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装方案与技术措施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配管、布线、探测器、手报、模块、消防电话、切换盒、接地装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器等的安装及调试的施工技术要求。本方案适用于此次建筑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2引用标准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4717-2005《火灾报警控制器》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3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电线管、桥架或支架制作、安装、敷设管内穿线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安装分项联动、设备调试系统试运行系统调试工程培训系统检测系统验收竣工、移交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1施工准备3.1.1熟悉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和材料预算,进行技术交底(一般分三个阶段:开工期、中期、试验调试期),以及现场设施的布置。3.1.2设备、材料及管件选购应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合格供方,并与签订采购合同。3.1.3新添置的施工机具设备应从合格供方处选购,并附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等文件。大型器具必须报公司备案。已有的施工机具设备有周期性的维护、保养记录。3.1.3.1主要机具:电锤、手电钻、电焊机、套丝扳手、活络扳手、钢锯、钢卷尺、老虎钳、螺丝刀、锉刀、弯管器、顶压钳、弯管弹簧、三脚架龙门轧和台式龙门轧等。3.1.4工程设备、材料、配件等应从已进入《合格供方名录》的供货单位中选购。进场管材、型材、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有材质证明或合格证,并应检查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要求相符合,填写检查记录。钢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和砂眼棱刺,无凹扁现象,镀锌层内外均匀完整无损。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翅边等变形现象。3.1.5作业条件3.1.5.1施工图纸、消防审核意见书、图纸会审纪要及技术资料表格等资料齐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已完成,并履行开工手续。3.1.5.2施工现场的水、电满足连续施工要求,配合土建或装修预留、预埋已随结构施工完成。3.1.5.3人员、施工机具等满足施工需求。3.2电线管和金属线槽敷设的一般要求3.2.1配管前应根据设计、厂家提供的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器、广播喇叭等设备的型号、规格,选定接线盒,使盒子与所安装的设备配套。3.2.2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便于穿线的位置增加接线盒:(1)管路长度超过30m,无弯曲时;(2)管路长度超过20m,有一个弯曲时;(3)管路长度超过15m,有两个弯曲时;(4)管路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时。3.2.3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3.2.4管口内外应挫平滑,不应有毛刺。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2.5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有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倍;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8倍;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3.2.6当管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非燃烧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金属线槽和钢管明配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3.2.7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采用保护管等。3.2.8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处理。3.2.9管路敷设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3.2.10明配管时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钢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如表3.2.10所示。表3.2.10钢管卡间的最大距离钢管直径DN(mm)15202532405065以上支架间距(m)厚壁管1.51.52.02.02.52.53.5薄壁管1.01.01.51.52.02.0/3.2.11支架吊杆的最小直径不小于6mm。管卡与管线终端、弯头中点、电器器具或箱(盒)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3.2.12吊顶内敷设的管路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经装修单位允许,直径20mm及以下钢管可固定在吊杆或主龙骨上。3.2.13明配管使用的连接盒和安装设备盒应采用明装式盒。3.2.14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3.2.15箱、线槽和管使用的支持件宜使用予埋螺栓、膨胀螺栓,胀管螺钉、预埋铁件和焊接等方法固定,严禁使用木塞。使用胀管螺钉、膨胀螺栓固定时,钻孔规格应与胀管相配套。3.2.16各种金属构件、接线盒、箱安装孔不能使用电气焊割孔。3.2.17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固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以免破坏镀锌层。3.2.18配管及线槽安装时应注意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同槽孔洞。3.2.19配管和线槽安装时应考虑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但探测器报警线路若采用总线制时不受此限制。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2.20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竖井分别设置,如果条件限制合用同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3.2.21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3.2.22当钢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钢管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但相互间净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3.2.22.1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上面时为0.3m;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上面时为1m。3.2.22.2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可减至0.2m。3.2.23钢管与其它管道如水管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直敷设在水管上面(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当管路交叉时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3.2.24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3.2.25线槽敷设宜采用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杆的直径不应小于6mm,固定支架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1.5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0.5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撑点。3.2.26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3.2.27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即螺母放在线槽壁的外侧,紧固时配齐平垫和弹簧垫。3.2.28线槽的出线口和转角、转弯处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3.2.29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3.2.30金属线槽的连接处不应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3.2.31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与消防设备采用金属软管和可挠性金属管作跨接时,其长度不宜大于1.2m,且应采用卡具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且端头用锁母或卡箍固定,并按规定接地。3.3KBG电线导管的敷设KBG电线导管的敷设,除满足3.2条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满足以下要求:3.3.1KBG电线管路连接处的扣压点位置,应在连接处中心。扣压后,接口的缝隙应采用封堵措施,可采用导电胶(电力复合脂)封堵,或用胶带纸封包。3.3.2弯管时(小于φ25管径),应用弯管弹簧弯折。3.3.3KBG电线管路的连接处可不设置跨接线,管路壁不应作PE线。3.3.4KBG电线管路水平或垂直明敷设时,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3.3.5KBG电线管路埋入墙体或混凝土内时,管路与墙体或混凝土表面净距不应小于15mm。3.3.6KBG电线管路,当管径为Φ25及以下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2处;当管径为Φ32及以上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3处。且扣压点宜对称,间距宜均匀。扣压点深度不应小于1.0mm。扣压牢固,表面光滑,管内畅通。管壁扣压形成的凹、凸点,不应有毛剌。3.3.7KBG电线管路连接,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不应敲打形成压点。严禁熔焊连接。管路为水平敷设时,扣压点宜在管路上、下方分别扣压;管路为垂直敷设时,扣压点宜在管路左、右侧分别扣压。3.4SC电线导管的敷设SC电线导管的敷设,除满足3.2条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满足以下要求:3.4.1管子间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螺纹表面应光滑、无锈蚀、缺损,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腐脂。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3.4.2管子间采用带有紧定螺钉的套管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3.4.3管子与盒子的连接不应采用塑料纳子,而应采用导电的金属纳子。3.4.4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要跨接时,应遵守下述规定:3.4.4.1明敷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用接线卡子跨接。3.4.4.2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不应用线卡跨接,可采取熔焊跨接。3.7电线、电缆穿管及桥架敷设方法与要求3.7.1电线穿管敷设3.7.1.1火灾报警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3.7.1.2电线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00MΩ;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3.7.1.3为满足导线和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求,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1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75mm2,多芯电缆线芯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5mm2。3.7.1.4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3.7.1.5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3.7.1.6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7.1.7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3.7.1.8当线路周围温度超过65℃时,采取隔热措施;位于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加防火措施。3.7.1.9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3.7.1.10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3.7.1.11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3.7.1.12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3.7.1.13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应在建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管口带上护口。3.7.1.14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并按第一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3.7.1.15测量线路绝缘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3.7.2电缆穿管敷设3.7.2.1电缆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