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情感魅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要]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首歌曲,一支乐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教师,如何让学生挖掘、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呢?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情”为纽带,让学生深入音乐,了解音乐,从而创造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努力通过自身的情感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加强情感体验深度,感悟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名人一语见“的”地道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是人类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之一,也是人们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来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刻、细腻、准确地表达人们瞬息万变的思想情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精心设计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不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从而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一、师生交流中情感的交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到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发现音乐中的美,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少一点限制和规范,多一点宽容和鼓励”,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当遇上喜欢唱的歌时,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让想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与适应。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才真正体会到音乐课的快乐无限。二、唱歌教学中情感的挖掘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中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有感情演唱一些优秀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能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1.理解歌词,激发学生情感。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感的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诱发出他们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角色。例如,在教《摇篮曲》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妈妈深情地摇动着小宝宝),再配上优美的乐曲,亲切的朗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初步了解到这首歌表达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那舒缓悠扬的歌声,头脑中幻想着小宝宝睡着后宁静、安逸的画面。在这种意境中,孩子们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所调动起来,内心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使他们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2.挖掘内涵,体验歌曲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教唱《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小学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解放前报童的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衬词唱的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中蕴涵的对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时,老师就要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边播放旧中国报童苦难生活的影片资料,边告诉学生这首歌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的苦难命运而呼喊不平。这首歌中抒发着对报童深沉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强烈的恨与抗议。3.深情演唱,表达真挚情感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歌曲的思想与感情内涵,学生能为自己设计好适当的情绪、音色、气息、力度、速度等进行演唱,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表达他们的真挚情感。例如,《卖报歌》这首歌通过老师动情的讲述,很快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为感受歌曲艰难悲愤的音乐情绪做了积极的铺垫,以情引情,学生们富有情感地投入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三、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升华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亲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它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真挚、最无私的一种情感,它是父母的爱、亲人的爱的体现,它也被称为人间的第一情。在教《我爱我家》一单元时,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这首歌曲,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一份亲情,一份孩子们对妈妈的爱,我借鉴了别人的教学方法,也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欣赏了由歌手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希望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欣赏,也可以唤起孩子们对亲情的感悟,更增加对亲情的理解,从而懂得去珍惜亲情,珍惜父母及亲人的爱,并为演唱、表现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打下基础。当我把FLASH制作的MTV《天亮了》放给孩子们听的时候,他们也被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歌曲中所表达的那份亲情在悄悄的打动着孩子们的心……接着我又给他们讲述了这首歌曲的背后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那位父亲的无私壮举所震撼,为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所感动,加深了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了解。当音乐再一次响起的时候,低沉哀婉的旋律深深打动所有孩子们的心,就连那些平时上课最爱讲话的孩子,最不爱听课的孩子,此时都无声的、非常专注的看着屏幕,认真的听着,大家都沉浸音乐之中。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还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启迪。四、合作学习中情感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走进西藏》时,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会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藏族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五、鼓励创造中情感的再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再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狮子大王》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美化着学生的行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让我们帮孩子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睛空”,让他们在这片晴空里徜徉,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不仅成为高智商的专门人才,更要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参考文献:1.《音乐课程标准》2.《中国音乐教育》3.《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