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学会及名家简介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文化门阀政治南北分途与历史的出口自然环境变迁与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进程。四位皇后:西晋惠帝之贾后、北魏文明太后、北魏胡太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四位皇帝:吴大帝孙权、南朝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北齐文宣帝高洋课堂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得与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是经民政部审批的国家一级学会,现有会员300余人,学会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由院科研局代管,秘书处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七个单位的学者共同发起成立的。成立大会曁首届年会于1984年在四川成都举行,聘请唐长孺、周一良、王仲荦、何兹全、缪钺、熊德基、田余庆等知名学者为顾问,选举黄烈为会长。第一讲学会及名家简介主要学术团体1、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A、1984年于成都成立,第一次年会B、1986年山东烟台年会C、1989年广西桂林年会D、1992年陕西西安年会E、1995年湖北襄樊年会F、1998年江苏南京年会G、2001年山西大同年会H、2004年四川成都年会I、会长:黄烈——朱大渭——周伟洲——李凭2、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A、1985年成立于南京B、1991年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C、1992年江西庐山魏晋南北朝军制史讨论会D、1992年连云港学术讨论会E、1993年扬州学术讨论会3、山西平城北朝史研究会A、1986年成立B、《北朝研究》杂志1990年—2000年C、《北朝研究》论文集第1—3辑北京燕山出版社论文集第4辑中州古籍出版社4、诸葛亮研究会A、山东临沂、湖北襄樊、河南南阳、四川成都、浙江兰溪、甘肃天水B、浙江兰溪诸葛镇学术师承关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和北京史学会的理事、副会长和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兼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西方文化研究》主编。夫人为郭良玉,小先生4岁。何兹全山东菏泽人。1911年9月7日(宣统三年七月十五)生。1935年在北平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并在该系讲授“中国通史”课。1941—1944年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审。(陶希圣先生)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赴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倡导魏晋封建说。周兆望(1944年——)湖南祁东人,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服饰,南朝典签制度,北魏三都大官制度,汉唐时期江西经济发展状况等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王仲荦(1913—1986年6月4日)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拜章太炎为师。1938年与汤国林(章太炎之夫人)在上海创办太炎文华学院。抗战在重庆中央大学执教,后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升为教授。主张魏晋封建说。晚年致力于古代物价史和敦煌学研究。写成《敦煌石室地志行记综录》。首都师范大学的蒋福亚(1938——)是他的高足。1、《曹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2、《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3、《魏晋南北朝史》上下(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4、《西崑酬唱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5、《北周六典》上下(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6、《北周地理志》上下(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7、《(山昔)华山馆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8、《隋唐五代史》上下(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91年出版9、《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10、《金泥玉屑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唐长孺(1911—1994年)江苏吴江人。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在兰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1944年后,专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国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唐书兵志笺正》等书,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10册)等。安徽东至人,生于山东青岛。8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加日文、英文。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肄业一年。1936-1937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1939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入远东语文系主修日本语言文学,开始学习梵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兼在哈佛大学陆军训练班教日语。1944年获博士学位。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1947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194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1952年转任历史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历史西教授,兼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亚非)室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周一良(1913年1月19日——2001年10月23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魏晋南北朝领域用功颇深,50年代后,主要从事日本史及亚非史的研究,80年代以后重理旧业,继续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论集、论集续编札记回忆录:《毕竟是书生》朱雷(1937.5.24——)浙江海盐人,生于上海市。1959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62年7月获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旋即留校任教。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专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暨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内外吐鲁番文书总目》(国内卷),主要参与《吐鲁番出土文书》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田余庆(1924—)湖南湘阴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教,历史系助教、讲师,系主任。1980年代初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学术评议小组成员,古籍整理出版委员会委员。早年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后来才改行。20世纪50年代参与编撰《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曾获国家教委高校文科教材特等奖。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吴玉章奖)高敏中共党员,湖南省桃江县人,1927年7月出生。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战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等。现任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河南省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河南省社科联与郑州市社科联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与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及中国历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福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9月。《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下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年5月。《秦汉史探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谷霁光(1907—1993年)江西大学《府兵制度考释》缪钺(1904—1995年)四川大学韩国磐(1919年—2003年8月6日)厦门大学:韩晟(复旦大学)万绳楠(1923—1995年)《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烈(1924年——)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民族史朱大渭(1931年——)农民战争史、社会生活史陈勇曹文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人,出生于1945年10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社会史、文化史。黎虎(北京师范大学)广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36年8月。研究领域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阎步克(北京大学)辽宁人,北京大学1982年历史学学士、1984年历史学硕士、1988年历史学博士专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祝总斌(北京大学)何德章(武汉大学)1965年生,四川南充人。1982-1986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7-1998年度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和发表《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专著及学术论文数十篇。朱绍侯(1926年——)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简修炜(1930年——)华东师范大学。农民战争史周伟洲(1940年——)西北大学教授,民族史严耀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政治史许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六朝史胡阿祥:南京大学,生态史李凭:浙江大学,政治史张承宗:苏州大学,社会史王永平:扬州大学,政治史张旭华:郑州大学,政治史庄辉明、章义和:华东师范大学张金龙:山东大学罗新本:四川大学施光明:浙江大学胡守为:中山大学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张鹤泉:吉林大学陈玉屏:西南民族大学童超: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讲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一、开放的时代背景:汉帝国崩溃,皇权削弱;儒家经学丧失独尊地位;少数民族涌入中原,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一个乱世,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地选择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身在乱世,心态畸变,对天下对自己绝望,对人生对未来失去信心,摆脱名教而自以为通达。清醒而痛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范曾:《竹林七贤》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刘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阮咸:“人种不可失也”王戎卖李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知识分子的独立个性与平等意识第二次百家争鸣魏晋之玄学…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物之本体。…以寡御众,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而游于物外。……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谈,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3、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男同性恋现象《晋书·五行志下》:“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妇离绝,多生怨旷。”惧内:王导与刘夫人荀介子与谢夫人4、外来文化的传入,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二、社会经济的新变化1、两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此时因为战乱等因素而由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货币几乎停止流通,北方的情况更为严重。2、南北经济出现逆向差异。中原地区由盛转衰,处于破坏与恢复不断恶性循环的徘徊状态。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三、文化结构的改革佛教传入中土,向民间传播。长期的战乱环境提供了适宜的土壤。道教的形成与发展。北魏寇谦之,东晋南朝葛洪、陶弘景、陆修静。儒、释、道三家并立的文化格局形成。佛道之争与三武一宗灭佛四、民族关系上的巨大变化。内迁与民族矛盾、民族融合。隋代大一统和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是其后果及影响。五、尝试与选择各个政权在新旧制度、治国思想、方法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