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素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谈小学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素养作者:连旭萍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11期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储备力量,而未来的教师必须是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科研型教师。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学校教师科研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这将为青年教师如何早日加入科研队伍,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青年教师;养成;科研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再研究——再学习”也必将成为教师的理想工作模式。教师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其目的是力图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要求,以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可见,进行教育科研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小学教师更是人才奠基阶段的引导者,其自身的素质高低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其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广大教师不遗余力地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而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素养的科研型教师,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及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储备力量,如何让青年教师早日加入科研队伍,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科研的素养,是当前学校师资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对教师科研的现状有个整体的把握。一、小学教师科研现状(一)对于教育科研有一种畏难感不少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他们中为数甚多的人,对此既不愿做,又不敢做,更不会做。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师依然因循守旧,凭主观经验办事。实践证明,一个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他不可能创造性地去实现教育教学意图,充其量也仅是个“单纯教学型”的教书匠而已。(二)认为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无暇搞教育科研龙源期刊网这种认识反映了旧的教育观念仍然禁锢着不少教师的头脑。长期以来,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受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只要守着两本书(课本与教参),一支粉笔,所教学生升学率高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搞教育科研,就要有更大的投入和付出,且出不出成绩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拿“升学”冒风险,因而吓退了不少教师,也为其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驾轻就熟找到了借口。长期以来,人们还往往习惯性地认为,只要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优秀教师。只有对学生管得宽,看得紧,作业多,批改细,补课勤的教师,才算得上是“辛勤的园丁”。其实这是对优秀教师的一种误解。真正优秀的“辛勤园丁”,无可置疑地应当是那些热爱教育事业,有着良好的师德,能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上水平的科研型教师。二、青年教师如何走出现状目前在小学只有少部分教师有科研积极性,热心于搞教育科研,其中青年教师就少之又少了。总的看这少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而且人员不稳定,缺乏组织和连续性。要使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并取得成效,必须加强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培养和组织一支较稳定的教师科研队伍,并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这是搞好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保证。(一)提高教师和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组织以老带新的科研队伍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群众性,要有广大教师和干部的参与,因此学校领导必须从自身做起,并认真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大力发动和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二)培养骨干力量,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教育科研虽然具有群众性特点,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并搞得好的。因此要取得研究上的成功,需要有一支骨干队伍。所谓科研骨干,是指能独立完成课题任务或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他们有较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自学、进修、参加讲习班、研讨班、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及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搞好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使他们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取得科研成果,从而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逐步扩大教师科研队伍。(三)建立制度,制定政策,鼓励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为了加强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应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以绩效工资为平台,把教师的科研成绩列入考评项目,引导、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认真搞好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因而对教育科研有成绩的人员必须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倡导科研的风气,发挥科研的效能,推动教育科研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三、青年教师提高科研素养的途径龙源期刊网(一)学习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何况现今科技迅速发展,即使有一桶水的教师,这桶水也得常添常换,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一览众山小,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因此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了教师的生活内涵。教师应把自我诱导、自我培养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时时激励自己去刻苦学习。同样,要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就必须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学习教育理论,因为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很难有教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视野,就没有新发展、新突破。青年教师必需加强基础教育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理论与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和初步学会并掌握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二)以校本活动为平台,参与科研活动教师科研能力形成有赖于学校重视,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新的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唤醒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意识到真实的问题,意识到问题背后的契机,能够提出问题,主动改革、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三)课堂反思,促进教育研究“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是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目标。深入教学实践,深入课堂,认真进行反思,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促进教育研究行为,成为一名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途径。比如一节课,你上我也上,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授课方式,几位教师上同一节课,却有自己独到的课堂理解。一个问题,一个课堂环节,大家在一起交流、剖析、反思、探究,有所感悟,有所提高。这一过程是把教师带到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对课堂实例进行分析,审视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位,解读课堂,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悖之处,提出改进办法和策略。这种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新兴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方法,是教师愿意接受的方法,使教师不把研究视为畏途,科研素养在讨论分析中自然提高了。四、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准确定位(一)活动定位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应从广泛意义层面理解,应当理解为中小学教师从事学习和积极反思的一切活动。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要撰写和发表论文。实际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研。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龙源期刊网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因此青年教师发表文章,青年教师撰写并发表文章就是在做教育科研。这样的教育科研可能为青年教师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二)内容定位立足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就是青年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发现问题,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永远探索不完的一项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在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讲授,就可进行探索,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教法,看看哪种效果好。在对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后,也要反思一下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达到教育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等。我们从自己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的小事入手,进行尝试和改革,都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丰硕收获。斯腾豪斯曾指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从实验主义者的立场看,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理想的实验室。从那些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来看,教师是课堂和学校潜在的实际观察者。”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教育,我们都很难否认教师拥有大量的研究机会。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当然,这个优势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利用。叶澜认为:“承认教育实践人员能成为教育研究人员,并不意味着每一位教育实践人员都如此。只有具有在实践中研究、探索的意识,即善于反思,又善于发现、创造的教师,才能进入研究人员的行列。”参考文献:[1]叶澜.教育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乐清市虹桥镇二小)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