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安全方法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全学原理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黄仁东第五章安全方法论5.1本质安全化方法内容提要5.1.4设备的本质安全化5.1.2本质安全化特点5.1.3本质安全化方法5.1.1本质安全化概念5.1.1本质安全化概念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5.1.1本质安全化概念本质安全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本身具有防止危险发生的功能,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5.1.1本质安全化概念广义的概念就是通过各种措施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5.1.2本质安全化特点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系统的许多方面尚未安全化,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未彻底消除,只是有了将安全事故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上的可能。人的作业还会因为健康或心理因素引起某种失误,机具及设备也会因为因日常检查时未能发现的缺陷产生临时性故障,环境条件也会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质安全化并不表明本系统绝对不会发生安全事故。5.1.3本质安全化方法5.1.3.1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欲做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2)增加备用系统3)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4)加强预防性维修5.1.3本质安全化方法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1)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3)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尽可能用机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减少现场工作人员。4)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人机功能分配,并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况。5、加强监督检查5.1.3本质安全化方法5.1.3.2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事故严重度系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系统中的能量失控造成的,事故的严重度与系统中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高,事故的严重度越大。因此,降低事故严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1.4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5.1.4设备的本质安全化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督;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交叉所致。据此,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径有:5.1.4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总之,本质安全化从控制导致事故和“物源”方面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的隐患,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可能发生伤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环境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多方面,是确保安全生产所须遵循的“物的安全原则”。5.2人机匹配法内容提要5.2.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发生往往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主要应当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和机各自特点,使之在工作中相互匹配,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有益。为了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对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个人以及最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查测验的基础上,合理选配人员。从研究行为科学出发,加强对人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提高生理、心理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除不安全行为。5.2.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职业适应性检查;(2)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3)安全知识教育;(4)安全态度教育;(5)安全技能培训;(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7)作业前的培训;可采取的具体措施5.2.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8)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10)实行确认制;(11)作业中的巡视检查,监督指导;(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可采取的具体措施5.2.2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安全化水平上。其安全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改善安全管理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概率。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行本质安全技术。具体地说,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注意: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而不应在事后再行补偿。5.2.3人机相互匹配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来越多地为各种机器所代替。例如,各类机械取代了人的手脚,检测仪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人的大脑。用机器代替人,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安全健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1.人与机器功能特征的比较比较内容人的特征机器的特征创造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对各种问题具有全新的、安全不同的见解,具有发现特殊原理或关键措施的能力完全没有创造性信息处理人有智慧、思维、创造、辨别归纳、演绎、综合、分析、记忆、联想、决断、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信息有存储和迅速提取能力,能长期储存,也能一次废除。有数据处理、快速运算和部分逻辑思维能力5.2.3人机相互匹配可靠性人有智慧、思维、创造、辨别、归纳、演绎、综合、分析、记忆、联想、决断、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信息有存储和迅速提取能力,能长期储存,也能一次废除。有数据处理、快速运算和部分逻辑思维能力控制能力就人脑而言,可靠性和自动结合能力远远超过机器。但工作过程中,人的技术高低,生理和心理状况等对可靠性都有影响经可靠性设计后,可靠性高,且质量保持不变。但本身的检查和维修能力差,不能处理意外的紧急事态运作效能可进行各种控制,且在自由度调节和联系能力等方面优于机器。同时,其动力设备和效应运动完全合为一体操纵力、速度、精密度操作等方面都超过人的艚力,必须外加动力源感受能力人能识别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颜色等特征,并对不同音色和某些化学物质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在受超声、辐射、微波、电磁波、磁场等信号方面,超过人的感受能力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阅读也能接收口头指令,灵活性强无学习能力归纳性能够从特定的情况推出一般的结论,具有归纳思维能力只能理解特定的事物耐久性易产生疲劳,不能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耐久性高,能长期连续工作,并超过人的能力5.2.3人机相互匹配2.人和机器的功能分配将人和机器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组成高效、安全的人机系统。例如,载人航天实践中,绕月球飞行中全自动飞行的成功率为22%,人参与飞行的成功率为70%,人承担维修任务的飞行成功率可达到93%以上,具有高智能的人和最先进的机器相结合的人机环境系统最有发展前途。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人与机器各自的优点,让人员和机器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实现安全高效地生产,应根据人与机器功能特征的不同,进行人和机器的功能分配。5.2.3人机相互匹配①能判断被干扰阻碍的信息;②在图形变化的情况下,能识别图形;③对多种输入信息能辨认;④对于发生频率低的事态,在判断时,人的适应性好;⑤解决需要归纳推理的问题;⑥对意外发生的事态能预知、探讨,要求报告欣喜状况时,用人较好。(1)利用人的有利条件5.2.3人机相互匹配①对决定的工作能反复计算,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料;②迅速地给予很大的物理力;③整理大量的数据;④受环境限制,由人来完成有危险或易犯错误的作业;⑤需要调整操作速度;⑥对操纵器需要精密的施加力;⑦需要施加长时间的力时,用机器好。(2)利用机器的有利条件5.2.3人机相互匹配概括地说,在进行人、机功能分配时,应该考虑人的准确度、体力、动作的速度及知觉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界限,以及机器的性能、维持能力、正常动作能力、判断能力及成本四个方面的基本界限。人员适合从事要求智力、视力、听力、综合判断力、应变能力及反应能力较高的工作,机器适于承担功率大、速度快、重复性作业及持续作业的任务。应该注意,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也需要人员来监视其运行情况。另外,在异常情况下需要由人员来操作,以保证安全。5.3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建立和运行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加强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及其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主要通过全面安全管理和安全目标管理来实现。概述5.3.1全面安全管理全面安全管理就是在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的综合管理。全面安全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安全目标管理•2.全员安全管理•3.全过程安全管理•4.全部工作安全管理5.3.1全面安全管理1.全面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既针对生产作业的人、物、环境,又贯穿于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无论哪一方面,都应当考虑安全。安全管理必须对全面安全内容进行管理,使之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可能达到的目标。如有些企业提出的“00011”目标管理(即工伤死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三项为零,负伤频率一项降低,粉尘浓度合格率一项提高),这就是全面安全目标管理,它主要强调是在企业(部门)生产、业务活动的范围内,各系统(子系统)的协调与全局的、整体的(大系统)筹划和统一。但是,在考虑生产活动的同时,还应当考虑与人有关的家庭、环境、生活等方面对生产、业务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其目标。5.3.1全面安全管理2.全员安全管理就一个工厂而言,从厂长、书记到生产班组长的各级领导干部,从工程技术人员到每一位工人,都与安全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安全生产,都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创造出良好、融洽、文明、舒适的作业环境,就能够保证安全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全员安全管理就是以各级领导为核心,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安全管理,如各企业开展的党、政、工、团一起抓安全。5.3.1全面安全管理3.全过程安全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应抓好一个产品全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也就是说,一个产品从工程的酝酿、设计、施工、试车、投产、检验、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都要进行安全管理。5.3.1全面安全管理4.全部工作安全管理企业除了生产部门以外,还有许多间接为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