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交通工程第一章1、交通运输:泛指人与交通工具的运动和人与物的输送。就运动和输送的路线与空间而言,它包括道路、铁路、水上、空中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海上交通:(可称为船舶交通)指定区域内船舶运动的组合与船舶行为的总体。海上交通管理:海上交通环境:是指船舶运动所处的空间与条件,包括航行水域、该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三方面。2、船舶的特性有哪些?中国和日本在确定“标准船”时有哪些异同点?答:⑴船舶特性:船舶尺度、船舶速度、船舶的冲程和旋回。⑵相同点:为了比较同一水域内不同时期的船舶交通状况或同一时期内不同水域的船舶交通状况,在海上交通研究中,往往选择某一尺度范围的船舶作为“标准船”进行换算。换算系数大都以船长或船舶总吨位为基础。换算系数是采用定量和定性考虑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的,因此换算结果不是“等于”而是“相当于”。不同点:换算系数不同:日本海上交通工程学者通常采用的船舶换算系数见书15面表1-2-2;中国在采用“安全指数法”评估海上交通安全时提出的船舶换算系数见书15面表1-2-3。3、海上交通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海上交通环境是指船舶运动所处的空间与条件,包括航行水域、该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三方面。①航行水域:是指船舶运动的场所或空间。从海上交通系统来说,航行水域由港口(出发地或目的地)和航路组成;从地理上说,航行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及被称之为海湾、海峡、水道、运河、航道等地水域。②自然条件:是指水域的气象、水文与地形条件等。气象条件是指能见度、大风和台风等条件;水文条件是指水深、水流、潮汐、波浪、冰冻等对船舶交通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地形条件一般船舶航行与操纵的空间范围受到水域宽度狭窄、水底不平、水道弯度大、浅滩礁石等障碍物的限制。③交通条件:是指港口和航道的布置和设施、水域中助航标志和设施、交通管理规章和手段等。第二章1、海上交通调查: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的基本数据并随之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以便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的实际状况、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2、海上交通调查的目的和项目答:⑴海上交通调查目的:基本目的: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的基本数据并随之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以便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的实际状况、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具体目的:①发现妨碍海上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因素;②寻求改善海上交通的办法与措施;③检验引进新的海上交通设施、规则和系统的效果;④积累预报未来海上交通状况的数据资料;⑤为建立交通流理论模型提供基础资料;等等⑵调查项目:是定性与定量表征海上交通实况和船舶行为的基本要素,主要有:①船舶密度分布;②航迹分布;③交通流;④交通量;⑤船速分布;⑥船舶到达规律;⑦船舶领域;⑧交通容量;⑨会遇率;⑩避碰行为3、海上交通调查的方法:海上交通观测、查阅港口船舶记录与系统报表、问卷调查4、海上交通调查应查阅的资料:进出港船舶资料、港口航道资料、海事资料、锚地资料、气象资料5、海上交通观测的方法:视觉观测、雷达观测、航空摄影第三章1、船舶密度:是指某一瞬时单位面积水域内的船舶数。它反映水域中船舶的密集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域中船舶交通的繁忙程度和危险程度。船舶航迹分布图:记录某一水域内所有船舶运动路线空间分布的航迹线,可以通过对雷达观测记录整理而绘制出,还可以有海上交通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机按预先编制的作图程序绘制出来,还可以人工绘制或时由风向标或称风花图或门线图来表示。交通容量:又称通过能力。在道路交通工程学中,是指可以疏通道路上某一些点交通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在海上交通工程学中,是指一个水道处理船舶交通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船舶数表示。从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出发,交通容量往往分为基本交通容量、可能交通容量和实际交通容量三种。2、如何绘制航迹密度分布图?①按等时间间隔(如每1h、2h、4h、8h整点时刻)选出雷达荧光屏照片或空中摄影照片,并复制成适当规格的透明图片;②将所有透明图片按同一地理参照点精确地重叠在一起。查出透明图片上所示交通调查水域内船舶(回波)总数,将其除以图片张数后再除以该水域面积,就获得该水域的船舶密度数值;③根据该水域面积大小和船舶数目多少绘制方格网透明图片并将其同样叠在上述透明图片上,将各网格内船舶数除以图片张数后再除以每方格内水域面积,就获得该水域各点的船舶密度数值;④绘制一张带有上述网格的交通调查水域范围图。在各方格内填入上述所求得的各方格水域的船舶密度值,即制成一种船舶密度分布图;⑤若采用细格网并将船舶密度数值分为几等,在各方格内绘成不同阴影,则制成另一种船舶密度分布图3、交通流模型的基本要素由什么规定?①交通流的位置,根据航迹分布图确定②交通流的方向,根据船舶的运动方向确定③交通流的宽度,根据航迹分布图确定④交通流的密度,根据密度分布图确定⑤交通流的速度,根据船舶速度分布曲线确定4、试述交通量的分类和表示方法答:⑴分类:①按船舶用途分:运输船舶、其他船舶;②按船舶种类分:杂货船、客船、油船、渔船、其他船;③按船舶推进分:机动船、非机动船;④按船舶国籍分:本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⑤按船舶大小分:按船舶总吨位或船舶长度分成几类;⑥按船舶航区分:远洋船、沿海船、港内船、内河船;⑦按航行路线分:北上、南下;东向、西向;过往、横越;航道内、航道外⑵表示方法:①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除用每年、月交通量实际数值表示交通量实况外,还需要用某一期间交通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期间交通量的代表,通常有:平均小时交通量:任意期间各小时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小时数所得的值;平均日交通量:任意期间各日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同样也可用平均月交通量②根据交通变化规律,用于表示交通变化特征的值有:高峰小时交通量:全天交通量最大的一个小时称高峰小时,该小时内的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年最大小时交通量:年内各小时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年最大日交通量:年内各日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日交通量③此外还用统计分布表示交通变化特征第四章1、船舶行为:广义上的船舶行为包括船舶的一般航行行为和船舶的避碰行为;狭义上的船舶行为是指船舶在驾驶人员操纵之下,以船舶避让为主要目的的行动方式与规律。在海上交通研究中,船舶行为指船舶群体的同类行动的方式与规律。船舶领域:每一艘海上船舶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保证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的水域,该水域极为此船舶的船舶领域。动界:是指当驾驶人员受到来船威胁的范围远大于船舶领域时,为让请他船,在这个领域被“侵犯”之前,驾驶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避碰行动而确定的以驾驶人员开始采取行动以避免紧迫局面时与他船的距离为基础的超级领域。2、影响船舶行为的因素答:①船舶驾驶人员:知识、技能、经验、心理、生理②船舶: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位置、他船动态③交通环境:交通状态(船舶密度、交通量、船舶大小及种类、交通秩序、渔船等作业状态);会遇(交叉、对遇、追越);航路(可航宽度、交叉状态、弯曲程度、视野范围);助航设施(航标、信息服务);管理状态(法规、管理、管制);水文、气象(风、波浪、视程、流、照度、潮汐状态)3、研究船舶行为的意义答:①为制定有关法规提供了基础数据;②向船舶驾驶员提供了船舶在航行、操纵方面的宏观规律或模式;③为开发研制助航仪器设备提供了理论和数据;④为规划整顿船舶交通提供了依据;⑤可充实、发展船舶交通理论,同时也为船舶交通研究的其他方面提供了数据4、藤井与Goodwin船舶领域模型的异同点答:相同点:从本质上来说,两人提出和建立的船舶领域概念和模型是一致的,即每一海上船舶周围都存在一个保证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的领域。不同点:两人研究的思路和用以研究的数据来源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从船舶领域的定义上来说,藤井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围绕他船(被让路船)的;而Goodwin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围绕本船(让路船)的②从研究的水域和会遇形势来看,藤井提出的船舶领域是一条水道中船舶追越(或后船赶上前船)情况下的模型;而Goodwin提出的船舶领域是大海即开阔水域中船舶在任何会遇(对遇、交叉相遇、追越与其他形势)情况下的模型,因此藤井提出的领域模型是对称的,而Goodwin提出的领域模型是非对称的③从确定船舶领域的边界位置或领域大小的原则和方法来看,藤井提出的领域范围要比Goodwin提出的领域大④从建立船舶领域模型的船舶数据来说,藤井的观测数据主要是20~500总吨的沿海小型船舶;而Goodwin的观测数据主要是中、大型船舶且吨位分布很广5、分析避碰行为的四个表征值的统计与研究结果(答案见书144~150)答:⑴采取避碰行动时两船距离:采取避碰行动时,两船距离表征海员的避碰行动是否遵循避碰规则“及早采取”、或海员在实际行动中客观上对“及早”的定量反应。统计结果显示出对遇局面中在距目标船3nmile以内采取行动的频率只有14.2%,而在3~6nmile采取行动的却占67.4%,这表明海员在两船对遇时一般是在看到目标船桅灯之后直到看见其舷灯之间采取避碰行动的。交叉相遇时,在距直航船3nmile以内采取行动的频率增至37.2%,而在在3~6nmile采取行动的减至48.6%。这说明相当多的海员是在看到目标船舷灯之后才采取行动,即所谓“让红灯”之说。追越中的避碰行动有89.3%是在距被追越船4nmile以内采取的。这反映出海员认为驶近到被追越船尾灯光弧的照距内才构成追越而应采取的行动。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从统计平均值来看,采取行动略早于互见中,即3.8nmile对3.5nmile,但竟有19.3%的行动是在距来船2nmile以内采取的。这一事实说明,一些海员冒着很大风险,这既不符合避碰规则的“及早”要求,也不是良好的船艺。⑵采取避碰行动时目标船会遇最近距离第五章1、海上交通事故的分类:碰撞、搁浅、触礁、触碰、风灾、火灾与爆炸、沉没、失踪、机损、其他2、海上交通事故实况包括哪些方面?答:①交通事故的规模,即交通事故的次数、卷入交通事故的船舶数目、交通事故的比率和交通事故的损失等②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影响因素,即交通事故的时间趋势和地理分布、船舶大小、种类、能见度、昼夜、水域等因素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影响等③交通事故的原因,即人的过失、船舶及其设备的性能与缺陷、交通环境和条件的不利或妨碍因素3、简述海上交通事故调查的目的和范围答:目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事故实况,即事故的规模和损失,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查找事故原因,探求减少和避免事故的措施和途径,以便增进海上交通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具体目的:①评估某一海域的海上交通危险状况或等级,考虑是否有必要引进或采取保证航行安全的设施、系统、规章和程序等;②检验在某一海域中已经引进或采取的旨在保证航行安全的设施、系统、规章和程序等是否有效和效果如何;③评估不同海域的海上交通危险状况或等级,不同船舶发生不同交通事故的概率,为确定海上保险费用或船舶运费等提供参考数据;④检查所属船舶发生事故的规模、损失与趋势及事故原因,为制定航行安全规章制度、估算生产经营成本、考虑船舶及助航设备投资、确定船员培训费用或航行安全科研经费等提供参考数据范围:①按事故种类确定:分成两大类:碰撞;搁浅和触礁②按事故发生地点:在大海上即开阔水域发生的事故;发生在港口水域或狭窄水道等操纵受限制水域的事故③按船舶种类确定:商船即运输船舶;其他船舶如渔船、作业船舶、军舰等④按船舶吨位确定:一般只以涉及50总登记吨或100登记吨或200登记吨以上的船舶的事故作为事故调查的范围⑤按事故损失确定:往往对损失达到一定标准的事故进行调查⑥按船舶所属确定:以本国船舶或本单位船舶涉及的事故作为调查对象4、碰撞和搁浅事故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哪些?(有可能考填空题)答:⑴碰撞事故的规律:时间趋向、时间分布、地理分布;影响因素:能见度、昼夜、船舶大小、船舶种类⑵搁浅事故的规律:地点分布、昼夜时间分布;影响因素:航区类型、能见度、昼夜、船舶吨位和种类、航行条件5、分析碰撞和搁浅事故的原因第六章1、仿真:是指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以获得所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