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模式的背景一、从国际方面来讲:1.摆脱“苏联模式”,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世界聚焦中国,热议“中国模式”,是有其深刻背景和具体原因的。第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摆脱传统“苏联模式”的束缚,彰显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巨大国际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正突破了“苏联模式”。这种突破的标志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在“苏东剧变”的严重挫折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中国显示出日益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新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普遍认同和羡慕“中国模式”。世界上多数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找到自己快速发展的途径,并对此充满期待。第三,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对中国经验和发展模式更加刮目相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基于中国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往往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表现形成比照,更加深化研究“中国模式”。2西方世界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中国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是因为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首次出现了不同于美国自由市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不仅让中国增添光彩,更让美国模式失色。2.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当华盛顿共识逐渐走向失败,宏观经济理论界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北京共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概括,“华盛顿共识”的教条是“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3化和自由化”。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傲慢的历史终结的标志。它使全球各地的经济受到一系列的破坏,使人们产生反感。中国的新发展方针是由取得平等、和平的高质量增长的愿望推动的。严格地讲,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传统思想。有足够的灵活性,几乎不能成为一种理论。不相信对每一个问题都采取统一的解决办法。这种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越来越深思熟虑地积累不对称投放力量的手段。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二、从国内方面来讲:1.从文化大革命所导致的经济倒退到让百姓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安居乐业,正常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那种“拨乱反正”带来的经济增速,想不高都很难。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一样,不见得是因为中国有什么独特的灵丹妙药。2.人为阻止的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后产生了快速的补课效应。改革开放前的城乡二元身份体制,严厉阻止农民进城,甚至在饥荒时农民进城讨饭都不被允许。更有甚者,为了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我们还搞出了逆城市化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低货币化生存的人们,刚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能够接受低工资低福利。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低工资、低地价、低环境成本、低利率、低保障。刚开始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的人们,虽然拿的是很低的市场工资,但再低也比他们在计划4经济时代高。所以民众普通能够接受。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猛然发现,原来资本所得和政府的收入所得要比他们的劳动所得高得多。如果是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罢了,问题是此时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名义上的国家保障已经全然瓦解,而巨额资本和政府各种收入所得已经从全方位提高了社会生活成本,反过来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此,不管是他们明白了真相也好,还是现实的生活压力逼得他们被迫“自卫还击”也好,要求更高的工资回报、更高的土地和房屋价格、更高更公平的社会保障、更高的环境补偿和生命健康保护,都是“中国模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这种必然,必将终结中国模式本身。4.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崭新的社会主义观。在这种新社会主义观的指引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化和实现形式,是中国模式的经济基础。它既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鼓吹的私有化模式,是名副其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即中国模式。5.“北京共识”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2004年5月发表了乔舒亚库珀雷默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文中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的5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于发展中国家效仿。他把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②循序渐进,可持续和平等地发展;③强调自主自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发展不对称的军事战略优势以避免冲突。其中,创新和试验是“北京共识”的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北京共识”正在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北京共识”是雷默看到“华盛顿共识”的失败有感而发,认为中国的成就具有世界意义。他尖锐地批判“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傲慢的历史终结的标志。它使全球各地的经济受到一系列的破坏……”。阐述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途径。指出中国在经历经济优先发展的阶段之后,创建一种可持续与平等的发展环境,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维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污染和惩治腐败。“北京共识”并非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全球力量平衡等问题。雷默说:“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不只是中国模式,而且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方面改变整个国际发展的格局”。中国模式概念的兴起源于北京共识的提出。2004年5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伯#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该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6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北京共识。自此,拉开了世界对中国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这一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模式的地域定位是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模式是在中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着力解决的是中国问题;第二,中国模式的参照系是国外其他发展模式;第三,中国模式形成和发展起点应该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四,中国模式从内容上看,是指全方位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指某一个领域的。关于中国模式形成的途径,学者们的共识是:中国模式的形成是渐进的。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中国模式的形成途径是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过程。印度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模式是在经济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政策,趋利避害,与全球化潮流齐头并进;政治上,稳步推进适合国情的民主改革;军事上,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同时,将大量原本投入到军事领域的宝贵资源转为民用,极大地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外交上,与邻为善、稳固周边。但上述说法并未否定中国自主而又循序渐7进的发展道路。因此,从中国模式形成的途径上看,这是一条致力于世界和平和世界和谐的道路,这条道路是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和谐发展的统一,基本理念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而这与西方模式完全不同。总之,中国模式是在特定、畸形的、不合理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发展特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受到其内在缺陷的严峻挑战,更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科学、合理模式。参考文献:1.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3期8作者:高建2.人民论坛201011上“中国模式”是一个新故事------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作者:郑杭生3.2005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研究综述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4.对“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思考---2009年1月SpecialZoneEconomy特区经济作者:王红征6.新中国社会主义观与中国模式的生成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2010年1月作者:詹宏伟,赵明强7.有关中国模式的若干问题-----文汇报/2010年/2月/8日/第012版论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徐崇温8.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和特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崇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9期9.中国模式研究的回顾---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作者:庄俊910.[美]约翰.奈斯比特,赵启正《对话中国模式》;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4月11.黄平,崔之元著,《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