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课程名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原理评阅成绩: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08机制一班姓名:刘慧强学号:200840614113课程论文题目: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课程名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原理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学□□生:刘慧强(工学院,08机制一班,学号:200840614113)□□摘□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在宣传培训、农药化肥施用、产地环境保护、产品市场引导等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阻碍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计划的全面实施。针对上述问题,急需组建稳定的行政、技术协调服务机构,切实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传统行为和科技素质,加强农资市场和生产过程监管力度,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才能确保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向产业化推进。□□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现状对策一、无公害农场品概述所谓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或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我国又称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两种,其主要区别是在生产过程中,AA级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人工合成激素;A级则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化肥和合成激素。在目前现实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要生产出完全不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商品蔬菜是很难的。无公害蔬菜,实际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关规定中不允许的有毒物质,并将某些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们的食菜安全。通俗地说,无公害蔬菜应达到“优质、卫生”。“优质”指的是品质好、外观美,V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符合商品营养要求。“卫生”指的是3个不超标,即农药残留不超标,不含禁用的剧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标准允许量;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工业三废和病原菌微生物等对商品蔬菜造成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二、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从生产、运输、储藏到销售过程中合理采用各种措施,限制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积累,使农药残留及其有害成分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绿色技术壁垒的挑战,在国内市场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已由原来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营养,食用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临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的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花色品种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以安全、优质随之在为农产品生产、消费的关键。我国于2001年开始示范、推广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效益,但仍然存在许多影响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急待解决,以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对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投入品具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产地环境主要包括:灌溉水质、生产加工用水、产地空气质量和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产地环境是长期的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不可控因素或者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因子,生产过程投入品的选择控制,以及产地环境的保护则成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环节,也是造成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投入不足,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蔬菜产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传统蔬菜栽培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磷、钾肥施用量不足,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调,土壤环境恶化,生产效益降低。硝态氮肥和含硝态氮的复合肥在蔬菜生产仍然广泛使用,造成蔬菜产品品质下降,失去竞争优势。据资料报道,任何品种的化学氮肥施用过量都会导致收获品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不仅仅是硝态氮肥的施用。(二)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用药。生产中大量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3911、甲胺磷、水胺硫磷等部分区域作为主要使用品种,农药施用浓度偏高,一种农药在同一作物的生产期内多次重复使用,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迫使用药浓度越来越大,形成病虫越防越重的恶性循环局面。农民综合防治意识谈薄,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认识不足,用药适期抓不准,用药器械不规范,品种不对路,是造成农产品农药超标,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设施农业生产中此类现象更为严重。(三)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力度不够,是限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智力因素。由于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要性、现实性认识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示范推广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市场、竞争、经营”意识是往后技术宣传培训的重点。(四)政府对无公害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制约着项目推进。无公害农业生产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农技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技术部门是生产实施的关键,无公害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全新课题,要改进农民长期的生产行为需要技术人员做大量的工作,生产过程要随时指导监督,产品需抽样检测,一系列工作运行必需一定的资金保证,而目前没有无公害生产配套专项资金,限制着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无公害农产品贩运、消费市场是否认可,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才能调动生产的积极性。四、改进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消费意识。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一项全新的产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农民的传统意识得不到改变,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此项事业将无法推进。宣传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增强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认识,提高生产者市场竞争意识,对推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意义重大。此外,要加强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消费引导,以市场需求拉动生产。(二)建立稳定的行政和技术服务机构,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顺利推进。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无公害农六品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利用行政优势组织协调生产,调动市场,技术部门全面系统地做好技术服务是无公害产品进一步大面积实施的关键。(三)加强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参与技术服务人员的认识和业务水平。近几年我市农资市场缺乏宏观控制,个体经营户遍地开花,农药、化肥经营秩序混乱,经营者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是阻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将个体农资经销商纳入规范管理,持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四)推广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推行平衡施肥,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不施或少施含硝态氮的化肥,提高农民对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认识,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将病虫害防治溶入综合栽培技术中,充分发挥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投入量。提高农民对作物施肥作用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土肥技术的认识。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化肥深施;调整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有针对性的施用中微量元素;调整基、追肥比例,提倡适时适量追肥;有条件时可引进灌溉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合理施用微量元素。目前除个别地区或田块外,不提倡施用铁、锰、铜、锌这4种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用作基肥。但针对部分土壤的铜、锌含量已经接近临界值,应加强监测,沿淮两合土、砂土要注意锌、铁肥的监测和使用。另外,微量死素受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的敏感性制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状况、作物种类、生育时期灵活应用。对养分资源实行宏观管理,建立肥料宏观管理系统,力求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整体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五)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环境的保护,引导开发新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各部门必须通力协作,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农药、化肥、化学激素、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及时发现治理农作物产区环境污染源,确保生产基地稳定,产地环境不断优化。对新开发无公害基地一开始就要确保按无公害生产规程操作,加强种植结构的宏观调控,使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六)建立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了农药使用标准,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和残留限量标准;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把住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实施对蔬菜、瓜果、茶叶生产全过程的农药监控。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农民安全用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加强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国家在政策上对无公害农药的开发应用予已支持,并给予科技和资金扶持。(七)切实加强对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管理工作。要经常对基地进行检查和管理,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监测,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并做好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工作。在所有农作物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18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在蔬菜、水果、茶叶上限止使用的19种农药。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要对基地进行2—3次的抽查和督查,主要是春、夏、秋三个关键季节和用药高峰期,由市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携带检测仪器深入基地,对大田产品现场取样,现场检测。对检测出现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蔬菜基地和产品,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三次检测出现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将取消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及无公害农产品标示。五、结束语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市场消费平安化、健康化需求日益增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参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战略举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技术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着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及农业环境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按无公害技术标准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有利于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名优品牌和绿色食品品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清洁生产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营养无公害农产品,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激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适应和满足国内农产品商品市场需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创立农产品名优品牌,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推广光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具有现实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广元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对于改善全州乃至全省和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食用我州农产品的膳食结构,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参考文献[1]朱雅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1):8-9.[2]邓正春,陈革非.湖南省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与工作,2003(2):47-48.[3]陆建飞,陈波,陈德团,等.对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4]尤秉德,孙仲林,周永平,等.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及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5]张玉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