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4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2%,均超过了国际上7%和10%的标准,这标志着我省已经步入老年型省份。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1、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08.93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522.51万人增加186.42万人,增长35.8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老化系数)为11.2%,比1990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从“四普”到“五普”的10年间,湖南省的总人口增长了4.31%,而同期的老年人口增长了39.58%,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幅度,由此可见湖南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2、14个市州均进入老龄化,但程度不一从表一可以看出,2000年老年人口在60万人以上的有邵阳、衡阳、长沙、常德4市,其中:邵阳市达到76.84万人,比1990年增长39.58%,占老年人口的10.84%;老年人口在50-59万人之间的有永州、怀化、益阳、岳阳4市,老年人口在40-49万人之间的有郴州、娄底、株洲3市;老年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是张家界市,只有17.9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53%。老化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湘潭、益阳、张家界、常德、长沙、株洲、怀化。23、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国际上常用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龄(80岁以上)老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从表二可以看出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比低龄老人快。全省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1990年增加了23.33万人,增长了62.15%,其中百岁老人增加了335,增长了180.11%;低龄老人增加了98.4万人,增长了30.1%。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是低龄老人增长速度的1.06倍。二是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减少,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上升。2000年与1990年比较,低龄老人比重减少了2.57个百分点,中龄老人、高龄老人的比重都有所上升,高龄老人比重上升尤为明显,上升了1.41个百分点。4、独居老人增多一个老人和两个老人单独居住的有108.3万户,占全省总户数的6.1%,占有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0.8%。这是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多,特别是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甚至将小孩也带出去了,单独留守家园的老人增多。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经济上已经不靠子女负担,老人的独居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不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也增加。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影响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看,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是生育率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生育率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而自然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是逐步到来的,是先富后老。我国的情况则不同,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对生育率下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人口老龄化来势猛,发展快,是未富先老。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31、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人数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2000年,湖南省以60周岁为起点计算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6.81,比1990年的13.58增加了3.23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1990年是每7.36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到了2000年是每5.95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老年抚养系数的提高,说明劳动年龄人口除了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费用。2、社会负担加重。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最需要照料,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1990年湖南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37.5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7.18%,到2000年发展到60.8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59%。从表一中可知:从“四普”到“五普”的10年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186.42万人,增长了35.68%,其中:低龄老人增加98.4万人,增长30.1%,中龄老人增加64.69万人,增长40.92%,高龄老人增加23.33万人,增长62.15%。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这些费用的支出同老龄人口增加成正比(见表三)。随着老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所需各项费用增长是相当迅速的。2001年湖南省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比1997年增加19.5万人,增长13.4%。逐年增多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也给当地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保险福利费用逐年增加的幅度也比较大,2001年比1997年增加41亿元,增长53.8%,平均每年增加10亿元的保险福利费用。3、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由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影响。据“五普”资料,2000年全省家庭平均人数为3.46人,比19904年减少0.31人;一代户、二代户已占全部家庭户的79.68%,其中:一代户占20.49%、二代户占59.19%。在市场经济下,计划经济时子女收入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波动、起伏的市场经济使一些成年子女成为新的贫困户或困难户,当他们自身收入尚无着落时,对其老年父母的赡养便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那些在职的成年子女由于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因时间、精力有限,经济上虽能供养,但在生活照料方面却力不从心。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大量增加,旧的养老保障制度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不能满足“五个老有”的需要,统筹解决好老年人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为迫切。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仍将是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主要场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形成以居家供养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集体养老、自己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再辅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目前,我省社会化养老体系很不健全,据民政部门统计,2000年全省1165个老年福利机构中仅拥有2万多个床位,老年医疗、保健设施更少,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因此,要积极推动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在农村,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和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努力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创造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保障老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虐待、遗弃、迫害老年人的违法行为。弘5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慰藉、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形成愉快、温暖、祥和的养老环境。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研制、开发、生产适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建立、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网络。采取税收、信贷等优惠措施,多渠道筹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4、倡导和鼓励老年人自立,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老年人提高自立程度提供了起来越有利的客观条件,使老年人实现自立具有可能。中国目前退休制,职工退休年龄比较低,一般男60岁、女55岁;有些行业还要提前退休,所以,退下来的这部分职工还处在低龄老人阶段。2000年全省60-64岁的低龄老人有236.27万人,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有137.68万人,劳动参与率达到了58.27%,这些人体力好,有知识、有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城市中,由于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年轻老人有退休金收入的比例大大高于高龄老人,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日常生活不需要子女或其他亲属帮助;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城市的近郊,不少老年人获得了养老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为他们在生活上自立提供了身体基础。老年人自立程度的提高,不仅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而且还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许多事情,应鼓励那些有一技之长,身体尚好的老年人再就业,挖掘这部分人的劳动力资源,把他们的“余热”变为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佟美皓20103599城市规划1001指导老师:张瑞平