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和万事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家和万事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父子骨肉情深,夫妻相敬如宾;兄弟相同手足,妯娌亲似姐妹;姑嫂推心置腹,婆媳胜过母女。这是某街道办事处评选五星级家庭的基本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赋予了“家和万事兴”以全新而实际的具体内容。所谓“家和万事兴”既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美好境界及理想的渴望和追求,更是一条内涵极为深刻的政治格言。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单位,亿万个家庭累加起来构成了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和纷繁社会。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血肉相联,密不可分,而我们积极倡导的家庭美德又是社会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保障社会有序进行规则体系的关键环节。孔夫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论语》中云:“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的可贵之处,不仅在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在广泛繁杂的社会。“家和万事兴”的根本是团结,无论小至家庭,还是大到国家,团结与否非常重要。搞好家庭的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因为,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团结就是力量。战国时期有一则大多数人皆知的著名故事:赵武灵王时,都城邯郸有一条小胡同叫做“回车巷”,宰相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多次忍受屈辱在这条小街上避让大将军廉颇的车马,后来耀武扬威、咄咄逼人的廉颇终于被其感动,知错即改,负荆请罪,从而实现了千古传诵的“将相和”。这充分地说明了和能立业,和能兴邦,和能增长国民志气,和能产生国家无坚不摧的力量,和能使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林。和谐是数千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和谐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的内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诸多元素实现了均衡、稳定、共荣和有序。和谐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文明、公正、公平。和谐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常常能使冲突各方兼容并蓄,共存并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即这个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我国自古就有家国之说,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都说明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就是指世间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和谐”是一种状态,“达到和谐”是一个努力的过程。所谓和谐家庭,应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社会的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我国现实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一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有存在,导致了妇女――这个家庭主要成员的地位低下;二是妇女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很少占有主导地位,导致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平等,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一部分家庭成员中滋长,侵蚀了部分家庭;四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社会,导致了婚姻家庭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离婚率升高;五是单亲家庭等的不断出现,使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家庭教育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新世纪和谐家庭的标准应紧密围绕“民主法制、公正平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安定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而确定。新时期应当积极推进“夫妻和睦、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建设。一是要积极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营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二是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责任心。家庭成员彼此友爱,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尊敬老人,爱护孩子,夫妻互敬互爱,融洽相处。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决定着家庭的质量,也决定着社会细胞的健康。要不断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促进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三是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爱护环境、减少污染,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四是要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文明家庭创建的力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带动家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家庭成员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五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既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又要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兴家、依法治家。要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的健康发展。六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衡量标准,倡导和谐家庭建设。当前,我们应结合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开展“和谐建设在社区”、“和谐建设在村屯”、“和谐建设在家庭”等系列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倡导扶危济困的社会风尚,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倡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务实意识,使各级党政机关的精神面貌更好,行政效率更高,执行力更强,群众满意度更高;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帮助广大农民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提高窗口服务行业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水平,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发展;通过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美德,促进和谐家庭的创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多一些身体力行,少一些牢骚埋怨;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一些指责谩骂;多一份理解关爱,少一份明争暗斗;多一份宽容大度,少一份猜疑嫉妒。需要我们大家都能增强共筑“和谐”的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扎扎实实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等待每一个红灯做起,从每一次给老人让座做起,从每一回寻找垃圾箱做起,从每一次斑马线礼让做起,彼此敞开大门,以诚相待,家庭中,给对方一个永远的笑脸、邻里间,一声充满关爱的问候,工作中,永不倦怠的热情,就会促进家庭邻里及人际关系关系和谐、社区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也就实现了。21世纪是人类共同面临文化冲突与相互融合的世纪,是必然会不断发生变革与转型的世纪。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特别是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广大党员,都应当始终牢记“家和万事兴”这个通常的道理,以实际行动在工作生活中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关系、新秩序和新体系,自觉塑造健康有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达成整个社会的广泛团结与共识,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贡献应尽的义务和力量。□(编辑/穆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