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主讲人:曹炎忠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的因素。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这种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宗教的特点宗教的创造者也许并没有什么良好的普世价值观,但不要紧,只要一个宗教达到一定规模,它的创造者就会被美化,将一切荣耀都归结于创造者之上.宗教的初衷都是为了拯救下层民众,但一旦宗教获得了足够的权威,它的领导者就会走到人民与基层传教士的反面,转而与上层权贵结合。任何一种事物,只要有需要并被神化就会成为宗教,这种神化是没有逻辑可言的,比如刑具,比如星辰。宗教如同人,一旦有传承就会有分裂,任何一种世界宗教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宗教派别,它们一开始是根据传播点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各个地方特别的文化相结合所构成。名人看宗教林肯:“我相信圣经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从上帝而来的一切好处都是藉着圣经传给我们”。康德:“圣经是为人类而写的一本书,这一本书的存在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大福利。凡想减少它价值的,不啻是对人类一种犯罪行为”。林语堂:“圣经中有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二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声音。”大学生信仰状况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宗教知识”和“表达信仰”。这个结果和社会上一般人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有出入,社会上大多数人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获得回报,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拜,都可以供,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很少有人是为了获得宗教知识,这表明大学生对神秘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宗教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其中选择“服从权威”的人数极少,这也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较独立的判断能力,不会轻易地服从,尤其对权威之类的要求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可见,真正为了参加宗教活动而去宗教场所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把宗教场所当成满足物质和精神享乐的地方。这种游览活动也只是一种轻松的、令人身心放松愉快的活动,没有什么强烈的、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强烈的好奇心理作为青春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征也使得大学生对宗教场所兴趣浓厚。一是因为,宗教场所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事物,他们不太了解、不太熟悉,因此好奇地想了解;二是愈说不要去,愈说那是唯心、骗人的,大家就愈觉得神秘,想探个究竟,这种好奇心理与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结合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场所热”。基于对以上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对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不能轻易地否定或简单地认为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有神论泛滥”,从而对大学生中这种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硬抹上政治色彩而加以指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不少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对宗教感兴趣,但并不说明他们就信仰宗教,这也间接证实了信仰与行为间的非绝对一致性。问卷调查:1宗教有没有好处?A:有好处B:只有坏处C:说不清楚2你对身边宗教信仰者的看法?A:基本理解B:非常理解C:不理解D:鄙视3你对家人信仰宗教的态度A:漠然置之B:全力支持C:自己也参加D:坚决反对4你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吗?A:信B:有些信C:不信D:其它5宗教是否是一种永恒的存在?A:从来就有的,与人类社会共生B: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与人类社会未来共存D:未来社会宗教消亡6今后会继续信仰宗教吗?A: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B:可能会放弃C:视情况而定7入党是否可以信教?A:信教也可以入党B:入党可以同时信教C:入党以后可以信教D:入党不可以信教结果分析在关于宗教好坏调查中,选“有好处”的96人,占14.1%;选“有好处也有坏处”的372人,占54.6%;选“只有坏处”的30人,占4.4%;选“说不清楚”的182人,占26.7%。其中主张“有好有坏”的最多,他们认为宗教有它的两面性:宗教对人们宣传博爱、宽仁、平等的思想,同时也向人们宣传英雄主义、神权、绝对真理等偏执。这一方面说明,在国家正确宗教政策的引导下,各大宗教基本上是在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它们的正面社会功能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又说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是在一定意义上是抱着一种比较健全的心态的,并不是盲目的痴迷,而是有选择、有取向的。结果分析在调查大学生对身边信仰宗教者的看法时,认为“基本理解”的4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7.6%;13.1%的人表示“非常理解”;15%的人表示“不理解”;3.5%的人持“鄙视”的态度。在问及对家人信教的态度时,384人选择“漠然置之”;100人选择“自己也参加”;88人选择“全力支持”;66人选择“坚决反对”;另有42人未作出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周围人群以及家人参与宗教活动大体持包容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在当代大学生中,开放和包容已经成为了其思想内核之一,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兴趣,能容得下这些新鲜事物,其思维的内容之广和方式之多样远非之前的大学生可比。当然调查的结果显示也不乏有些学生的漠然和鄙夷,但总体上大学生对周围人群的宗教信仰还是持基本理解的态度。结果分析在问题“您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吗?”的调查中,选“信”的1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1%;选“不信”的205人,占30.2%;选“有些信”的316人,占46.5%;选其他的29人,占4.3%。可见,对命运“信”和“有些信”的占大多数。大学生虽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对命运是否存在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天由命心理。从现实社会来分析,“命运”实际上是存在于人们把握之外的一种异己力量,在现如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们尚未能完全摆脱盲目性,不同程度的相信命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不是一种科学的选择,但也不足为怪。人类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许多事物尚处未知领域,科学尚不能解释一切,宗教的存在也有其一定的合理因素,正是这种神秘的宿命感往往引导人们走向宗教信仰。结果分析在对未来宗教发展的看法中,问题“宗教是否是一种永恒的存在?”,选“从来就有的,与人类社会共生”的8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2.7%;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的415人,占60.8%;选“与人类社会未来共存”的79人,占11.6%;选“未来社会宗教消亡”的93人,占13.6%。在此问题中大多数人选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在这一点上大学生还是很有历史感的,可以看出唯物史观教育的积极影响。结果分析在“今后会继续信仰宗教”的问题上,答“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有30人;“可能会放弃”的8人;另有17人对此表示“视情况而定”。这种模糊的选择表明大学生们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缺乏信心,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们的迷惑心理。这种迷惑心理一是指在校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是模糊的,这种模糊给有神论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二是指在校大学生尽管对宗教文化了解不多,但是,还能对其抱宽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符合现代精神的。对宗教信仰模糊也好,对宗教现象的宽容也好,都与一个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对宗教知识缺乏了解。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看法在关于“入党是否可以信教”的调查中,多数大学生对宗教和宗教政策无知或一知半解,存在认知误区。有20.8%的大学生认为信教也可以入党,40.3%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同时信教,9.9%的学生认为入党以后可以信教,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入党不可以信教。一些大学生只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却不知道这一政策不适用于共产党员。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看法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信仰最彻底的无神论,而宗教则是以“神不灭”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因而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共产党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对有宗教信仰的共产党员,要教育和帮助其摆脱宗教影响,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但生活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一规定,既要做到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线,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以利于联系群众。这反映出了部分大学生在入党与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应该加强宗教法规教育。我国的宗教政策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文件中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一直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满足了信教群众在精神上的需要,而且也顺应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人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看法,符合国际社会保障人类的宗教信仰这项基本人权的公认原则。因此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同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大学生应拥有正确的信仰什么是信仰?《辞海》给信仰下了一个定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从根本上说,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从大学生个人的价值来看,信仰的缺失,犹如在茫茫的大海航行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找不到幸福的彼岸在哪里,“心归何处”的绝望情绪随之而生。从民族的发展来看,信仰的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民族凝聚力,怎能确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艰难转轨之中,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社会如何和谐,民族何以复兴,国家如何富强?(一)树立正确信仰对大学生个人的意义1、信仰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2、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树立正确的信仰有益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3、树立正确信仰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信仰是培养大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需要。(二)树立正确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1、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信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会偏离方向,最终无法实现共产主义。2、树立正确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手段。3、树立正确信仰是抵制和反对各种非科学信仰的必要保证。一百多年前,国人梁启超写下激情飞扬的《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