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科技文阅读题解题窍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技文阅读题的解题窍门解答科技文阅读题的窍门•一般来说,阅读试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规律就等于找到了“窍门”。解答选择题的“窍门”归纳起来就是“找”“比”“排”三个字。完成这三步前首先要浏览原文,把握大意,划出关键字词句和重要信息。•一是“找”,指根据题干信息,在原文中锁定范围,找到相应的语句、段落,这就叫捕捉信息。有的信息是文中现成的句子,比较集中,直接在某一段就可以找到;有的信息较为分散,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整合。二是“比”,所谓“比”,指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原文和选项之间的比较,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的侧重、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利用命题者常用的干扰方法(如偷换概念,此物说成彼物;说法绝对,可能说成必然;超前判断,将未来说成现在;以偏概全,部分说成全部;强加因果,逻辑不当;断章取义,貌合神离;无中生有,主观臆断等等)和自己平时掌握的知识帮助判断选择;另一方面就是选项之间的比较,分析选项之间的异同。三是“排”,就是指在选项与原文比较、选项与选项之间比较的情况下,重视细微处的差别,有理有据地先排除两个选项,于是就只剩下两个选项。这时千万别跟着感觉走,不加以慎重思考轻意地做出选择,这样做是很可惜的,很可能功亏一篑。考生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紧而在这时随便选一个,因为在这时我们稍加思考,选择正确的概率会高得多。(其实做其它题时这步也非常关键)一种观念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两种心态专著仔细五个步骤读、审、定、抓、验科技文阅读之做题步骤读文本晓大意审题目做标记定范围细筛选抓关键确答案验答案看整体一读二读四、科技文阅读干扰项设置以偏概全变相对为绝对无中生有曲解原意将或然当必然将未然当已然变特殊为一般因果倒置下面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Ⅱ的科技文阅读为例来作一个具体的说明。植物睡眠之谜(1)①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②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此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植物运动的两种形式:1.睡眠(以含羞草、合欢等植物为代表),2.捕食(以捕蝇草为代表)。第二句讲的是“睡眠运动”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第一句话是本段的重要信息,很显然“植物睡眠”或者“睡眠运动”所指对象是指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看这段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出题者很可能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2)①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②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③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④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⑤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此段第①、②句讲的是德梅兰通过实验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也就是说植物的睡眠与外界的光线无关。第③句说的是达尔文认为植物的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第④句讲的是希尔德奈希特认为植物的睡眠是由“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第⑤句讲的是上田实等人分离出能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和能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总的说来这段内容是陈说“植物睡眠”的各种原因,联系下文看,重点句是第五句。(3)①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②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③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④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这段第①句讲的是“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发现对解开叶子开合之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的植物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安眠物质”的作用,有的植物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兴奋物质”的作用。第②句讲的是豆科植物安眠物质配糖体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其叶子的开合,而安眠物质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第③句讲的是使铁扫帚叶子的开合的物质刚好与豆科植物相反。这里要注意原文中的“相反”一词,要弄明白到底指的什么相反。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指它们叶子的开合时间相反,它们叶子的开合时间是一样的,即晚上闭合,白开张开,而是指使它们叶子开合的物质刚好相反,一个是安眠物质,一个是兴奋物质。第④句说到了铁扫帚如果长期不能睡眠,最终会缺水枯萎而死,看到这里,我们不免想到其它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会不会也枯萎而死呢?不难推断,其它睡眠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最终会枯萎而死。此段是全文的重心,主要信息集中于此,内容理解相对说来要困难一点,阅读时要细心一些。理解“相反”一词是重点,同时做涉及到此段内容的题时一定要慎重。•(4)①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②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③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④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这段内容较为清楚,第①、②句主要讲了目前除草剂的弊端,将来的除草剂的优点。这里要注意原文中的“将”“目前”两个词,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不损害豆科植物的绿色农药除草剂,目前还没有诞生。第③④句讲的是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这里要注意“实验”这个词,同时结合这段的“将”“目前”等词语,我们就会明白这种睡眠阻断剂还仅仅是一个科研成果,而这种农药并没有问世。这一段我们阅读时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出题者很可能会故意超前判断。题目•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简析•此题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很容易锁定“植物睡眠”的范围在第(1)段。我们把上面的四个选项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这种闭合现象所指的对象存在着分歧:究竟是指像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还是指所有的豆科植物?或者是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或者是指所有植物?通过与原文信息比较,我们就容易排除A、C、D三个错误选项。当然这里在看到C选项时,里面的“所有”一词在我们的脑子里就要打上问号,凭我们前文提到的“陷阱”,就应该怀疑这里是否正确。此题是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A、C、D三个选项都扩大了概念的外延。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题目√此题的信息区间在第(2)(3)段,其实只要稍微看一下第(3)段,就很容易明白“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发现对解开叶子开合之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里便可较容易地选D作答案。当然这题的前面三个选项单纯地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它们却不能回答题干“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实际上就犯了问牛答马,答非所问的错误。这也就提醒我们的考生在做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简析•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题目√简析此题的信息区间在第(3)(4)自然段。我们看到D项答案里的“已经”一词就应该在脑子里打一个问号。通过与原文信息比较,它属于超前判断,很容易排除此项。而B项与原句“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比较,也很容易发现问题。铁扫帚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兴奋物质。而A项与B项犯的错误相似,从原句“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我们就可以得出判断。而且C项通过原文推断,确实没有什么错误,所以通过选项之间的比较,便会选择C项作答案。相对说来,这个题难度要大一点。做题时有必要再认真研究一下第(3)段内容。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