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王飞翔2100901106010环境科学我国农村垃圾污染现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体私营小型企业在农村不断涌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包装化,厨房煤气化等逐渐普及,这些使得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越积越多,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再也不能像以前因生活水平低有点垃圾指定地方堆放,垃圾造成的公害在各地农村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怎样处理这些垃圾问题上,在一些地方仍没有被当作一个问题来加以研究。因此,我们开展就“农村垃圾的处理”进行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垃圾处理方法现状解决我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问题的对策一、我国农村垃圾现状右图可以看到,看到河渠旁堆满各种生活垃圾,一些塑料袋漂浮在水面上,有一段河水已变为黑绿色。64岁的村民杨先良说,平时垃圾就倒在屋前沟渠旁,一下雨就都冲进河里,河水变得越来越浑。资料图片:在许多农村,垃圾越积越多,在河流上漂浮,臭气熏天。1、农村成天然垃圾场“垃圾围村”恐成蔓延之势: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垃圾一直呈现数量小、种类少、易分解的特点,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可以维系垃圾总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现代生活方式逐渐确立,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镇“看齐”,不仅数量猛增,且成份更为复杂,处理难度加大,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2、农村成“天然垃圾场”: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记者了解到,2007年江西全省村镇日产垃圾2681吨,每年垃圾量达90多万吨,村镇垃圾基本未收集和处理;在农业人口占60%以上的湖北,每年仅农药包装袋就达约2亿个,产生超过1000吨的农药废弃物,农膜使用量从1990年的2.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6万吨,约有30%残留在土壤中,大部分村镇垃圾无人处理。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并成为人们健康的“隐性杀手”。随意焚烧垃圾造成空气污染严重;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3、农村的简易填埋场成“潜在污染源”由于垃圾处理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简易填埋的方式。然而,由于缺乏规范设计及有效的环保措施,这些垃圾填埋场与国家要求的建设标准还相距甚远,无害化处理率低,已成为农村环境的“潜在污染源”,极易引起二次污染。4、农村资金投入不足成垃圾处理主要瓶颈由于农村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作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普遍困难现状下,垃圾处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大范围、长效治理的主要瓶颈。二、我国目前农村垃圾处理方法现状1.焚烧总垃圾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六十被烧掉了。烧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当柴禾烧掉的。现在农户除了有液化汽灶外大部分人家还有柴火灶,有些垃圾就是放在柴火灶中当柴禾烧掉了;另有一些垃圾是被有些人觉得有碍卫生,于是收集起来在屋外烧掉了。还有一些是小孩或大人看见有能点燃的垃圾,当作好玩烧掉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易造成环境污染2.填埋法经过焚烧或其他方法处理后的残余物被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或直接填埋。在农村,一般有很多天然的或废弃的低洼地、水坑、干涸的河流等,很多农民就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其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3.被拾荒着拾去再利用被拾走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垃圾被收购废品的人收购走了,被拾荒者拾去了。4.无人处理还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垃圾未作任何处理被丢弃在房前屋后、水塘沟港或田间地头。虽说只占垃圾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二十,但对环境污染还是很大的,其中特别是农药包装、废电池、医疗垃圾、病死禽畜,危害极大。三、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1、环保意识不够: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农民由于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处理垃圾极为随意,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等,而且大部分乡镇村不对垃圾进行分拣归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农村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农村垃圾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视行为。•2、缺乏规范有效的环卫机构:由于县级以上多头管理的原因,乡镇至今没有建立环卫机构,更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牵头管理,因而缺乏对区域范围环境卫生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执行系统,同时大多数行政村环卫人员的保洁责任及工资报酬并未落实到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村垃圾、污水的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3、垃圾处理设施无法满足需求:自2000年以来,全国农村城镇化(特别是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镇,这使昔日分散在广大乡村的垃圾、污水等随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而这些地方的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要么根本没有,要么严重不足,因此垃圾、污水处理难题由隐性呈显性,造成当地环境化。•4、环境卫生设施虽然建了,但由于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例如:三峡工程上马后,一些新建的移民镇都规划建设了垃圾、污水处理厂等,但建成后因为缺少运行费用而开开停停。何以如此?因为当地政府财政无力支付运行成本,居民认为自己不应支付费用,或无力支付费用。这种重建轻管的现象,在许多新建的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5、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居住分散: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超过了农村环境的承载能力。从经济学分析看,正是地理上分散的人口、企业、居住点等形式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破坏。•6、村级组织和群众自发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人员专业队伍的建立、环境卫生监督奖惩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从而造成垃圾未进箱、垃圾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等现象随处可见。四、解决我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问题的对策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结语: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但现实看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很多地方还是在嘴上空喊,却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做表面文章,只想应付了事……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任重道远。地球是我家,清洁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