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蝉孤雁鹧鸪》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垂緌与饮清露表面是在写什么,实际上是在写什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运用比兴的手法2、流响在诗中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还指什么。“疏”在文中有何作用?自己好的名声。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声音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呼应。3“居高声自远”中的“高”字在诗中有哪两层含义?4三、四句作者借蝉表达怎样的情怀?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孤雁唐代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答: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因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亲朋的无限思念、迫切追求的心情。2、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答: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鸦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然鼓噪不停。3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答:传递出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陵庙”?答:“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青草湖”“黄陵庙”引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2“乍、才”两个虚词,有何作用?“征袖湿,翠眉低”来烘托什么?极写鹧鸪的啼声之悲,感人之深。“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的啼声之悲。3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