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授课人:三2016.11.3曹雅静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老师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教学上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节课教学时,老师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图到画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二、活用教材,建构“倍”的概念。老师通过把2个红气球看作1份,蓝气球的个数有这样的4份,那么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从而引出4个2就是2的4倍。在现实的情境中,老师利用等分的经验进行红气球和蓝气球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抓住了“倍”的形成过程,沟通了“倍”和“份”之间的联系;在规律性的表述中,感悟“倍”与“份”的关系,知道有几份就是有几倍。接着通过看图说一说,画一画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例题开始,要学生摆图,学生边摆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做第一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观察图,讲数理;再做第二层次画图(第一行有5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让学生画小棒)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看图判断对错,既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还起到灵活运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构“倍”的概念。三、练习设计有坡度,灵活巧妙。巩固练习题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内化知识系统,老师在练习设计时既突出学生作业完成的规范性,又注意练习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如:有针对性地展示两个及以上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听取学生的评价,交流几个学生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并说好,好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画倍数关系的注意点,知道怎样画才会画得既对又能清楚看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小朋友把不好的改一改。从这老师可以注重练习反馈,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作业,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老师这堂课也有美中不足处,如建构“倍”的概念时匆促了点,应在例题教学后放慢脚步,通过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等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倍”和“份”之间的联系,感悟有几份就是有几倍,从而真正掌握“倍”概念。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授课人三河2016.11.3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应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画、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三、注重练习的有效反馈每逢学生做完一道练习,樊老师总是有针对性地展示两个及以上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听取学生的评价,交流几个学生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并说说好,好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画倍数关系的注意点,知道怎样画会画得又对又能清楚看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小朋友把不好的改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注重反馈,有效地引领学生分析作业,提升练习效果。总之,要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自实践,让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形成新知。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授课人:2016.11.3曹老师声音甜美,教态自然,语言富有童趣,非常适合低年级的教学。虽然是接班上课,但看到曹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配合默契,这和老师的亲和力是分不开的。关于课堂,我想谈下面三点:一、导入新颖,引人入胜课一开始老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鲜花图,创设了蝴蝶仙子送鲜花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学习状态。接着让学生将花朵按颜色分一分,排一排。通过分类和排列,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老师接着让学生根据摆放的花的朵数提一个数学问题。这时好多学生都提了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迟迟没有学生提减法计算的问题。后来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才想到。我觉得这里老师提问的指向性可以更加明确一点,直接问: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或许可以节省一点时间。二、动手操作,化解难点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倍”这个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而“倍”又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邱老师通过让学生摆花片,将几个花片作为一份圈一圈来直观感受“倍”,加深认识,化解难点。摆花片时,老师说,学生摆,在学生摆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并及时纠正摆法,师生配合很默契。三、注重表述,理解概念在表述谁是谁的几倍时,老师先做了示范“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所以黄花是蓝花的3倍”,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由于这段话比较长,学生一开始说的时候不太熟练,表述不够完整。老师就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说,再指名说。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表述的方法。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授课人:三2016.11.3曹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倍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老师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课改的新理念,突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特色: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小动物们参加森林运动会,全课以富有童趣的“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二、在动态变化的情境中体验“倍”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情境中来加深对“倍”的理解,首先是通过小动物掉队了或赶上来等情境,在小动物的的增减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求“猴子的只数是鸭子的几倍”与鸭子的只数有关,使学生感悟到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不仅与比较的量相关,还与被比的量有关,从而真正理解了“倍”的含义。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画、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四、注重练习的有效反馈每逢学生做完一道练习,老师总是有针对性地展示两个及以上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听取学生的评价,交流几个学生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并说说好,好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画倍数关系的注意点,知道怎样画会画得又对又能清楚看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小朋友把不好的改改。老师注重反馈,有效地引领学生分析作业,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授课人三学2016.11.3”倍的认识“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曹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了多种素材让孩子圈一圈、说一说、从而引出课题“倍的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分散了本课的难点。再通过学生活动,摆圆片既让学生主动去设定一份数,还思考怎么摆能令人一目了然看出倍数关系,这就让学生时刻不忘一份数这个标准量,对倍概念的建立强化巩固了,也使新知识(倍)和旧知识(几个几)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予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摆3倍关系,当学生汇报摆的结果时,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使学生对“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的几倍”有了深入的理解。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吴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学、说、圈,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