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训练之例题(课堂使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高三学科素养训练历史评价、历史阐释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材料二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1)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试题解析思路:•从材料一可知,它对理学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所以,“原则”就是“一分为二”,即辩证看待。对智者学派和重农抑商政策,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1)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答:一分为二的原则。•普罗泰戈拉: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但具有相对主义的倾向和诡辩的色彩;•商鞅的主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但对工商业有压制作用,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材料三有学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独立宣言》)的形式肯定了启蒙思想的正当性,而《联邦宪法》则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解题思路:本问主要考查两部文献如何体现了启蒙思想,学生需要答出其内容即可。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答:《独立宣言》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等思想,为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辩护,成为北美人民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发展,也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有效地划分了联邦和各州的权力,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避免了专制独裁。它为美国的稳定和自由民主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材料四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而双方现代化的程度决定着战争的结果。项目中国日本陆军实际参战部队10余万人24万余人枪械装备率85%100%兵役制度佣兵制义务兵制后勤保障无成熟兵站体系完善的兵站体系军队医疗军中无明确的卫生医疗编制军中各级均设军医部情报收集无专门情报机构发达的谍报网络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3)表1是某学者为说明前述观点搜集的一个方面的材料。你认为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答:1、补充政治制度方面的材料。理由:政治制度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是战败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当时是君主立宪制度,双方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2、补充双方的经济实力材料。理由:经济实力体现国力,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日本实行“殖产兴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中国洋务运动以官办企业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3、补充双方文教方面的材料。理由:教育水平决定着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也是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日本已初步建立近代教育体制,而中国的近代教育在洋务运动中刚刚起步。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练习1: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乌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本)•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略)•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问题:•(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材料一:文献;材料二:文献;材料三:实物材料;材料四:口述•(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分)•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解题思路:A.价值:史料类型;多角度互证;B.作者的观点和立场•答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史料价值(1分);•它可以和文献、实物资料互相印证,帮助我们更接近历史真实(1分);•田中正明说这番话不但不符合史学研究一般方法,且其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1分);•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3)东史郎和渡部升一都是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3分)•思路:作者的立场(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答案: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1分);•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真相(1分)•这说明了同样的历史现象由于不同的人感情态度、政治态度、价值观等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观(1分)•(4)若想证实该教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请说出理由(2分)•答案:材料三的图片。因为是同时期的实物证据,可信度相对更高(2分)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练习2:众说纷纭的“上古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流传下来的古史真实性展开了大讨论:•材料一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对中国的传说古史进行怀疑,怀疑“古代的文献可征的很少,我们要否认伪史是可以比较各书而判定的„„凡是一件史事,应当看它最先是怎样的,以后逐步逐步的变迁是怎样的?我们既没有实物上的证明,但从书籍上入手,只有这样做才可得一确当的整理,才可尽我们整理的责任。•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古史传说持何种态度?其理由是什么?(4分)•怀疑的态度。理由:无实物证明;古代文献可征少;缺少相互间比较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材料二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中说:“研究中国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又说:“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材料三:钱穆先生在《中国古史大纲》中说“民族最先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故其中断难脱离‘传说’与带有‘神话’之部分。若严格排斥传说,则古史即无从说起。”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问题:•(2)材料二、三对中国古史传说的态度有何共同之处?(2分)•神话与历史交织,神话传说中有真实成分•(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历史中的“传说”?(2分)•“传说”是上古先民集体记忆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历史,成为了解远古历史的途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要看到其存在的真实成分;但还要辨伪,要寻找更多的资料、实物加以互证。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练习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让人们知道,现代口述史学不是一种辅助性的秘书工作,而是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历史研究;„„相比较而言,从以细节见长的口述史学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历史的丰富性,„„这也是他对现代口述史学的一大贡献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德刚口述史的研究对现代史学的主要贡献?(6分)•从传统口述史学发展为现代口述史学;•坚持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吸收口述材料(或者将口述史与其他史学资料对照、印证);•使口述史学从辅助性秘书工作发展为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历史研究;•口述史以细节见长,增强历史的丰富性。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材料二: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从战国时期到秦帝国,大概经过二三百年,转型完成即创建了农业大帝国的定型。•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2)结合有关史实,试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次转型是如何实现的(6分)•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第一次转型是指:由封邦建国体制转向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经济上,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标志的新生产力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为农耕熟地,土地买卖的禁令开始失效,各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生产关系;•政治上:各国进行内政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县制;秦统一后推行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正式确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思想文化上:由战国百家争鸣转为秦以法家思想指导治国,实行思想专制和统一(6分)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3)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有哪些表现?(12分)•思路:转型指中华帝国走向中华民国•答案:理由:随着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被迫奋起抗争(3分)•表现:•政治上:化君权为民权(或化“专制统治”为“民主政治”):如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开展维新运动,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经济上:化农业经济为近代工业经济(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如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思想文化上:化控制思想为开放思想(或改变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引进西方“进化论”和自然科学,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9分)结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点突破高考研究课时跟踪检测提示:复习时一定要注重阶段特征的梳理•如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1、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井田制瓦解,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