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刘小娣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19《登勃朗峰》第1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学习重点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学习难点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1.作者介绍2.勃朗峰:3.标注字音翌()日隧()道俯瞰()穹()顶巍峨()皑皑()蔓()延颠簸()沟壑()旷()野纷至沓()来4.解释下列词语翌日:巉峻:拾级:霓裳羽衣: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理清文章结构2.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山中奇景的?四、总结提升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五、达标测评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2)目前杭州的文化遗存并不多。3)文化遗存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4)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建设中,最应该保护文化遗存。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刘小娣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19《登勃朗峰》第2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学习重点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学习难点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第5段中写“彩霞满天,白云缭绕”的斑斓景象,其视角是怎样的?2.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1.细读第三部分,找出文章中对“车王”的描写,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2.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四、总结提升1.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2.本文的主旨概括五、达标测评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笔法,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风格?有怎样的好处?(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刘小娣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0《一滴水经过丽江》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理解水的象征意义,体会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1.作者介绍2.写作背景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矗立()目眩()开闸()徘徊()翡翠()砚池()蘸到()擦拭()4.解释下列词语矗立:徘徊:苍劲:五彩斑斓:目眩神迷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整体感知走进文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1.课文思路及层次划分2.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3.读课文3-15自然段,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四、总结提升“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五、达标测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的?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刘小娣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0《一滴水经过丽江》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理解水的象征意义,体会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二、预习测评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安排时间这一条线索的?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1.第六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2.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3.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概括。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从多角度来品味这一段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从的角度来描绘,;从的角度描绘;从的角度写出了,表达了。四、总结提升1.作者将自己比作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子写有什么样的好处?2.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2.主旨概括本文以讲述了旅程,展现了,抒发了作者。五、达标测评文中描写了丽江的优美景色和悠闲的人民生活,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丽江成为了一个变了味的商业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点的,谈一谈你的看法?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金天同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1《庄子》二则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学习重点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难点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文体简介“说”:4.解决重点字词祗():;辱:;骈:;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以:因;称:。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呢?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四、总结提升1.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五、达标测评默写重点句子(1)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2)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去以六月息者也。;5.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金天同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2《礼记》二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学习重点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学习难点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1.半部治天下。一帧记誉千秋2.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的道理的。《》又叫《》,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5.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虽有嘉肴虽:嘉: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故曰:教学相长也长: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反复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通假字《兑命》曰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B、不能知其旨也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也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B、不知其善也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学学半其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5、文言句式其此之谓乎?四、总结提升1.梳理文中结构(1)本文以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主本文论点:论据:论证:(2)梳理文中结构论证——学习的重要性(引论学习态度:)虽有嘉肴论证——教学相长(全面论述:)论证——强调教学相长(补充论述:强调教的重要作用:提升)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五、达标测评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课后反思榆中县金崖中学八年级班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金天同辅备人类型新授课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2《礼记》二则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诵读,理解“天下为公”。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理解“天下为公”学习难点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课堂流程预习测评—分配任务—交流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评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一、预习测评1.自读文章,正字音,画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粗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皆有所养()二、分配任务1.根据学案内容的难易,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完成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1.翻译下列重点语句。小组合作翻译全文.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四、总结提升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最能体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②文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③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④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⑤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