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技巧*朗读的“朗”是什么意思?朗,即声音清晰、响亮。*朗读与朗诵有何不同?⒈朗读是“读”文字作品;朗诵是“背”文字作品。⒉朗读是一种再现,即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朗诵是一种再创造,常借助音乐、态势等辅助手段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象,属于艺术表演范畴。一、朗读的要求。1、普通话语音标准。朋友即将远行。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当晚餐。穷孩子就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们宁愿自己苦一点儿。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2、吐字归音到位。(1)出字要准确有力,即字头要咬紧。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好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蓄气有力,并迅速与韵头结合。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2)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即字腹要突出。关键是口腔开合适度,松紧相宜,音节才能坚实稳定。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3)归音的归向要鲜明,干脆利索,即字尾要收回。既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也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关键是对字尾的处理,口腔由开到闭,肌肉由紧渐松,声音由强到弱,字尾要弱收到位。谭家谭老汉,挑蛋到蛋摊,卖了半担蛋;挑蛋到炭摊,买了半担炭,满担是蛋炭。老汉往家赶,脚下绊一绊,跌了谭老汉。破了半担蛋,翻了半担炭,脏了新衣衫。老汉看一看,急得满头汗,炭蛋完了蛋,怎吃蛋炒饭。总之,要求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头有尾,形成一个“枣核形”,声母、韵头为一端,韵腹为核心,字的中间发音动程大,时间长,字的两头动程小,开合占的时间也短。即象母老虎叼着小老虎过山涧一样,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3、把握好朗读基调,感情贴切到位。4、朗读“五忌”。(一)念字式。单纯念字、照字读音的朗读方式。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字。很机械。(二)念经式。声音小而且速度快,没有顿歇,没有起伏,没有重音。更没有感情和声音变化。(三)八股式。腔调固定,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声音一顿一顿的,没有语气变化。(四)演戏式。(分角色朗读除外)不是再现作品中人物“怎么说的”,而是强调他们“说了些什么”。(五)固定式。过分强调作品的体裁,无论内容如何,只要同一体裁都用一种腔调去读。以不变的固定腔调去应不同的作品内容。5、朗读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活生生的语言,但又不等于“拉家常”式的自然语言。比自然语言更规范更生动更具有美感。过分夸张让人感到虚假,过分平淡让人感到乏味。要做到“不火不炆”。朗读的语调停连重音句调停连一、何谓“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有人说:停顿和连接就像一扇门一样,有开门必定有关门,两者在语言表达中是如影随行的。二、为什么要有停连?⒈生理需要。因为朗读者需要换气,听众也不可能接受无间断的一长串音节。⒉心理需要(即:表情达意的需要)。我看见她笑了。我看见/她笑了。我看见她/笑了。*在停连的运用上,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我是王书记派来的!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终止、中断和空白。要做到“语断意连”。三、停连的处理方式。⒈停顿方式:(一)落停落停在一句话,一个层次,一篇文章内容结束时使用。当内容在此结束,声音也要呈弱式滑下来,然后缓缓收住。气息正好在收音时用完,停顿时间相对较长。(二)扬停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句中无标点之处,或一个意思还没有说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停顿时间较短,停时声停气未尽。鲁侍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儿子的。(《雷雨》)杨白劳:我/没受委屈。(《白毛女》)⒉连接方式:(一)直连四婶:“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祝福》)卫婆子:啊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啊,︶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祝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有标点符号而内容又联系比较紧密的地方,它的特点是顺势连带,不露接点。有时甚至不用换气,只用胸中的余气就可以。(二)缓连这种连接一般用于较舒缓的内容,而且适合于一句话或一段当中的连接。这种方式也用于没有标点符号而内容又需要有所区分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声断意连,环环向前。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志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歌声》)四、停连运用的基本原则。⒈标点符号是参考。⒉语法关系是基础。⒊情感表达是根本。⒈标点符号是参考标点符号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标点符号只显示了文字语言的停连关系,停顿和连接才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我们必须要强调,勇敢地甩掉标点符号的羁绊,掌握我们有声语言自己的标点符号——停连。⒉语法关系是基础。在没有标点提示的情况下,停顿一般出现于下列情况:(一)主语、谓语之间:(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2)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3)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二)动词与较长的宾语之间:(1)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2)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3)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三)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1)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2)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一小块儿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3)床架上方,则挂着一枚/我一九三二年/赢得耐斯市少年乒乓球冠军的/银质奖章。(四)并列成分之间:(1)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2)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3)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奖章。◆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香港人不忍看着它被砍伐,或者被移走,便跟要占用这片山坡的建筑者谈条件。⒊情感表达是根本。更多的时候我们得为了强调某个事物或突出某个语意、某种感情而停连,此时的停连没有明确的规律。总的来说,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是我们运用停连的原则。这需要全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情感表达是根本(1)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2)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3)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4)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5)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重音一、重音的定义。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或结构成分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二、重音的作用。突出语句的重点和作品的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重音三、重音的分类。(一)语法重音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的重音,位置比较固定。(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1)一般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应稍重些。例: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语法重音(2)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应该重读。例: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我爱月夜,但也爱星天。她的名字叫翁香玉。双宾语后一宾语重。例:张老师教我们数学。语法重音(3)定语、状语、补语比中心词要稍重些。例: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它是最贵的一棵树。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他眼睛睁得大大的。语法重音(4)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一般要稍重些。例: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李奶奶指着鸠山问道:“你这是什么话!是你们把我儿子抓起来,是你们杀害中国人。你们犯下的罪过,难道要我这老婆子来承担吗?语法重音(5)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和喻体要稍重些。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语法重音(6)对比性重音例: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孔雀很美丽,但也很骄傲。重音三、重音的分类。(一)语法重音(1)一般短句里的谓语部分(2)动宾结构中的宾语(3)定语、状语、补语(4)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5)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和喻体(6)对比性重音(二)强调重音重音(二)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又称为“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强调重音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别人不知道)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要以为我不知道)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别人不会)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你怎么说自己不会)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你不会那样)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强调重音问:谁去过上海?答:我去过上海。问:你去过上海吗?答:我去过上海。问: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答:我去过上海。(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3)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四、表达重音的方式注意: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1、加强音量法。(1)催,你就知道催。(2)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表达重音的方式2、延音法。(1)“就算这样吧,”狼说,”你总是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2)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表达重音的方式3、顿字法。(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轻读法。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五、表达重音时的注意事项。1、重音要精不要多,要站得住脚。2、要注意分寸,切忌强调过分。3、有时重音要与停顿结合,可在强调的字词前后加以停顿。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天,国王问阿凡提,“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我愿意选择金钱”。阿凡提回答。“你怎么了,阿凡提?”国王说,“要是我呀,一定要正义,绝不要金钱。金钱有什么稀罕,正义是不容易找到的呀!”“谁缺什么,就想要什么,我的陛下。”阿凡提说,“你想要的东西,正是你最缺少的呀!”语调语调指语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1)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世界上还有比这样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的婚礼更热闹的吗?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1)罗盛教烈士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2)韶山的路,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路啊!(3)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最典型的是天气预报。(1)那时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