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线段式: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比例尺的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第2页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5、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90°N;南极:90°S6、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7、纬线特点:形状—圆(两极除外);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8、纬度:赤道的度数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向南各有90°。9、纬度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即: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10、纬度大小与纬线圈长短的关系:纬度越小,纬线圈越长。1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12、经线特点:形状—弧线(半圆);指示方向—南北方向;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0°纬线大概是0°经线长度的2倍)13、经度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和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14、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15、分界线: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④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6、如何判断某点属于东、西半球?经度字母相同的去比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17、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共同点: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18、自转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19、公转周期:一年;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冷暖差异、极昼极夜20、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顺时针。即北逆南顺21、海洋面积:70.8%,陆地面积:29.2%。粗略的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无论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七大洲面积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29图2-28识记大洲的轮廓)24、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穿大陆)、亚洲、大洋洲(穿岛屿);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25、大洲之间的界线: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第3页③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④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⑤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⑥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26、面积广大的陆地——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27、四大洋:①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太平洋(跨东、西、南、北四半球)②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大西洋(跨东、西、南、北四半球)③第三大洋——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东半球)④最小的大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全部在北半球、最寒冷)28、P28图2-26、2-27;P30图2-31、2-32,认真识记大洲之间界线。29、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五种基本类型。30、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31、平原和高原的相同点: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32、山地和丘陵的相同点: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3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内部有可能是平原或者丘陵。34、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和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和阿特拉斯山脉(非洲)等。35、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非洲)36、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在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适合海水养殖等。大洋中脊——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37、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38、等高线特点:第4页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的上的所有的点,海拔相等。②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相等;同一个图中只有一个等高距。③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39、山地的不同部位: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高、四周低。②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④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⑤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容易形成瀑布,适合攀岩等体育活动。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_40、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4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42、魏格纳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注: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上。4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②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④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张裂拉伸——形成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在不断的扩张。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4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日本、台湾为何多火山、地震?尼泊尔地震发生的原因?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多发的原因?第5页45、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1、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爆炸——人口数量大,增长快。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如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经济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如非洲的一些国家。4、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6、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中、低纬度地区;②气候因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③地形因素:平原和盆地地区;④海陆因素:临海地带或者是沿海地区7、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8、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①干旱的荒漠,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②寒冷的极地,如南、北极地区;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青藏高原地区;④原始的热带雨林,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思考:这些地区人口为什么稀疏?8、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9、世界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②人口增长过慢(有的负增长),如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1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1、世界的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12、世界人种的分布:(结合P54图3-7识记)①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美洲的印第安人②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和西亚、南亚、大洋洲③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语15、宗教的建筑:基督教——教堂(尖顶、矗立十字);伊斯兰教——清真寺(圆顶);佛教——佛塔和庙宇16、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起源于亚洲)①基督教: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第6页大洋洲;经典——《圣经》②伊斯兰教:第二大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地区:西亚和北非、亚洲东部等,中国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经典——《古兰经》③佛教:第三大宗教;亚洲最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斯里兰卡17、西亚和北非的共同点: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18、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和乡村19、河流的支流和干流交汇处,或者是入海口处,容易形成城市原因: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20、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如:东南亚的高脚屋,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等。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如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等。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四季如春、夏季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