哪些?答:地震地质条件分为:1)浅层地震地质条件;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好的浅部地震地质条件是;1.低速带(风化层)厚度小,横向稳定2.潜水面浅,含水丰富,岩层塑性大(泥岩)能激发出较强能量、频率适中的地震波。3.主要地震界面上次一级地震界面少,可减少界面的透射损失。4.剖面上无高速层好的深部地震地质条件是:1.地震层位与地质层位一致2.具有较好的地震标准层。16.陆地上和海洋上地震勘探的异同什么?答:相同点:原理相同不同点:1.)装备不同;2)海洋多采用空气枪、点火花,陆地上多采用炸药震源、可控震源;3)检波器不同,海洋多采用漂浮检波器17.什么是多次覆盖?答:所谓多次覆盖(Multifold):即对地下同一反射点,进行重复多次观测,目的是突出反射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18.水平界面情况下,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叠加效应是怎样的?答:一次反射波效应增强,多次反射波叠加效应减弱。19.共反射点(共中心点)叠加法对哪些波有作用?答:共反射点(共中心点)叠加突出一次反射波,压制多次反射波。(多次覆盖对于一次反射波来说,相当于不同位置相同时间波的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增强。这就回答了为什么多次覆盖能突出一次反射波,提高资料信噪比。)20.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处理?答: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叠加在干扰背景上且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21.地震资料结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构造的解释、岩性的解释、储存研究。22.地震分辨率是指什么?答:地震分辨率分为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横向分辨率指在横向上确定地质体(如断层点、类灭点)位置和边界的精确程度。23.地震同相轴(波)对比的原则是什么?答:同相性、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时差变化规律。24.地震剖面上产生假象的原因有哪些?答:1)与速度有关的假象;2)与几何因素有关的假象;3)处理参数不当产生的假象;4)静校正参数不当产生的假象.2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答:1)掌握地质资料,统观全局,研究批剖面的结构;2)重点研究标准层的反射同相轴;3)相位对比;4)波组对比;5)研究异常波;剖面间的对比。26.地层剖面上断层的主要表现特征有哪些?答:1)同相轴错断;2)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变化;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出现反射零乱或空白带;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5)异常波的出现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等。27.断点在平面图上的组合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1)先主后次;2)先简单后复杂;3)同一断层在平行的时间剖面上性质相同;4)同一断块内,地层产状的变化应有规律。5)断层两侧波组具明显特征。6)断点组合要遵循断裂力学机制的规律;7)要尽可能弄清控制断层的构造性质和其成因类型。8).断点的组合有认识-修改-再认识的过程。28.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的含义是什么?答:纵向分辨率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横向分辨率指在横向上确定地质体(如断层点、类灭点)位置和边界的精确程度。29.高分辨率工作中何为“四高四小”工作方法?答:所谓“四高”即高时间采样率、高宽频道接收、高次覆盖、高检波带频率;“四小”即小道距、小偏移距、小组合激距、小药量激发。30.VSP的概念是什么?答:在地表设置震源激发地震波,在井内安装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即在垂直方向上观测一维人工场,然后对所观测到的资料经过校正、叠加、滤波等处理,得到垂直地震剖面。31.VSP资料有哪些用途?答:1)求准速度;2)标定地震地质层位;3)识别多次波;4)提出反褶积因子;5)预测井底下反射层的深度;6)计算吸收衰减系数;7)计算反射界面的倾角;8)提取纵、横波的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参考数,岩性解释。32.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异同。答:1)二维与三维的解释流程和解释内容基本一致2)剖面的显示三维比二维丰富(信息丰富)3)不能按二维剖面解释的方法对三维资料作解释,对数据加以利用4)可利用三维可视化工具对三为地震资料进行解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