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动态生资成源之研究”成果汇报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朱志平引子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归因之一:教学缺乏民主、自由单向传递与控制,追求标准答案研究思路:教学的不确定性;去中心化;非控制性教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案例:一数学老师执教《直线》教学片段:师:(黑板上贴一根直的毛线)请同学们看黑板,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毛线。师:(老师很无奈)再仔细看看呢。生:就是毛线。师:(黑板上贴一根弯的毛线)请同学们再看黑板,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还是毛线。师:它们有什么特点?生:都有毛,都是毛线。执教教师瞠目结舌、哭笑不得;听课教师哄堂大笑、个个捧腹。一、课题立项本课题名称为《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之研究》,于2003年5月立项,是江苏省第五期教研重点课题;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第八期教研重点课题;2007年申报《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二、合作伙伴1、成员20人,涉及中小学各学科教师;2、各学科教研员;3、成员单位:市一中、市实验初中、市24中、市勤业中学、博爱小学、红溪幼儿园三、研究内容第一个模块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具体包括:(1)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提出的历史渊源的研究;(2)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之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概念的界定与本质探讨;(4)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分类、结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侧重于思路上的梳理、理论上的探讨。第二个模块为主体性研究,主要包括:(1)自然科学教学与人文科学教学中课堂动态生成的比较研究;(2)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之教师角色的研究;(3)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之学生角色的研究;(4)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形成机制与形成过程的研究;(5)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生成的方法、途径、程序、策略的研究;(6)开发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评价研究。这些侧重于多元的研究视角与实证分析。四、显性成果《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2006,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著)《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专著)《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论》2011,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五、创新之处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或新理论,例如,在教育理论界首次明确提出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并把它定性为教学基本问题之一;首次系统地分析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类别、特征、基本功能、结构和评价等问题;建设性地提出教师开发和利用教学生成性资源的策略以及提升这种能力的途径。(这对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具有创新的意蕴。)六、研究价值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式;引导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七、后续研究容量与难度对开发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影响;各种课型中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策略;先进教育技术与资源生成;生成资源的心理机制与文化机制试图构建:生成性教学论或生成性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