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交车电子监控系统技术浅析1.1车载终端机车载终端机对视频信号、GPS卫星定位信号、行驶记录仪和报警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保存,重要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公交车电子监控终端机主体是车载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将前端摄像机采集的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压缩、存储,并接入GPS接收机和车辆行驶记录仪相关数据统一存储在硬盘中,重要数据可实时上传,历史数据可备事后调查使用。1.2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无线网络传输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神经网络,负责终端到中心的数据传输。车载终端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整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的平台将车辆行驶信息、GPS定位信息、车内视频图像等网传至调度管理中心,供管理人员调度使用。1.3中心调度管理平台中心调度管理平台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GIS电子地图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组成。对车载终端机和指挥中心主机进行统一管理,系统还可接入公安110指挥中心,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可及时上传相关数据,供相关领导及时做出判断决策。2公交车监控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公交车监控结合了多项先进的电子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技术、数字视频编码技术、恶劣环境下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无线网传技术和娱乐节目广播功能等。2.1卫星定位技术车载终端机将接收到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System)的定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定时发送至公交调度管理中心,车辆调度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可获取公交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并做出调度决策。2.2数字视频编码技术数字视频编码算法从最早的MPEG-1发展到目前的MPEG-4和H.264。车载监控对视频数据编码压缩比要求高,采用最先进的H.264编码技术比MPEG-4压缩效率提高30%以上,是目前最优秀的编码方式,适用于低码流下的数据存储和窄带宽(如:无线网络环境)下网络传输。在CDMA无线网络环境下使用H.264编码技术,可实现CIF格式(352×288)的图像每秒4~6帧的视频图像效果。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录像时间和内容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三路视频录像CIF格式使用160GB的硬盘可使用15天左右,在硬盘录满后还能对录像进行覆盖,循环使用硬盘空间。2.3恶劣环境下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公交运行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下,对数据存储非常不利。目前,国内外硬盘录像机厂家针对硬盘减振问题主要使用橡胶、弹簧等原料做成的避振器械对硬盘或整机进行减振;也有的厂家在机械减振的同时加入电子减振功能,即在机械减振的基础上,使用电子振动感应器获取外部冲击信号,收到冲击信号后驱动硬盘磁头部分复位到安全区域,避免振动对硬盘的损坏。采用对硬盘进行减振处理或使用抗振效果好的FLASH闪存,可达到数据安全存储的效果。2.4无线网传技术由于公交车移动范围大,需要车载终端具备无线网络传输功能,将实时定位信息和视频图像传输至指挥中心,同时驾驶员和中心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的语音功能进行交互。目前,可提供的无线网络平台有中国移动的GPRS/EDGE网络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下表对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传输理论速度进行比较:无线网络传输理论速度比较表传输方式理论上行速率实际测试速率GPRS85.6Kbps≥20KbpsCDMA153.6Kbps≥60KbpsEDGE118Kbps≥50Kbps从上表来看,目前运营商的无线网络速度不是很高,只能传输单帧或低帧率(2~6帧)的视频流信号,视频图像流畅性不好,管理中心只能从低帧率的图像获取车辆基本运营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在未来3G网络建设完成后,随着网络速率提高,视频图像效果将会得到成倍的改善。2.5娱乐节目广播功能车载终端可以使用剩余的硬盘空间进行娱乐节目广播,5GB的硬盘空间可记录20小时以上的视频节目。不少车载硬盘录像机厂家在产品中加入了娱乐播放功能,利用多余的硬盘空间存储录像节目,为公交公司提供公交车内广告和娱乐节目播放,做到一机多用,以提高设备利用率。3小结公交车电子监控系统将分散的多个子模块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全方位地监控公交车运营情况;公交调度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可直观的了解车辆上运行状况,并可调用视频图像和语音对讲功能和司机进行交流。该技术既节约了公交公司电子附加设备的支出,又减少维护管理人员,还可利用车载机的娱乐节目播放功能播放广告以提高公司收入。公交电子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安装电子监控系统的公交车发生抢劫、盗窃等事件时进行实时报警,将视频图像直接上传至110指挥中心,公安部门可以尽快部署警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公交电子监控系统可增强乘客的安全感,对公交车辆上的犯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2、无线视频监控未来无线业务的杀手锏?随着无线监控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监控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监控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小区、交通、运输、水利、航运、治安、消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监控系统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对重要区域或远程地点的监视和控制,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电信机房、工厂、城市交通、水利系统、小区治安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将监控点实时采集的视频流实时地传输给监控中心,便于监控中心进行远程监控,对突发事件及时指挥处置。但基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存在明显的缺点:1、布点受限制,监控点的选择一般都在靠近有线接入点的地方,这种限制布点的灵活性。2、布点工程量大,需要铺设网线和光纤,基础网络的工程量往往会很大。一般有线监控比较适用于已存在基础网络的条件的场合。3、工程周期长,铺设基础网络耗时耗力。4、欠缺灵活性,扩展和调整不方便,会增加工程量和不必要的基础网络建设的浪费。5、缺乏移动性,这是有线网络的先天缺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将是无线网络技术最多的应用之一。同时随着无线城市的建设,无线视频监控也必将是其杀手锏应用之一。无线视频业务对于误码率、切换效率、时延、带宽稳定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如果这些方面处理不好,视频画面将会出现马赛克、跳屏、停顿等。众所周知,WLAN技术最初并不是按照电信大规模运营系统要求设计,其基础版本中对于跨AP切换的问题没有规定,一般性终端在AP间的切换效率非常低;另外,对于AP和终端对于视频业务没有专门的处理,与普通PS域数据一样,这些因素会导致无法很好开展视频监控、语音等实时业务。随着宽带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随着无线实时视频业务技术上的突破,其必然会在宽带无线中脱颖而出已,或许会成为快速发展的无线业务中的杀手锏。3、指纹识别增加数字化生活的安全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的生活、娱乐、经济往来,已经与电脑和网络密不可分。数字化生存中的身份问题逐渐突现。作为娱乐的数字化生活,虚拟的身份未偿不可甚至可以保护个人。但作为承载经济生活的数字化网络,身份问题却容不得半点虚假。因为网络使面对面的交易变成非面对面的,面对面的安全感顿然消失。网络还使得面向连接的交易变成非面向连接的交易,双方的在线安全感完全消失。所以说身份问题,在信息化的今天,比过去更加重要。信息化中,身份的表示方式也经历了几次发展变化。从最初的帐号方式,到出现帐号+密码的方式,以及现有的数字证书。无论以上的哪种方式,都因为它自身的可泄漏可复制可传播的特点,导致其不能满足识别的唯一性安全性需要。更为关键的是,传统的身份不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而是xitong分配的信物符号。所以传统的身份识别xitong只认令牌(符号)不认人。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构建可信任的交易主体表示形式,已经成为交易xitong中的基础课题。正因为生物特征的独一无二性、不可抵赖性,以及自身的防伪性,使得采用生物特征作为身份标识将成为主流选择。在身份识别方面的技术焦点亦将要转变为以生物特征为身份确认信息的指纹识别技术。因此有了指纹识别技术,数字化生存中的身份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指纹识别在数字化生存中的另一个意义是增强了交易的安全。人的生物特征就是人的自身密码。它的构造是复杂的。以人的指纹特征来说,一个手指的指纹特征点约在100~120之间,每个特征点以8BIT来描述,将近1KBIT。从数据层来看,是难以复制的。由于生物特征本身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所以也难以被盗取,也就难以被直接复制成指模。加之现有活体识别技术,复制出来的指模也是无效的。而密码在使用前使用中都可能被复制和盗取。另外,在交易过程中,指纹识别与传统身份识别采用的验证方法不同,指纹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而密码采用的是相等验证方法。当密码在网络传输中被lanjie后,假冒验证的成功率是100%,而生物特征信息由于每次采集的数据并不完全相同,若被lanjie并进行假冒验证,xitong可以判定出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数据,则有机会拒绝服务,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交易安全。一般认为安全与方便是对立的。然而指纹识别在数字化生存中除了保障交易安全之外,还可以使交易变得便捷。在现实的交易环境中,不对等的交易关系,陌生的交易关系,影响着交易互信的建立。交易者会自然不自然的为每一次交易进行信任审核。在很多情况下,交易双方并不愿意向对方留下储如身份证号码一类个人隐私信息。这会给建立交易互信造成障碍。生物特征的使用,比如指纹,使得双方确立信任的时间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我可以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真实的存在于交易的xitong中。”交易便捷还体现在交易的操作过程中。传统的类似银行卡的结算方式,需要输入帐号,密码,加载数字证书,操作环节多,若采用指纹识别的方式,确认交易的过程只要“一指”搞定。交易的目标之一是为了拥有、保存。而存储安全也是数字化生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如何有效的保护财富的安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木门到防盗门,从一般锁到指纹锁,门锁的变迁说明了安全的主题是恒久不变。指纹锁目前已成为高档住宅或安全重地的必然选择。除了指纹门锁,指纹保险箱等确保物理安全之外,信息的存储安全也更加重要。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交易记录、工作输出,娱乐收藏等均是数字化的存储形式。确保这些价值不菲的资讯安全,指纹识别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比如通过指纹来验证信息访问者的身份,防止非法用户的存取和破坏,就是个英明的选择。纵观历史,人类对生物特征的认识和利用由来以久。展望未来,人类将在更多的范围内(如电子商务、数字版权、指纹通关)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虽然曾经作为契约签名的指纹所代表的交易信任关系已不覆存在,但星转斗移,网络的出现,电子商务的需要,信息安全的危机,使得再续交易信任,缔造信赖与便捷的社会关系,当属指纹识别技术及其支持者和应用者。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用的生物特征有基于生理特征的如人脸、指纹、虹膜,也有基于行为特征的如笔迹、声音等。下面就这些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简单介绍。人脸识别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与目前广泛应用的以密码、IC卡为媒介的传统身份认证技术相比,具有不易伪造、不易窃取、不会遗忘的特点;而人脸识别与指纹、虹膜、掌纹识别等生理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非侵犯性、采集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是一种非常自然、友好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包括图像或视频中进行人脸检测、从检测出的人脸中定位眼睛位置、然后提取人脸特征、最后进行人脸比对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最早的人脸识别系统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该系统以人脸特征点的间距、比率等参数作为特征,构建了一个半自动的人脸识别系统。此时的人脸识别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如何提取特征点进行人脸识别,如人脸特征器官(眼角、嘴角、鼻孔)的相对位置、大小、形状、面积及彼此间的几何关系等。由于这些特征点难以准确定位、鲁棒性差,因而采用这些方法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都很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脸识别技术出现了基于面部图像的方法。与基于特征点的方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