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开篇之作,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继《杨氏之子》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讲述了音乐家俞伯牙为悼念知音钟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弹的故事。虽然寥寥数言,但语言精炼准确,字字掷地有声。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具有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的能力。但因阅读体验少,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有一定难度。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领悟“知音”的内涵。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补充资源,感受“高山流水”“知音”的真正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借助多媒体,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教学方法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需要教师采用谈话、读书指导和直观演示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授课。(二)教学过程及整合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鼓琴”。(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2.齐读课题。“鼓”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一)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2.学生指导读哪里时需要注意。个别难句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带读(视情况而定)。3.知道语气词“乎”的读法(停顿一下,拖拖音,古文的韵味就出来了)4.教师范读课文。你听听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6.全班齐读,教师评价。(二)读懂课文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准备怎么理解它们的呢?(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己琢磨……)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1.课文中哪些句子中俞伯牙和锺子期是“知音”呢?(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2.指导朗读。读到“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些感觉读出来。读到“汤汤乎“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把这些感觉读出来。3.伯牙心中所想,锺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来,同学们,子期还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什么来?4.他们不仅仅是音律相通,更有心灵的相同,志向、情怀的相通。除这人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懂伯牙了。(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1.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2.请读最后一句。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请再读最后一句。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学生齐读。2.对照学习《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发生的300年之后,一个叫列子的人也将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打来老师带给你的作业纸,对照我们的课文《伯牙鼓琴》,再利用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小组合作。3.好一句“破琴绝弦”啊,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读三篇文章,会背的背课文)!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