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创艺华夏高层综合楼基坑施工边坡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贵阳市神奇路与青云路之间,距离神奇路及青云路人行道均为5.0米,东面靠纪念塔大剧院的市政道路,西面紧邻圣沣酒店。基坑支护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拟建建筑规划用地面积9501.1㎡,总建筑面积57288.28㎡,地下室设计3层,层高从上至下分别为6.0m、4.2m、4.2m。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1056.90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42.50m。基坑开挖后将形成14.4m深的基坑边坡,北侧边坡AB段长112.0m,西侧边坡AE段长50.0m,东侧边坡BC段长19.7m,南侧边坡CD段长71.6m,DE段长60.4m,边坡总长度为313.70m(边坡各区段划分详见总平面布置图)。2、边坡支护设计概况本工程基坑按照各区段与周边环境位置的不同要求,设计方案分别为:(1)、北侧AB、东侧BC段基坑深度为14.4m,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一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其中AB该段紧邻神奇路,人行道下1.85米处有电缆、排水及煤气等管网,该段布置为一排桩径1.2m的短桩嵌入地面以下深约5.0m、间距为2.5m的短桩。BC段紧邻大剧院的市政道路,设计布置为一排桩径1.2m的嵌2入地面以下深约7.0m、间距为2.5m的短桩。桩顶均设置高0.5m,宽1.0m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一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AB、BC段短桩混凝土强度均为C30,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200,外箍为φ10@150,桩顶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段下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的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2)、南侧CD段基坑深度为14.4m,该段紧邻青云路及路边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该段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一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6.0m、间距为1.0m的短桩,桩顶设置为高0.5m,宽1.0m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一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短桩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150,外箍为φ12@200,桩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下的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3)、南侧DE、西侧AE段基坑深度为14.4m,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两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其中DE该段紧邻路边一直径为600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设计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6.0m、间距为2.5m的短桩。AE段3紧邻圣沣大酒店的市政道路,距离基坑边坡约1.0m处有电缆管道,设计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7.0m、间距为2.5m的短桩。桩顶均设置高0.5m,宽1.0m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两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DE、AE段短桩混凝土强度均为C30,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200,外箍为φ10@150,桩顶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段下的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的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3、工程环境概况:本工程地下室基坑东侧紧邻纪念塔市政道路,西面距离圣沣酒店31.6m,基坑紧邻市政道路,距离基坑边坡约1.0m处有电缆管道,南侧紧邻青云路且紧邻路边有一直径为600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北侧AB段紧邻神奇路,人行道下1.85米处有电缆、排水及煤气等管网。该拟建建筑物为一级安全等级的临街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后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对临近道路、建筑物、管道、电网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该基坑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基坑边坡设计支护,采用冠梁+短桩+锚杆+喷浆支护设计系统进行支护。4、基坑水文地质概况:根据中南勘察设计院贵州分院提供的《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4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地质构造地处贵阳向斜东翼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上覆为第四系土层,下伏岩石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岩,层理岩体微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240°,倾角17°。具体场地14.4m以内的岩土层分布大致如下:第1-1层为杂填土。颜色斑杂,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松散状,全场地分布,厚度为0.6m~5.7m,平均厚度为2.8m第1-2层为红粘土。场地内大部分分布为黄、褐色可塑红粘土,土质较均匀,结构较致密,含铁锰质,厚0.0m~4.7m,平均厚度2.49m。第1-3层为基岩层。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岩,呈灰、浅灰、黄灰色,薄~中厚层状,层理间岩体微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心呈砂状、块状、短柱状及少量长柱状。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1。表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岩土分类层号重度γ(kN/m3)摩擦角φ(°)粘聚力C(kPa)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Kv(cm/s)杂填土及素填土1-117310红粘土1-217.75.535中风化白云岩1-32430100二、编制依据1、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楼基坑边坡支护设计》;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5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三、边坡监测的目的及内容1、测试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1.2、确保四周紧邻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电讯、管网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受影响,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稳定性,不发生任何安全隐患。1.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2、测试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定需要进行地表位移和桩的变形进行监测,结合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以下方6面进行监测:2.1、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是对四周的市政道路人行道的沉降变形观测,沿着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布置监测点,监测距离的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的布置不少于3各,共布置17个测点(S1~S17);2.2、地表土体沉降位移监测:布置同水平位移,点位共用。2.3、桩体水平位移监测:在冠梁的转角点设置观测点,冠梁中间按每20m设置一个监测测点,共布置16个监测点,(CX1~CX16);2.4、桩顶沉降位移监测:桩顶沉降布置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点共用。2.5、锚杆张拉试验段监测: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现场张拉测试及观测。各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后平面布置图。四、监测原则及仪器的选择1、监测原则1.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及变形测量规范的要求组织监测,确定站点及各监测点并永久保护,随时监测是否已被人为破坏,防止监测数据不准确。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监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1.3、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1.4、明确为工程服务,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7工作作风。2、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图纸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坐标、高层之间的相对关系,在了解总图及设计总说明后认真学习监测规范,及时校对所设置的监测点,查看其相关的监测是否存在矛盾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整改,使监测的方法及数据均能真是反映边坡的变化趋势。3、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贵阳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测量仪器选用详见表4-1。表-2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全站仪NTS-352台12经纬仪(复核)DJ2台13水准仪DS3台14钢尺50m把14、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为±0.3mm。闭合误差为±0.6mm×n0.5。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抗滑桩变形压力传播范围以外,8监测点埋设在传播压力内,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破坏或其它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须确保稳定性。五、监测方法及精度的控制1、监测方法的基本控制要求1.1、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本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基坑等级和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经验和方法的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1.2、所有观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均经过校准和标定,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随时保持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确保监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3、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由于本基坑通视条件较好,不需要设置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按规范要求本基坑的基准点在布设时为不少于3各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其基准点的设置见附图)。1.4、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正常使用,并定期检查工作点的稳定性。加强对监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以及测设元件的检查,并加强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1.5、基坑监测时确定固定的观测人员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设备为同一设备,观测的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1.6、监测项目的初始值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的平均值作为项目监测的初始值。2、水平位移监测92.1、在基坑水平位移时应确保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到影响,所有监测点埋植在抗滑桩顶的冠梁上,不应设置在低洼积水处,并按相关测量规范及规程执行。对精密对中的光学仪器装置,其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2.2、在位移观测时采用仪器为全站仪监测,为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度,经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观测后,再用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测。2.3、具体监测的水平位移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具体桩顶的水平位移监测中误差精度要求见下表:表-3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一览表设计控制值(mm)≤3030~60>60监测点坐标中误差(mm)≤1.5≤3.0≤6.03、竖向位移监测3.1、竖向位移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监测高程后,再采用水平仪符复核。在采用水准仪复测时各监测点与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路或附和水准路线,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度。3.2、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在水准测量时采用DS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3.3、基坑竖向位移监测时其位移值必须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以内,其中误差精度控制指标见下表:表-4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一览表竖向位移设计控制值(mm)≤20(35)20~40(35~60)≥40(6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0.3≤0.5≤1.5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对应的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10六、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