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试卷第1页共8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2.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3.关于唐太宗时期修订的《唐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以《隋律》为借鉴B.轻罪重罚、细密严苛C.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D.删繁就简、化重为轻4.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6.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A.土伦战役B.莱比锡大会战C.滑铁卢战役D.奥斯特里茨战役7.《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历史科试卷第2页共8页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9.“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10.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C.列宁D.俾斯麦11.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分封制的崩溃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C.教育向民间普及D.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1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各项,不属于他涉及研究领域的有A.哲学B.心理学C.教育学D.伦理学13.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B.系统学习哲学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D.自由选择科目14.“前年(1911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15.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16.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A.阿姆利则惨案B.向“食盐进军”C.1922年甘地入狱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历史科试卷第3页共8页17.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18.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B.《资本论》C.《新莱茵报》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9.《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A.直接选举制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2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独立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中国辛亥革命21.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A.③②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22.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历史科试卷第4页共8页23.图3所示战役是A.清军收复台湾B.唐军攻打西突厥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唐军统一全国24.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延安抗日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遵义会议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26.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27.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28.构成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基础的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四项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9.牛顿出版《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部科学巨著发表于A.1687年B.1787年C.1905年D.1887年30.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A.“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31.爱因斯坦主张制造和销毁原子弹都是为了A.人类和平B.拯救犹太人C.摧毁法西斯D.证明其理论的科学性32.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A.海外求学B.参加同盟会历史科试卷第5页共8页C.增强民族自尊心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33.太阳能电池和照相机测光表的发明都得益于爱因斯坦的一项重大理论研究。该理论是A.三段论B.光电效应理论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4分)34.(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34.(10分)(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3分)(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2分)(3)实行改革、开放(2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2分)历史科试卷第6页共8页35.(8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材料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成殿匾额(北京孔庙)杏坛(山东曲阜孔庙)材料二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请回答:(1)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从教育形式、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4分)(2)根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指出其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35.(8分)(1)教育成就:①开创私学;②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④整理和修订六经,接续了古典文化。(4分)影响:①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培养了一批懂得“政事”和治国本领的人才;③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④六经奠定了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4分)36.(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历史科试卷第7页共8页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请回答:(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的文字。(4分)(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2分)(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