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策略的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策略的文献综述胡冰(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要:“语文素养”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个新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受益的基础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将从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及意义,以及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培养策略一、“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这两条线。但语文教育中的某些东西是无法纳入到这两条线中去的。比如: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语言积累、语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都很难划分到知识与能力中去。可见,用知识和能力还不足以概括语文教育的全部,语文学科需要一个全新的理念来支撑它所特有的性质,“语文素养”这一全新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语文素养”一词早在2000年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大纲中各出现一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部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部分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①在这三部教学大纲中,“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并列使用,意义不明确,地位并不突出。真正在语文教学思想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②把语文素养提高到语文课程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和高度重视,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核心理念、第一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必备素质的人才,具有非同寻常意义。“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目标的确立,赋予徘徊在语文教育边缘的内容以合法的地位,为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这样的目标的确立更符合语文教育的实际。二、语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①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样解释“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听、说、读、写,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智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①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素养应包括四个方面: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感是核心,指语文直觉,即对语言、文学的直接感知能力;语文思维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思考;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语音、语汇、语法),言语知识(言语主体、语体、语境等)和语文文化知识(文学、典籍、成语、音韵、书法等);语文技能指语文动作技能(如识字、书写等)和语文心智技能(如记忆、注意、联想等)。②温州大学彭小明教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对语文长久的、深厚的素质和修养,也即俗话说的“训练有素”。就其内涵来看,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学①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②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科知识及其课程涉及的百科知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情意(思想、情感、道德、品行、个性、人格等)和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等)等五个方面。①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提出: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至少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感情意志与个性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复合体。②叶圣陶先生有“语文素养”和“语文修养”的概念,“他要求学生通过‘德性方面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做一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国家的合格公民’”。③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雷实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顾云虎认为:“我们将‘语文素养’领会为语文课程实施中学生持续的语言文化内化过程和课程实施后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果的统一,这样理解的好处是过程和结果相整合,课程目标、实施、评价的侧重点都落在学生身上。”“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⑤王小明博士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从心理学①彭小明.《语文课程标准》关键词解读[J].现代语文,2004,(4).②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③王松泉.论叶圣陶语文素质教育观[J].民主,1997,(4).④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⑤顾云虎.体会"语文素养"[J].语文建设.2002,(01).5角度提出了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解释。①李良品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来解读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②韩雪屏教授提出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由基础层面和连续运作系统组成。③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吕远老师认为语文素养的内涵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④三、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大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认为,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他们阅读兴趣,形成他们学习习惯的重要训练方式。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与间接的人生经验。⑤还有学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⑥笔者基于对语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前人经验的总结,认为语文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①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J].语文建设,2004,(3).②李良品.略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3).③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2,(9).④吕远.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养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⑤英小环.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3,(4).⑥范丽华.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6).6(一)改进语文教学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打开了方便之门。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语文教学方式应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着力点。为此,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①课堂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摒弃过分注重解析课文的模式,强化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要避免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能力之间的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切入点。要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要创造环境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鼓励学生对文章的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要逐渐养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总之,要通过多种措施改进语文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鼓励学生朗读背诵①李冲锋.论语文素养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0,(18).7朗读背诵,是促成学生规范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文章极好的感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象征性的意义,都能得以充分地体现。朗读能够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读出语感,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去,激起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背诵无疑是增加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好办法。会背一定数量的诗文佳品,是语文素质高的一种表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如果能够胸中装有大量的优秀经典作品,那么其语文素养必然是有所保证的。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加强修养;有助于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美的人格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背诵,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朗读背诵的内容以语文教材为主,要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当然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篇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背诵。(三)有效指导课外阅读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面有很大关系。课外阅读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积累十分重要,然而语言的积累,仅靠课堂阅8读教学是远远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