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数据) “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1〕4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京政发〔2011〕44号附件: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一、中关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十一五”发展成就(二)“十二五”战略形势二、战略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搭建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公共政策支持的方向)(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机制(二)健全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三)完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服务工作机制(四)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机制(五)构建政策先行先试对接工作机制(六)建立规划建设服务工作机制(七)建立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协调机制(八)建立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机制四、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一)大力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二)培养聚集高素质企业家及创业团队(三)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四)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优化政策服务环境五、围绕重大需求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联合攻关(二)提升创新支撑首都城市发展能力(三)完善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六、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一)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二)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七、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一)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二)实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瞪羚计划”(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四)鼓励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五)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集群发展(一)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二)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三)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四)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和调控(五)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园区建设(六)推进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九、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一)支持股权投资快速发展(二)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三)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四)继续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试点(五)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环境十、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一)充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二)拓宽国际化发展渠道(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塑造中关村国际品牌十一、切实完善保障措施(一)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试点(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七)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2号)、《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京发〔2011〕5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京发〔2009〕11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批复〉的实施意见》(京发〔2011〕11号)、《“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实施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中关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十一五”发展成就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自主创新道路。“十一五”期间,中关村全面开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3倍,占国家高新区的七分之一;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约占全国的40%,其中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特别是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大力推进政策先行先试,中关村人才特区、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南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启动,标志着中关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取得突破。创制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McWill、闪联等国际标准。龙芯处理器、TD-LTE芯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代表了国内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最高水平。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拥有无线传感网标准和收发芯片、云存储服务和云计算服务器、数字虚拟和视觉影像、激光显示等先进技术和产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实力国内领先。蓄热式燃烧、高压变频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等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以及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膜生物反应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压力(虹吸)流雨水排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世界同步。生物产业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国内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全球第一个获准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拥有国内首个获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多种生物农药和兽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标志着中关村生物农业产业国内领先。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打破国际垄断。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100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能源产业率先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多晶硅铸锭炉光伏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风电装机容量国内市场第一,超高压特高压相关设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温核供热堆和高温气冷堆技术等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在研发高端环节引领全国创新。拥有国际领先的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工艺、全球第二家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等,承担了国家85%的特性钢铁材料研发任务和大型飞机专项75%的钢材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率先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开发了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器,新型动力电池率先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2.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聚集优势更加显著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不断聚集。2010年,中关村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5万名。中关村地区共有两院院士523名,占全国36%,位居全国首位。中关村企业已有5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39名,占“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总数的七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有87名人才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全市海聚工程人才总数的72.5%。创新资源高度密集。中关村地区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2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在中关村核心区,国家“211”工程高校19所,占全国15.5%;国家“985”工程高校9所,占全国20.4%;在教育部最近一次(2007-2009年)对全国高校81个一级学科的排名中,中关村地区的高校获得了46个学科的第一名,占比达57%。世界500强企业共在中关村地区设立187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近百家。3.初步形成了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显著。2010年,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13家,比2009年增加160家。形成了联想集团等3家千亿元级企业集团,中国普天、同方股份、华锐风电等21家百亿元级骨干企业,大唐电信、航天信息、百度、搜狐、新浪、华胜天成、用友、华旗、京东方、和利时、四方继保等244家十亿元级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大型飞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培育企业收入合计达5500亿元,占中关村总收入的35%,成为中流砥柱。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涌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约260亿元,约占北京市36%;专利申请量14806件,是2005年的3.2倍,专利授权量8834件,是2005年的6.2倍;主导和参与创制了86项国际标准,近800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企业的六大类上百项自主创新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为上海世博会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调动和优化市区两级资源,成立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统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海淀园和昌平园为依托,启动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统筹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资源,启动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生态型园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4.科技金融创新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财政政策的支持,如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投资等)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以创业板和中关村股份代办报价转让系统为重点,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截至2010年底,代办系统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总数达8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5家,是2005年的2.2倍,IPO融资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在境内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0家,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14家商业银行设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专营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等多项科技金融创新业务。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了科技金融保险试点,4家试点保险公司承保科技保险金额超过180亿元。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推动发行高新技术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企业投融资环境逐渐完善。5.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快推动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先行先试了股权激励、“十百千工程”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确定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创新性强、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一个基础”是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六项机制”包括信用激励、风险补偿、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分阶段连续支持、银政企多方合作、市场选择聚焦重点等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代办股份转让、境内外上市、并购重组、集合发债、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小额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科技项目间接经费、政府采购、税收政策、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政策“组合拳”。科技部、财政部支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360家单位先行参加试点工作。财政部、科技部等支持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四批252个重大项目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科技部组织认定了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关村51项自主创新产品入选,占全国20%。建立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一批现代科研院所,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评价机制、技术转移机制,吸引高端创新人才从事科研活动。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在中关村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中央单位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科研项目经费分配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等“1+6”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数量达到55家,其中TD-SCD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