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生态自然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讲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对一系列人类生存困境反思的结果。2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三、人类中心主义•四、非人类中心主义•五、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3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一)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1.劳动促进了从猿到人的生理转变•2.劳动促进了从动物心理向人的意识的转变•3.劳动促进了从古猿猿群向人类社会的转变4(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内涵•人类的产生,人的能动性力量的加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最终造就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表现51.人对自然的依赖性•(1)人类生命有机体的构成依赖于自然界。•(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3)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依赖于自然界。•(4)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6雀之灵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说:我的舞蹈基本取材于大自然,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自然和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它最值得我们去体现。7•客观自然界是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客观基础,它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比如科学规律、原理、定律、音乐、舞蹈、绘画、小说等都是人类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总之,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能脱离自然界,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持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82.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仅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受制和依赖于自然界,人还是一个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因为如此,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以自己的存在和活动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从而对人的发展和自然界的进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9•(1)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实现的。•人类的劳动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通过制造工具,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生产,以改变自然。•人类的劳动是社会的。•无论是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还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都是社会化的人在社会中进行的。10•(2)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动作用,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最初往往是从认识个别事物的效益开始的,逐渐获得某一生产领域的经验,产生了初步的科学认识。•由于生产的发展,随着科学实验从生产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了。•许多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劳动的先导,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不断进入新的阶段,从而创造出愈益丰富的人类必需的物质和精神产品。11•(3)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4)人的能动性使人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123.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首先,劳动既创造了人,又是人的第一个实践,正是这一实践使得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而成为与自然界互为对象的自然存在物;•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了解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3•(1)实践既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又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第一、实践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实践的目的首先与人的需要有关,只有需要的东西才会转化为目的。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构成目的,只有那些在现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实现的需要才成为活动目的。而这又是由实践所指向的客体的本性以及人对客体本性的理解所决定的。因此,目的的构成既与人的需要有关,也与自然界是否提供满足需要的条件有关。当把这两个方面、两种尺度统一起来的时候,目的就形成了,评价准则、选择框架和建造方式也就确立起来了。14•实践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无论物质手段(工具等)或是精神手段(思维规则等),都是人创造出来并由人加以支配的,它是目的的现实性标记。但是,真正有效的手段又只能是与自然界的本性相适应的手段。例如,滥伐森林不可能不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也不能不带来自然环境的生态失衡。•因此,只有当实践手段被正确采用的时候,人与自然的现实联系才能建立起来。15•第二、实践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实践又是一个过程,并通过结果来反映,是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在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中,人类作用于自然,同时自然也作用于人类;人类改造自然,自然也反过来改造着人类。•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的结果是使对象性关系的双方都向对方趋同。16•这种趋同首先表现为实践促使客体主体化。所谓客体主体化,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自然界这个客体不断地“人化”,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自然界这个客体作为人类的认识对象,它的信息由于被人类所获取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人的内在观念;另一方面,自然界这个客体作为人类的改造对象,它会由于人类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而按照人类的意志发生改变。17•其次,趋同性又表现为实践促使主体客体化。所谓主体客体化指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控制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得人在自然界中的自由度增大,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人类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观念与自然界本身逐渐接近并趋向于统一;•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逐渐掌握了自然界的规律,支配和控制自然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从而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与自然界保持一致,也扩大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由度。18•(2)实践也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人作为有意识和有意志的自然存在物,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不断改变着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这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这种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正是人的这种能动性决定了人在和自然的关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人的实践能力的表现又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即人又具有受动性。人的受动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意识、活动起因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19•在实践活动中,人必须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换句话说,就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并不能以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人也许无所不能,但人绝对应该有所不为。因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人只能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认识,来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的展开过程中以不违背这些规律为前提。20“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30日,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由“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洪水将城区淹没。•“卡特里娜”飓风自29日在美国南部地区登陆以来,已经造成至少55人死亡,100多万人因电力供应中断受到影响。来自一些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机构和保险公司的最新预估。21(济南暴雨淹大巴52名师生被困警民...)2004/06/19/28•本报济南6月18日讯(记者高红日)在今天的暴雨中,载着48名小学生的大客车被困雨中,全车师生被迫登上车顶待援。省城众多警民齐心拼死营救,40多分钟后,车顶上的52人终于幸运脱险。22•实践作为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必然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为依据。因此,人对受动性的认识和控制状况就决定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23•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们经常不能获得合乎预期目的的结果,这种目的与结果的不统一,实际上是因为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在实践中发挥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实践过程中人的受动性的一面,这是受动性阻碍了能动性发挥的表现。•另一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己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对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24•总之,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实践把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人与自然界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共同演化、共同发展。25(三)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人与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自然界也不断进化,并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从而使自然界逐渐从天然自然演化出人工自然,并走向生态自然。261.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的内涵•(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影响的那部分自然。•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包括:目前人类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无限的宇观世界;目前人类尚未探知的基本粒子以下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自然过程和自然规律。这部分自然暂时还不属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27•人类观测所及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影响的那部分自然,包括:从总星系到基本粒子这个范围内人类已经开始认识,但尚未变革的那部分自然。•这部分自然属于人类认识的对象,但尚未成为实践的对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部分天然自然将会逐步得到拓展。28•(2)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并被人类实践活动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它包括:•人工自然界,即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包括人工影响的自然、人工控制的自然、人工培育的自然等,如大面积农田、水果种植圆、蔬菜大棚、人工运河等。•人工自然物,即人类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物,如各种机器、铁路、工厂、管道、电报电话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它们是人工自然的主体。29•人工自然既是一个社会范畴,也是一个自然范畴,同时还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一个社会范畴,人工自然是被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是社会化的自然,是人类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自然概念,人工自然是对象化的自然,是人类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被人类活动所变革的那一部分自然;•作为历史概念,人工自然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扩展,体现出自身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拓展的过程。30•(3)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作为天然自然的演进形式,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至还是在直接模拟天然物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自然规律。31•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又是相互区别的。其区别点在于:•第一,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通过人再生产出来的。•第二,天然自然只具有自然属性,服从于自然规律。人工自然则不同,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服从于自然规律,又服从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规律。32•第三,天然自然的演化过程一般比较缓慢,而人工自然的演化发展则很迅速。•第四,天然自然的状况对人类的早期文明有更大的影响,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都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在近现代,天然自然的资源条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仍有重要的影响,但相对来说,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天然自然的关系趋于减弱,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工自然。332.人工自然的特征•(1)人工性。•人工自然物质的存在形态、结构、性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在人工自然里,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映射出了人的本质特征。人工自然深深地打上了人工建造的目的、手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