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景区规划设计是整个喀纳斯地区生态风景旅游策划规划的核心,本次喀纳斯景区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基于现状,面向发展,对于现有喀纳斯湖接待区提出改造设想,并就其道路系统、景观环境,以及月亮湾、卧龙湾、观鱼亭景点建设做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局部景点、景观小品的设计构思创意。一、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一)自然与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境内,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共和国接壤,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为哈巴河县林场,南为布尔津林场,地处东经86°54ˊ~87°54ˊ,北纬48°35ˊ~49°11ˊ,总面积为2,201.62k㎡。旅游活动区处于保护区南端,包括喀纳斯湖(二道湾以南)及沿喀纳斯河河谷呈带状分布。2、气候条件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温带却具有寒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为-0.2℃,极端最高气温29.3℃,最低气温-37℃。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以气温指标衡量,本区春秋两季相连,全年无夏季。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持续6个月,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气温低于-30℃的极寒天数有3~7天,霜期一般从8月上中旬开始,次年5月中下旬结束,无霜期在80~108天。3、水文资料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阿尔泰山区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据统计,区内共有冰川210条,总面积达209.5k㎡,冰储量13.5k,折合淡水储量117.4亿。喀纳斯河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区,全长125km,平均宽约50m,最宽处达100m,是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河水水质优良,矿化度低。喀纳斯河流域森林密布,绿草如茵,植被覆盖度大。4、地质地貌(略)5、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略)6、生物资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状态,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据初步统计,有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4种,鸟类117种,其中27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紫貂、貂熊、雪豹、北山羊、黑鹤等多种。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是我国寒温带草原区最多的地区,共有83科298属798种,其中木本植物23属66种(乔木12种,灌木54种),草本植物273属732种。仅20世纪80年代保护区考察就发现有多枝婆婆纳。西伯利亚区系植物在这里占一定的优势,是构成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西伯利亚泰加林林区特定的生物地理群落。(二)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1、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喀纳斯村,现有居民125户,720人,主要由蒙古族、哈萨克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图瓦人)117户,656人,占总人口的91%之多,哈萨克族5户47人。长期以来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素质较差。2、喀纳斯旅游开发现状随着喀纳斯知名度的提高,近年来喀纳斯旅游业呈迅猛发展势头,但旅游区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当前喀纳斯旅游接待能力为500床位,且一部分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已不能满足高峰日游客的需要(高峰日已达1,000人次)。加之各单位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旅游区建设出现极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真正保护,因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是喀纳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规划范围、性质与目标(一)规划范围喀纳斯景区规划范围处于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南端,包括喀纳斯湖二道湾以南及沿喀纳斯河两侧呈带状分布的河谷地带。按风景资源比较优势原则、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原则、旅游项目布局的紧凑性、典型性与差异性原则,确定喀纳斯景区的主要分景区规划范围,以主要景点环境范围为中心(如喀纳斯湖、观鱼亭、喀纳斯村、鸭泽湖、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以主要观光视线范围为界,构成了喀纳斯景区的规划范围,面积约20k㎡,其中,规划设计重点范围总面积约门13k㎡,包括:喀纳斯湖(二道湾以南)分景区,观鱼亭分景区,喀纳斯村、喀纳斯山庄分景区,鸭泽湖分景区,神仙湾分景区,月亮湾分景区以及卧龙湾分景区。(二)规划性质喀纳斯作为目前人类少数尚未开发的地区之一,规划首要做的是保护好这片人间净土,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人文资源。在资源得以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为具有国际同类地区水准的集生态保护、风景观光、科学考察、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的地区。(三)规划目标生态保护、风景建设、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着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喀纳斯地区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次序和时间次序。1、生态保护是规划建设的前提和基础。2、围绕特色风景资源进行景点建设、景域保护、景观修复等,提高景区的可游性、可观性、可感性。3、加强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活动区域的可达性,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实现该景区在地区旅游网络中的龙头作用,从而以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扩大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三、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依据(略)(二)规划原则:12345规划原则1即一个减法原则:少做人造景观,在自然天成、原始古朴的景区中,实行写意中国画式的写意式景观规划设计,尽可能保持景观环境的地方性自然、人文状态。2即二无原则:规划建设无污染、无破坏。3即三核心原则:天—地—人三核心。4即四高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高效益。5即五特色原则:①地广天高;②瞬息万变;③人间净土;④自然天成;⑤源远流长。四、空间总体布局(一)布局意图遵循各个规划条例,在规划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景区特色,本规划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保护人间净土的自然风貌,二是强化古老神秘的传说和民族文化。具体表现为:1、有计划、分等级的景观生态保护、修复、利用、开发措施。从整体上考虑,其基本序列是越靠近核心景区(喀纳斯湖),开发强度越低,保护力度越大。2、强调旅游感受的差异性和旅游活动整体连续性,由总体日程安排、时程安排入手进行各景区的总体规划,注重整体旅游路线的节奏感和景点间的连续性。3、扩大旅游市场,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系统考虑景点的特色及相互关系、关联和游客的旅游心理,设立不同的景点主题,提供特色旅游。同时强化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性组合。(二)总体布局1、景区以保护为主,设立占整个景区面积90%的保护区,包括一级生态景观敏感区(绝对保护)、二级生态景观敏感区(相对保护)。二者与开发建设核心区的面积比例控制在7∶2∶1左右,并在开发部分中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使景区得以维持原始风貌与可持续发展潜力。2、结合当地交通特色、考虑不同日程安排,旅游区内采用多种交通方式:如旅游班车快车线、旅游班车慢车线、马队路线、漂流路线以及人行探险路线、观景路线等。3、不同景区的开发采用关联手法,共同开发,联合策划,如:卧龙湾与月亮湾联合开发,神仙湾与鸭泽湖结合起来组织景区游览,整体策划其活动项目,并共同利用两个景区之间的大块平坦地形,使二者之间的游览空间旷奥有度,不同空间形态相互结合补充,并使游览者得以体验不同的景观感受,使线性的景观流线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如:喀纳斯村与喀纳斯山庄的整体整治规划,在改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的同时,又使民俗风情与旅游服务充分结合,创造地方特色,强化喀纳斯风格。4、充分考虑游览心理,设立不同的景区游览主题,各景区之间避免重复,并使之各具特色,如:卧龙湾草原平台因其地势宽广平坦,考虑以参与性游玩为主的玩的特色;月亮湾因其地势狭仄幽僻,加之临近圣泉,考虑以创造神秘原始的宗教气氛为主的特色;神仙湾其水草肥美、风景宜人,结合其名,组织仙境体验,突出仙的特色;鸭泽湖结合水位变化产生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组织以科学观察的观为主的游慰活动;观鱼亭位于哈拉开特峰顶,地势较高,喀纳斯湖尽收眼底,景观奇佳,故以组织登山。游步道及设置观景平台为主,为游人提供观景和登山休息点;喀纳斯村、喀纳斯山庄以旅游接待为主,突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五、旅游项目开发规划设计(一)景区、景点规划设计1、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是喀纳斯景区的核心,其旅游项目的开发务必以保护为前提。规划确定整个湖面的2/3区域为绝对保护区域,l/3区域为相对保护区域,定时定量向游人开放游览。游船码头以原木材料构筑,游艇以电动艇和手划船为主,设置必要的服务接待设施。2、观鱼亭观鱼亭位于哈拉开特峰上,登山道路两侧以仿凿岩画区的设置和登山休息点、休息与观景平台、观景栈道等以及解说牌、指示牌为主要形式,沿山路向上,以石板作为道路铺装形式,形成梦幻无堂之路。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修建新的坡度较缓的山路,作为登山活动区选择性及游想性道路,改变现有山路没有节奏感、缺乏休息区域,易使游人疲倦并难以提供安全有效的观景作用等弊病;同时结合地形增设小型观景休息平台,根据景观特征进行主要景点的命名,依次经过仙草谷,百花园,佛光台,仙人指路,接引台,彩虹台,云楼台,五烛台,通明台等;山路最后以观色亭结束。观鱼亭为景区内海拔最高处,约为2,030m,是观赏喀纳斯湖的最佳景点。同时也可以欣赏日出、日落、彩虹等自然景象以及神秘罕见的佛光现象。山脊部位两侧设置悬挑栈道,成为立体化观景的多层平台,构造手法采用当地蒙古族图瓦人常用的井干式样卯咬合方式,尽量做到古朴原始,突出自然保护。3、鸭泽湖该景区以突出生态保护为主题,重点保护鸭泽湖周边地区内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昆虫、鸟类和小型动物,为动植物营造一个自由栖息的场所。因此,在该景区沿路设置若干个观景台,在景观核心区内严禁游人侵入,减少游人介入而引起的干扰。同时,有意识地在该区域内组织观鸟活动,并以动观、静观相结合。在特殊的观景平台处设置若干望远镜,为观鸟爱好者提供观赏、研究的机会。4、神仙湾结合其名,组织仙境体验,以神话再现为主题,突出仙的特色。布局以天宫地图为依据,针对游客的不同需要,设一条相对便捷的游线和一条曲折悠长的游线。在整个景区的项目设置上,突出以游人亲临仙境的感受为主,安排众多参与性的游鼓活动内容,且主要概括为观、闻、嗅、触、尝、舞、拜这七个字。观即为观景、观演。闻即为闻鸟声、闻水流声、闻歌舞声。嗅即为嗅花香、嗅草香。触即为感受肌肤与自然的触碰、交流,由肌肤的自然呼吸,从而带来周身的舒畅感受,好似来到一处自然化的氧吧。尝即为尝百花酿、尝仙桃、品奶茶、品奶酒。舞即为与花草共舞、与自然共舞。拜即为对各类神像、神物的拜祭,从而寄托一种美好的向往。以图腾柱的形式设计星宿祭拜的主题。5、月亮湾、圣泉月亮湾景区主要开发的旅游项目有:观月台、圣泉。该景区为喀纳斯湖下游喀纳斯河水较深的一段河谷地区,由于激流的冲击形成深奥莫测的曲折河道以及变化灵动的河谷景观。河道水深平均70m,最深处可达120m,河道两侧结尾陡坡,森林茂密,峡谷深邃。这些在视线上几乎竖直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山林是此景区的最大特点。因而月亮湾景区景观性质属于奥景观型。因此,月亮湾景点设计主要是挖掘原始宗教文化并关照当地古老的蒙古族图瓦人的崇拜和信仰,构建观月台,发展现已形成风俗的圣泉祭拜活动。6、卧龙湾卧龙湾景区以龙文化为观光特色,着重再现成吉思汗当年风采。特色游线为神龙出游,体现卧龙湾的神秘色彩。沿着游线,设置一些神秘石刻,引出古老传说。主要观景、留影点有呼云台、唤雨台等。另有龙门,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的图腾柱,龙鳞滩(在草场中撒置象形石)等。结合原有景物进行有意识的命名,如龙珠夕照(岛),龙潭涵碧(河湾水景),石镜清流(巨石)等。卧龙湾主要以天然形成的草原平台为主要活动场地,并相应设立多个观景平台,以观看卧龙湾的美丽景色。草原平台沿林缘设有马道和散步道,马道和散步道边多重的栏杆构成具有浪漫气息的大尺度的草原景观。7、喀纳斯村、喀纳斯山庄目前喀纳斯村、喀纳斯山庄一带景观缺乏有力组织,度假屋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旅游接待水平低下,严重破坏了“人间净土”般的喀纳斯景观感受。规划将分期拆除、改造现有建筑,拟在远离喀纳斯河处建一座四至五星级宾馆,宾馆隐于树林后,位于草坪上,提供将近200个床位的旅游接待服务,满足游客夜游喀纳斯湖的旅游要求。喀纳斯村在村民动迁后,尽量保存并适当调整、修缮,为游客提供购物、品茶、就餐、休闲的民俗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