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全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知识解读方案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5.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6.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7.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9.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考点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考点要求我们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本考点考查形式常以选择题、简答题、判断分析题为主,常结合时事热点或典型人物命题。考点解读例1(湖南常德)莲花中学各年级每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这告诉我们()A.学雷锋活动只适合在学校举行B.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C.只有莲花中学每年举行了学雷锋的社会实践活动D.莲花中学的师生对学雷锋活动的热情最高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题干中“学雷锋”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奉献中提升了生命的价值,有利于我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其中A、C、D三项观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例2(江苏连云港)“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D.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体现出个人积极作为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作用,而不是社会对个人的作用,故排除A、B、C三项,故选D。【变式训练】1.照料孤寡老人、免费维修家电、捐建爱心诊所……这就是孙在前和他的义工团队坚持干了七年的“小事儿”。“虽然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我收获了‘潍坊市十大孝星’的荣誉,还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孙在前的言行向你传递的正能量有()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③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回报④亲社会行为的“火炬”不仅会照亮别人,也能温暖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解析:孙在前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我们要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奉献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奉献的快乐,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能看到亲社会行为的“火炬”不仅会照亮别人,也能温暖自己。故①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但也会收获到一定的回报,故③观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2.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说她们是出风头,有人说她们是争表现……连她们的家长也不理解,认为做此事既辛苦又没什么好处,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动摇,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李晓和好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②大家应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③从事志愿者活动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得不到回报④李晓和好友开展“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C解析: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献爱心”活动是亲社会行为,所以①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应是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③是错误的,承担责任不一定没有回报。故选C。考点二个人与网络的关系本考点要求掌握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常结合社会热点,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利用。考点解读例3(湖北黄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大学生代表等共2000多名嘉宾参加了大会。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互联网,是因为()①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②互联网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③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了其消极作用④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C解析:本题考查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题干中对互联网的关注,表明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其中①③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C。【变式训练】3.网络聊天已成为现代人交友的一种新形式,很多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但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因此,我们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应做到()A.大大方方与网友见面B.提供个人虚假信息,以免个人隐私被泄露C.对人坦诚,毫无保留D.既要真诚守信,又要谨慎,注意明辨是非D解析: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而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在网络交往中,对待网友要真诚友好、但也要谨慎,不要上当受骗,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B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太绝对了;C是错误的,这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排除。故选D。4.有人认为,网络是个开放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因此,我们可以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观点错误的原因是()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②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根本的行为准则③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④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C解析:“我们可以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违背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原则;忽略了“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根本的行为准则”“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故①②③正确;④与题干无关。故选C。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知识解读方案1.什么是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2.什么是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3.如何对待社会规则?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1)如果社会成员能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2)如果人们不遵守规则,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3)如果我们违反规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4.自由与规则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5.如何自觉遵守、维护和改进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2)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6.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