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科性质第二节任务第三节发展历程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岁的儿童*什么是教育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什么是心理学心:心思、思想、感情理:规则、规律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该定义侧重三个方面:(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感念与教学行为的学科。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理论、形成理论和指导实践。*揭示理论: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规律*形成理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卢梭(1712-1778)(1)简介:(2)主要思想及贡献(代表作)&福禄培尔(1)简介(2)贡献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期开始;1837年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重视幼儿的游戏,发明恩物和作业*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直接教学方案&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第二章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经典行为主义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学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条件作用前无条件刺激(食物)无条件反应(UCR)(唾液分泌)条件刺激(铃声)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分泌反应条件刺激(铃声)无条件刺激(食物)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反应(唾液分泌)(多次重复)条件作用中条件作用后1234巴甫洛夫认为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1、习得律:认为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的,是后天习得的。2、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3、泛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斯金纳斯金纳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操作条件作用论者。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它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强化物: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强化与惩罚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正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理论理论认为: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典型的强化物:食物、糖果、玩具、小红花等物质以及言语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等。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区别它们的共同点在于:(1)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2)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像这种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他指出,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实验:让三组儿童分别观看同一题材而具有不同结局的电影故事。故事的前半段是相同的:一个成人,正在对一个充了气的橡皮人拳打脚踢。后半段则有三种结局,分别由三组儿童观看:一组是成人受到了惩罚,二组是成人受到了奖励,三组是成人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与惩罚。在观看完电影后,让三组儿童分别完橡皮人玩具。结果发现,看过成人受到惩罚的儿童,表现的粗暴行为最少;看过成人受到奖励的儿童,表现的粗暴行为最多。据此,班杜拉认为,观察一种榜样行为及其后果,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他情景,尽管并没有看到榜样在其他情境中是否收到奖励或惩罚。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程序教学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应用行为分析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一)兴起的渊源1、哲学渊源:哲学上的人本主义2、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批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第三势力、第三思潮)1、时间: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2、创立者: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主要思想•基本思想(1)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3)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4)心理治疗应该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马斯洛(1908-1970)•马斯洛简介:他是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知。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却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主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发展A.在1954年的《动机与人格》提出了五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B.在1960年代多次修订,并提出了九层次、七个层次的需要层次理论。在1962年出版的《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中,也将几个层次的需要划分为两类,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C.在1970年,《人性能达的境界》一书中,最终定型为5层次的需要。图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罗杰斯(1902-1987)•罗杰斯简介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亲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罗杰斯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很好的阅读。他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当他完成博士论文后,开始从事儿童研究。在1930年担任纽约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主任。1935年到1940年期间在罗切斯特市大学授课和著书。基于自己在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的经验,编写了《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1940年,罗杰斯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在哪里他编撰了第二本书《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在书里,罗杰斯提到: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心理治疗。194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个咨询中心。同时期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1945-57),在他任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立,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他的一些些发现和理论出现在《以患者为中心治疗》(1951)和《个人改变精神治疗》(1954)里。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7-63年期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心理学,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他最畅销的一本书《论人的成长》(1961).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罗杰斯在LaJolla度过了余生,平时给人做治疗、演讲和著书,直到1987年突然去世。•主要理论提出自我概念,并作为其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创立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创立会心团体治疗(交朋友小组治疗)•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非指导性教学第三节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由于在195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发表了一系列以信息加工观点为基础的心理学学术研究成果,这暗示着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诞生。所以有人也认为,认知心理学于1950年代已经诞生,但更多的人将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看成一个标志,所以认为是在1960年代诞生,有的人干脆说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诞生。*主要观点:两派理论1.信息加工学习论强调的是信息加工的阶段性以及信息在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储存方式。代表人物主要有加涅、斯滕伯格等。2.认知结构学习论(连结主义学习说)将认知加工描述成为各个基本的(并且通常是无数的)加工单位之间的联结网络的兴奋和抑制模式,而这些加工单位是并行作用的。代表人为主要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生于1916年.193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专业,1940年获得布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在几处军事机关服务。他先后在美国几所主要的大学任教,现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几个观点((一意义学习1、奥苏贝尔生于1918年.193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土学位.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伊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院任教授.1975年转任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1978年退休。2、定义: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亦即非字面性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这一定义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必须预先具备“三角形”。实质性联系产生后,可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