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王成Tel:15501308512QQ:1605402887二〇一三年九月章节•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二章应用信息系统•第三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第四章数据库系统•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第六章系统分析•第七章系统设计★•第八章系统实施•第九章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第十章实际应用举例基础(概述)了解技术核心(开发)应用第七章系统设计•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系统结构设计•1.识记(1)结构化设计的任务与方法(2)控制结构图(3)模块的凝聚性和耦合性•2.领会(1)模块、凝聚和耦合的概念(2)模块划分与软件开发成本的关系(3)高凝聚性和低耦合性的意义•3.简单应用:模块分解的规则与过程•4.综合应用: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绘制控制结构图•(二)处理过程设计•1.识记(1)IPO图(2)处理过程(3)处理工具•2.领会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对处理过程描述的异同•3.简单应用使用决策树或决策表描述一个处理逻辑•(三)界面设计•1.识记(1)菜单(2)卡片分类法(3)人机对话窗口(4)信息提示窗口•2.领会(1)界面的用户友好性(2)常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输入界面的设计原则(4)输出界面设计的要求•3.简单应用应用系统操作界面的评价•4.综合应用用卡片分类法设计菜单(四)代码设计•1.识记(1)代码的重要性(2)代码的含义(3)代码的类型•2.领会(1)代码设计的原则(2)代码效验技术•3.简单应用:用实例编制代码•(五)数据库的设计•1.识记(1)设计要求(2)设计步骤(3)概念模型(4)逻辑模型•2.领会(1)概念模型(E-R模型)的设计依据(2)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移的原则•3.简单应用概念模型的设计过程(数据模型到E-R模型)•4.综合应用逻辑模型的设计过程(E-R模型到关系模型)•(六)数据库的物理实现•1.识记(1)物理模型(2)物理数据库(3)主数据文件(4)辅助数据文件(5)事务日志文件(6)数据库主文件(7)数据库备注文件(8)数据库索引文件(9)企业管理器(10)查询分析器(11)向导(12)设计器•2.领会(1)SQLServer2000数据库与VisualFoxPro数据库的异同(2)SQLServer2000数据表与VisualFoxPro数据表的异同•3.简单应用使用向导及设计器创建用户数据库和数据表•4.综合应用使用操作对话框窗口实现表的各种操作•(七)系统设计说明书•1.识记系统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2.领会系统设计说明书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系统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控制结构图的绘制处理过程设计基本概念用户口令处理过程的设计选择菜单的设计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的物理实现数据库的操作数据表的创建模块分解的规则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路界面设计各类窗口界面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设计代码设计代码设计方法代码的类型代码的校验数据表的操作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和步骤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P.225)•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一、系统结构设计(P.225)•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系统要有可修改性(P.226)结构化设计(P.226)•结构化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程序的结构化设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模块的结构化设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模块间调用的规则(P.228)1.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2.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直接上下级模块3.若有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模块发生通信关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4.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要求(P.228)•系统项目容易开发•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系统容易维护保持模块的独立性的好处模块的划分(P.229)•基本要求:高凝聚性+低耦合性•高凝聚性–模块内部结构要紧实,每个模块只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低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要松散,模块自身对其他模块的依赖程度要低•划分模块时,应使模块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少,而模块内自身联系尽可能密切模块凝聚(P.229)•“模块凝聚”是衡量模块内部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划分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按模块的凝聚程度划分,可分为5级:–偶然凝聚: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是最差的模块凝聚方式。–逻辑凝聚:模块包括一系列同种类型的活动,为了使用该模块,必须从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凝聚:模块的各个处理动作与时间有关。如初始化模块,必须按一定的次序执行。–数据凝聚:模块对同一数据执行多个处理活动,且表示数据的连续变化。也就是说,数据凝聚的模块是由这样一些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中前一个活动的输出是后一个活动的输入。–功能凝聚: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且完成该功能所必需的全部成分都包含在模块中。这是系统具有可维护性的一般要求,是凝聚程度最高的模块。模块耦合(P.230)•模块耦合是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是衡量模块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越大,则其耦合程度也就越大。•很显然,为了使软件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修改性,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应越小越好。耦合的三种类型(P.230)•根据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不同,可把耦合分为三种类型:–数据耦合:两个模块间通过调用关系传递被处理的数据。数据耦合是模块间必要的数据通信,是不可避免的。–控制耦合:一个模块将控制信息传递给另一个模块,以控制该模块的内部处理逻辑。当发生控制耦合时,说明模块划分不彻底,被调用模块不是执行单一的功能。–非法耦合:一个模块和另一个模块的内部发生联系,也称病态耦合,是最差的一种耦合。尽量避免消除例题(单选题)在模块耦合中,应消除非法耦合,尽量避免()A.数据耦合B.控制耦合C.功能耦合D.逻辑耦合(单选题)结构化设计中,凝聚程度最高的是()A.逻辑凝聚B.功能凝聚C.时间凝聚D.数据凝聚√√控制结构图(软件结构图、模块结构图)•表示出一个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是设计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P.227)控制结构图的符号(P.228)选择调用结构循环调用结构模块调用关系数据传递控制传递选择调用循环调用数据存储控制结构图的绘制(P.231)•依据:数据流程图(DFD)•首先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步下推。•DFD中的“处理功能”映射为“模块”。•DFD中的输入、输出分别映射为模块的输入、输出。•在进行模块分解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称该模块为以转换为中心的模块。可以把它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模块。–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如果模块为逻辑凝聚的模块,可以将它分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控制结构图例题•根据数据计算的数据流图,画出以转换为中心的控制结构图。(2006.10.试题)•产生固定资产资料数据流程图如下,做出以业务为中心的模块控制结构图。(2008.04.试题)二、处理过程设计(P.233)•处理过程设计: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描述。•IPO图(输入-处理-输出,InputProcessOutput)也称程序设计任务书,将每个模块看作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描述其输入、加工处理、输出几个处理逻辑部分,它由系统设计员编写,程序员使用。程序员根据IPO图指示内容编写程序。•程序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程序名、所属系统及子系统名、程序的功能、编写语言、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关系图、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的格式、程序处理说明。•IPO图的主体——处理过程描述(P.234)•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P.234)–图形(程序流程图、N-S图)、表格(决策树、决策表)和伪码(结构化语言)三类•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对处理过程描述的异同(P.234)–结构化系统设计中,处理程序的设计要详细描述各种处理所用算法和处理步骤–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处理程序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对象的方法描述里也会有结构化设计的使用用户口令处理过程的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对象、对象属性、对象方法/事件、结构化程序设计(1)对象:COMBO(组合框)、TEXT(文本框)、LABEL(标签)、COMMAND(按钮)、THISFORM(表单)(2)属性:VALUE,CAPTION,ENABLED(3)方法:REFRESH(4)结构化程序设计语法三、界面设计•菜单(P.235)–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之一,是用户操作使用软件系统的最基本格局,有下拉菜单、快捷菜单等。–创建菜单最重要的环节——菜单的结构分组层次•卡片分类法(P.236)–一种探索人们如何将项目分组的技巧,目标是帮助人们找出项目分组的规律,便于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基本步骤(4步,P.236)•人机对话窗口、信息提示窗口–比较简单的窗口界面,也是系统和用户及时交流的重要手段–设计时注意贯彻“用户友好”的原则信息提示对话框界面的用户友好性(P.237)•对功能和信息的表现力强•保持统一的风格•突出核心功能输入界面的设计原则(P.237)•保证输入的正确性•输入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输入的效率输出界面设计的要求(P.238)•系统输出是系统使用性能最直接的反映•设计要求–输出内容•针对用户的特点和要求,以精确、及时、适用的方式输出最适合需要的信息,是输出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输出方式•要选择合适的输出设备、输出介质–输出版面布局•以符合使用者需要为准则,要满足有效性例题(单选题)为了避免信息系统垃圾进、垃圾出,在输入时必须保证()A.输入数据的正确性B.输入数据的完整性C.数据输入的效率D.以上说法都对√四、代码设计•代码(P.239)–也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唯一标识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是计算机和人都容易理解的符号(或语言),能实现人和计算机的沟通–必须便于计算机识别、处理,有利于人们使用•代码的重要性(5点,P.239)–唯一标识–提高效率–便于存储和检索–表达标准化,便于处理–保持数据一致性代码设计的原则(P.239-240)•唯一性:每个代码所代表的实体必须是唯一的。•简单性:代码结构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以方便输入,提高处理效率。•可识别性:代码逻辑性强,表意明确。•可扩充性:可直接追加新代码。•合理性:编码方法必须满足需求,结构上与处理方法相一致。•规范性:采用标准编码。代码的类型(P.240)•顺序码(序列码):用连续数字标识实体,如按人口多少的顺序对城市编码,则上海为001、北京为002、天津为003等。特点是简单、码短、易处理、易扩充、用途广,缺点是代码含义不直观,序列无法插入,删除数据会造成空码。•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成组码(位别码、数字码、分组码):将代码分成几段(组),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由连续数字组成。如:学号、身份证号。•表意码(字符码、助记码):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记号直接作为编码。如:CERNET、CSTNET。•专用码: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ASCII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代码•部门代码:一般使用成组码•人员代码:顺序码、组合码•物资代码:一般使用成组码,用表意码辅助•设备代码:一般使用组合码•产品代码:成组码、表意码•会计科目代码:成组码代码校验技术(P.242)•编码检验技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术。•校验码: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将它附加到代码本体后,与代码本体融合在一起,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会按照规定好的算法验证以检测代码的正确性。•增加一个校验位,如ASCII码(附加在最高位)、身份证(最后一位)、超市条形码五、数据库的设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